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嘉中期君相之争与禁卫军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中期殷景仁任领、护军将军近十年,刘湛任领军将军近八年,此二人在宋文帝时期的禁卫长官中是十分关键的人物。殷景仁出身宋武帝亲信幕僚,宋文帝即位前已任高级禁卫武官左卫将军,他与宋文帝初年当政的王华、王昙首等有烟亲关系,故受到宋文帝重用,任命殷景仁担任中领军→领军将军。宋文帝的三位主要亲信大臣琅邪王氏出身的王华、王昙首、王弘相继病亡,殷景仁便成了宋文帝最倚重的心腹大臣。后刘湛接任领军将军,殷景仁则转任尚书仆射(领选)、护军将军。元嘉中期宋文帝卧疾多年,朝政主要由其弟彭城王义康掌管。以护军将军殷景仁和领军将军刘湛之争为明线、宋文帝与其弟彭城王义康君相之争为暗线,刘宋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斗争,禁卫军权对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禁卫军权的控制决定了斗争的方向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金龙 《文史哲》2003,(4):22-27
南朝有内监、外监、制局监等监局之职 ,是在殿内侍卫的机要禁卫武官。内监主要侍奉皇帝生活起居 ,外监可参与朝廷军事指挥调度或出征 ,制局监“领器仗兵役”——负责皇帝在朝、出行时禁卫兵力的部署及征兵兴役 ,可随时接触皇帝并监督包括近侍禁卫武官在内的臣僚的越轨行为。《隋书·礼仪志六》等典志所载梁陈时期的大量名目繁多的监局之职 ,几乎都不见于正史纪传 ,其地位甚低 ,当由寒人以军功充任。内、外监及制局监渊源于魏晋之殿中监。监局所负责的是有关事务的文书工作 ,正常情况下监局归“管天下兵要”的领军将军统辖 ,两者权力、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但年幼或昏暴皇帝有可能抛开禁卫长官领军将军或中领军而让内监、外监、制局监擅自发布命令 ,调遣军队 ,形成“制局小司 ,专典兵力”的局面。传统认为因南朝监局专权而导致领军将军“拱手守虚位”,是对领军将军与监局权力的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3.
直閤将军出现于南朝宋齐之际,孝文帝官制改革时将其引入北魏官制系统,见于《魏书·官氏志》所载太和十七年《职员令》官品表。太和二十三年《职员令》官品表中不见直閤将军,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直閤将军,其职掌閤内禁卫,负责君主贴身侍卫。此外又有直寝、直斋、直后诸“直卫”武职,地位较低,当为直閤将军之下级。直閤将军等职负责皇宫中閤内等处之护卫,保卫君主安全,在禁卫武官中处于机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禁卫武官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武官制之分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秦及汉初,虽然官僚制度中已有现实的文官与武官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与武官分化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分文、武,以“文武”一词指代文武百官(包括开府文武僚佐)习见于史。武官系统中,以保卫皇帝、皇宫及京师为职能的禁卫武官尤为重要,“禁卫”(或“警卫”)一词于魏晋南北朝历史中颇为常见,即指对皇帝或皇宫的保卫。  相似文献   

5.
带御器械、閤职、环卫官作为宋代武官的三种兼带职名,最初主要作为内任供职官,随着政治环境的需要,逐步发展成为外任武官兼带的职名,由此推动了武官“带职”制度的确立.此后,武官“带职”制度的发展不仅对两宋武官制度以及军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宋朝“驭武之术”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宋代官制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2,3(1):26-39
清代新疆建省之前,当地的最高军政建制是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在清代边疆驻防将军中辖地最为辽阔,受其节制的高级军政官员最多,故其名号前冠有"总统"二字.但是,由于新疆划分为四大军政区,各区有专辖一区之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对其它军政区的都统、参赞大臣等长官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其"总统"之权有限.正是因为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该区虽设有号为"疆帅"的参赞大臣,但与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大军政区的参赞大臣有所不同,补放无定制,长期缺悬.清朝在新疆实际上设立了两个军府,即伊犁将军府和乌鲁木齐都统府,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在名义上受伊犁将军节制,但都统与将军同为武官从一品,都统统辖的驻防军兵力、军政事务等与伊犁军政区基本相同.故和瑛认为,乌鲁木齐都统一职即汉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7.
砚台,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石砚、瓦砚、陶砚、砖砚、玉砚,橡皮砚等。石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然而古邺城历史悠久的铜雀瓦砚亦实属稀世之品。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城建都。邺城铜雀瓦砚正是邺城朝代更迭,建筑物时修时毁,得以流芳后世的产物。王安石有诗称道:“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相似文献   

8.
《卷五·海陵王纪》“冬十月癸巳,诏曰……丁酉,解严。进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宣城郡公鸾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加殊礼,进爵为王。戊戌,诛新除中军将军桂阳王铄、抚军将军衡阳王钧,侍中秘书监江夏王锋、镇军将军建安王子真、左将军巴陵王子伦。癸卯,以宁朔将军萧遥欣为豫州刺史,新除黄门郎萧遥昌为郢州刺史,辅国将军萧诞为司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79页,下同)。按:延兴元年(即建武元年)十月壬寅朔,无癸巳及丁酉、戊戌,癸卯则为月之初二日,即上文所记月日当有误。考下文又载是月“辛亥,皇太后令曰”,为月之初十日。故颇疑以…  相似文献   

