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柏拉图在《会饮篇》这篇对话中从对"爱"的赞美,到对具体美的分析,最后提出的关于"美本身"的观点。这种美的相论对西方的美学文艺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关于"美"的观点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名下的《大希庇亚篇》与色诺芬的《回忆录》等著作所阐述的苏格拉底的美的思想相互对立,一些学者以《大希庇亚篇》为依据,认为苏格拉底追求美的普遍定义,反对美的功利主义。但是《大希庇亚篇》并不能作为了解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之依据,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恰恰是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具有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特征。色诺芬的全部著作中,苏格拉底前后一贯地主张美的功利主义观点。《大希庇亚篇》不仅与色诺芬相左.而且与柏拉图的其他著作相左,柏拉图其他著作中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与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苏格拉底主张善与美相统一,从而开辟了与毕达格拉斯的形式主义关学不同的功利主义美学思考路线。  相似文献   

3.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首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该篇中柏拉图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另一位学者就"美的定义"所展开的讨论,表现出重要的逻辑推演特点,即先由自己或者是引导对手对某个问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使问题层层深入,揭露出该定义的矛盾,最终"否定定义"并得出真理。了解这一特点有利于明晰美的概念渊源,也有利于提高学者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浅论散文的节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就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内容,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还需要有鲜明的、与内容和意境合拍的节奏,才能使人越读越有味,不仅使人知其理,会其意,且亦情随之转,神随之移,身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散文不讲究节奏,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文明问题论述的读书笔记。作者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科学地阐明文明的含义、特征、标准,文明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文明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文明与真、善、美的关系,以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美的挖掘与再现 ,译者应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创美能力 ,精细入微地体味原作之美 ,原汁原味地再现原作之美 ,使美的原文与美的译文珠联璧合 ,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现实美的创造,即人类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直接进行的创造。在本质上,它是人类关于自身生活的创造。人类的历史表明,现实美的创造是人类进行美的创造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领域,轻视和忽视现实美的创造是不应该的。只有认识和掌握创造现实美的客观规律,才能自觉地创造现实美,推动整个社会生活的美化,更加有力地发挥美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丁玲 《新天地》2011,(5):23-23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对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一幅美仑美焕的风景画,让人驻足观赏;一个风光绮丽的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一篇成功的写景文章能让人身临其境,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那怎么把作文写得引人入胜呢?一、用心选景、确定对象我们根据中心认真选镜头取景,只有选择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景物,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相似文献   

10.
《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1994年已出到第29期。1994年共刊发文章和资料12篇。文章有研究陶渊明创作对劳动美的艺术表现问题的,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优美的舞蹈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因为它们都是用丰富的情感铸就的.舞蹈自始至终都在淋漓尽致地抒发着情感,将美的意境、美的神韵、美的向往传达给观众,通过去沟通、感染观众,最后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三题     
一位老教育家在谈到一次听课的感想时说:“这位教师真有本事,一篇世界名著讲得来味同嚼蜡。”这就是说,美的文并不等于美的课,文美与课美是两回事。文是审美对象;课是审美主体——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的一场审美活动,最终实现对师生双方的美育。在中学,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不可缺少:发掘意境美,揭示悲剧美,展示结构美。  相似文献   

13.
艺术产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书中写道:“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这是对人类创造美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它简明地阐述了构成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原理。这条美学的根本原理,不仅指导着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而且也指导着人类精神生产。凡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出的产品(物质的、精神的)一定是美的,反之,一定是不美的。  相似文献   

14.
理解美的本质 ,必须防止割裂人与现实、主体与客体、人的本质力量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 ,将美的本质问题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基础之上 ,由此入手探求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真正科学地解析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是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古诗文学习,在审美实践中感悟古诗文审美,通过先声夺人——和着美的节拍、放飞想象——走进美的世界、披文入情——牵手美的情感,完整地完成古诗文的审美。  相似文献   

16.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基本美学理论问题之一.依据《巴黎手稿》阐释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美的规律"不是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讲美的生成发展的根据、原因、条件、基础的问题.它与"劳动创造了美"有着内在一致性:"劳动创造了美"只是一般地提出了劳动是美的生成的根据,"美的规律"则进一步阐明什么样的劳动才能创造美的问题."美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主客体借助审美实践的中介而实现的结合,二者并不矛盾:"美的规律"与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不能分离,主体的目的性因素不仅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不矛盾,而且是其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勰论美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美意识看美的创造与欣赏,其核心问题是美的理想。美的理想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包括欣赏者)的最高美学标准。艺术家和批评家总是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准则,或指导艺术创作(即以美的理想为追求目标),或进行审美评判(即以美的理想为衡量尺度)。刘勰当然也不例外。谈到美的理想,有的研究者很重视“六观”,认为那是刘勰提出的审美标准。按“六观”见于《知音》篇①:“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意识看美的创造与欣赏,其核心问题是美的理想.美的理想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包括欣赏者)的最高美学标准.艺术家和批评家总是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准则,或指导艺术创作(即以美的理想为追求目标),或进行审美评判(即以美的理想为衡量尺度).刘勰当然也不例外.谈到美的理想,有的研究者很重视"六观",认为那是刘勰提出的审美标准.按"六观"见于《知音》篇:"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于1989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喜福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她的中国脸孔和她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她被称为是当代杰出的华裔美籍作家。然而,谭恩美却称她是一个"能自由地去享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美国作家。在此从两个方面探讨作为"美国作家"的谭恩美的本土文化意识是如何在她的成名小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中国元素的描写。  相似文献   

20.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散文,现已收入今年冬秋修订后的高中语文第一册。这篇散文无论从它丰蕴的内涵。由衷的真情、美妙的想象、新颖的角度,还是从它摇曳的文字、轻盈的节奏、流美的韵律、绚烂的色彩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确实是“一篇难得的美文”。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更是富有创造性,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