9.
张广智 《殷都学刊》2008,29(3):156-156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不仅是中原地区远古人类最早生活栖息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有旧石器时期的小南海文化,又有仰韶时期的后岗文化和龙山时期的大司空文化。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又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安阳既有灿烂的殷商文化,又有影响深远的“建安文学”,具有祖庭意义的佛教文化及胡汉文化融合后多元的邺城文化。  相似文献   

10.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鲜卑族就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与嫩江流域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各部曾建立过前燕、西燕、后燕、南燕、代、西秦、南凉、宇文、辽西及北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中,前燕曾一度雄据黄河流域,与前秦、东晋鼎立;北魏进一步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历北齐、北周,鲜卑族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恢复与发展、为缔造统一的中华民族而做出了  相似文献   

11.
苻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公元370年灭燕前后,对鲜卑慕容垂、慕容暐和慕容评等王公贵族的重用,给他的政权及其后来实行的许多政策以很大的影响。探讨苻坚重用鲜卑王公贵族之成败得失,有助于加深对前秦政权及其用人原则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程 《江汉论坛》2002,1(9):63-65
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丧失人心。前秦内部,汉族降臣有归晋之心,其他少数民族豪酋有复国之心,部分氐族贵族有怨恨之心,朝廷上下有惮敌之心,指挥者有轻敌之心,士兵有厌战之心。它们汇聚在一起,使得前秦人心涣散,斗志尽失,不战自败。  相似文献   

13.
古都邺城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邺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古都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35里的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8里。这座历史名城现在虽然是孤台荒冷、断垣裸露,在绿沙黄浪之中经受风雨剥蚀,但它却持有特殊的辉煌历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后,因邺城为王业本基,谯县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所以与洛阳共列为五都。以后邺城又相继成为后赵、冉魏、前燕、北齐等王朝的都城,于是邺城成了与邯郸的战国时期赵王城、易县的战国时期燕国下都在河北境内的三大古都。  相似文献   

14.
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决心师法苏俄,加强对三民主义的宣传,以党治国,以党领军,引入红军政工制度,以最终完成国民革命.党代表与政治部制是政工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蒋介石既是苏俄政工制度的考察者,也是关键的引进者.孙中山、廖仲恺去世以后,党内纷争激烈.依据条例,党代表制的严格推行可能影响到部队长的指挥权,而蒋介石在党内缺乏至上的权力,所以对党代表的定位强调其监督作用,不提其指导作用,使党代表在军队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难以达到制度设计所期许的效果.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不仅仅是对汪精卫个人的打击,更是对党代表制度的强力冲击.军人部的设置,实际接管了许多党代表的权限.在各种权力之争中,"以党领军"的建军目标逐步被"以军控党"的现实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清代律例中明确规定维护社会治安是文武官弁及捕役兵丁的专责,民间组织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并且试图通过责任的明确,使之与官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官民共同参与、全民有责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清代官民协防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虽然很严密,但也不是没有制度设计上的失误,而且还有制度本身的失误,更有实施上的偏差,有与其他制度共同的缺陷,有决策者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宗室人口的迅猛增长与节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宗藩制度与宗室人口增长 1.明代优待宗藩的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泽惠他的子孙后代,采取封王建藩制度。先后制定《昭鉴录》、《永鉴录》、《皇明祖训》等家法规范,要求作皇帝的“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做藩王的“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他还谆谆教诫皇帝与藩王,当“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这种宗法封藩制度,目的为“宗社永有盘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 明朝宗室享有很高的爵位、官品和俸禄。明制宗室爵有八等,皇帝嫡长子为皇储外,其他诸子皆封为亲王;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袭郡王位,其他诸子封为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爵位。  相似文献   

17.
论曹操重建邺城的原因王迎喜(河南安阳师专政史系)古邺城①大约始于春秋时期,为“齐桓公所筑”。汉朝曾在邺城设魏郡。曹操是继齐桓公之后大规模兴建邺城的,据记载,“作都始于曹操”,“北城宫室建自曹魏”②。从曹操起,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史学界对清末禁卫军的研究有所成就,就禁卫军始末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仅提出同仁所未涉猎或未细叙之处,略谈心得,以祈教方家.一、庚子之变后清廷重组禁军的活动1902年清廷从西安回銮京师后,面临严重的禁卫问题.自入关以来,清廷从不把宫禁大权假手汉族军队,这是“禁旅八旗”的专职.然而,经过八国联军的惨败,京旗损失严重,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神机营基本瓦解,仅存一支百余人的亲军卫队;虎神营则与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弥补保举将才制度的不足,打破世袭制对武官铨选的限制,明朝开设武举。明代武举不是开始于天顺八年。武举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武官的铨选影响不同,弘治正德年间,武举影响甚微;嘉靖中期以后,武举的作用逐渐彰显;万历以后,武举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天启崇祯年间,武举的作用达到巅峰。虽然武举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打破武官世袭制对管事武官铨选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武举制度自身的局限和官僚集团的腐败,武举制度的推行未能对整肃武官队伍带来积极作用。因而,我们不能对武举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20.
《周礼》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哲学理念融入司法制度的设计之中,构成了司法制度的合理内核。秋官、路鼓、肺石、三刺、五听、五戒、五禁、五刑、五罚、九棘、嘉石、圜土等司法制度的设计体现了先秦时期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理念。《周礼》还将儒家的仁爱、慎刑观念融入司法制度的建构之中,形成了多层级的预防犯罪发生的规范体系。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基于仁善之理念设计的慎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