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住在北方的单位家属院,全小区的人都互相认识,白天是同事,晚上是邻居。一年有360天在眼皮子底下,邻居的家事,大到爱恨情仇,小到吃饭穿衣,全都如数家珍,比自家事还清楚。这是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制瓦解前的社区,最后的熟人社会,也是传说中的微信朋友圈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每一代人的手里都有过一手好牌,那就是他的青春。但并不是每一手好牌都能打出最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好牌砸在自己手上了,或者干脆就自我牺牲成就了别人。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个人梦想曾经被人造神话和宏大叙事的光焰所覆盖,70年代出生的人,则始终在类似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精神与物质的冲突”之类的永恒二元张力中受到撕扯,备感焦虑,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青春已飘然远去。  相似文献   

3.
路上遇到人,往往发现对方的表情很奇怪。先是惊愕,疑惑,发愣,然后是尴尬,赶紧补救上一个笑。有的走过去了,还回过头来审视我。有一次,那人索性返回来,问:“我们认识吗?” 有道是,他人的表情是自己的镜子。原来,我是微笑着的。我习惯于逢人微笑,那是友善的表示。彼此无冤无仇,何必相煎?再说,予人微笑,也收获微笑,何乐不为?彼此微笑以对,世界就会美好一些。我常见西方人这么微笑着对人,哪怕是陌生人。但中国人不习惯这样。中国人的典型表情,上世纪80年代陈凯歌拍了部《黄土地》,  相似文献   

4.
毛毛 《当代老年》2006,(3):32-33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张惠 《职业时空》2008,4(7):125-125
早在80年代末,计算机领域就出现了多媒体技术,进入90年代,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图像压缩技术、CD-ROM技术、彩色活动图像以及视像/声音信号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存储、编辑与处理,并将其导入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由于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数字技术的应用,给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邵义 《中外书摘》2011,(4):24-26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治、光绪年间银两的价值,我们必须对当时北京富裕家庭的年开支进行估算,这一估算不但可以让我们对北京权贵的生活有所了解,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判断当时京官俸禄高低的依据。下面,我们将从住房、家佣、车马、衣服、取暖、饮食、孩子教育和娱乐等方面来估算年开支。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2005,(3):45-51
20世纪60、70年代,工作与家庭就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到了80年代,它已从起初的关注“双职工家庭”与“职业母亲”领域发展为多学科、多理论视角的研究领域。Menaghan和Parcel在1990年的综述中给该领域作出了一个概念界定。十年过去了,研究者们一直热衷于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研究,尤其注重工作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只有琐碎的研究没有琐碎的现象,社会学想象力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培养一双慧眼,从毫不相关的琐碎现象中找到内在的社会机制。身体在传统社会学领域并不是主流社会学家关注的核心话题,这或许是由于身体现象的琐碎,抑或是研究身体的社会学视角还未被学界发现,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后得到了改观。其实诺贝特·埃利亚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身体的文明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孙纯福 《老年人》2007,(10):26-27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被改编成电影放映后,轰动了大江南北。电影中指导员“梁三喜”的英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0.
街童(Street Children)即我们所说的城市流浪儿童。20世纪末,流浪儿童数量大幅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起发生巨大经济与政治转型的国家,流浪儿童的数量一直在急剧上升。这一现象,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文涛  永华 《当代老年》2008,(1):16-17
1955年是新中国诞生的第6年,我国在借鉴苏联、朝鲜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从1级到24级,月工资从594元到45元不等,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结束“戒严”时代,逐渐走向民主化,各种集会、游行、造势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时间一长,岛内民众也逐渐被这些生硬、缺乏新颖和创意的单一政治宣讲搞得晕头转向,甚至出现“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6-157
多维新闻网最近刊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张铁志的同题文章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政治版图重组,并开始陷入一场无尽的文化战争。90年代,“文化战争”一词正式进入美国政治辞典。2000年和2004年大选,共和与民主党的候选人更几乎完全符合这个文化战争的两极典型。小布什执政时期,更以胜者为王的姿态,推动极端保守价值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烹饪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烹饪专业职教教师被提上议事日程。1989年,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现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在“餐饮企业管理”专业创办了烹饪营养方向的本科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坐落在哈尔滨的北大荒博物馆收到来自香港的一份特殊征集品——一个产自60年代印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8个红宇的白瓷茶缸。这个白掂麓茶缸主人就是曾经在黑土地上生活了8年的华侨老知青陈惠中。  相似文献   

16.
青年网络政治人的无序政治参与是党和政府面临的时代挑战。当前,青年网络政治人群体在正向、优效引领政治网络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展现出诸多不良现状:其分散性、隐匿性和自由性的行为特质促使不良政治舆情的产生,网络意见领袖和舆论制造者极大影响着普通网民的政治价值观,易盲目冲动和从众跟风的心理弱点导致其政治参与的非理性,以及在网络世界强烈宣泄现实不满而造成整体网络政治环境的压抑和躁动。因此,将青年网络政治人有效纳入统一战线,将其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的助推力量,是统战工作亟需完成的使命。统战工作具有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政治参与有序运行的重要功能,因而是解决青年网络政治人无序政治参与的优势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经过起步、探索、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总结,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内涵、形成机制、表现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重要内容,逐步确立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的体系和脉络。  相似文献   

18.
公募基金会与NGO资源难对接 中国的公募基金会发轫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原因,既是给民间资源开放空间、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是为了动员民间资源来弥补政府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供应不足。可见,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上而下产生的,在筹款,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在我国重新恢复,已经过去了20多个年头,目前全国已有26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对于社会工作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总结与反思,有助于从历史经验中收获教益。基于此,本文就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养老与社区老年照顾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单位福利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也就是单位福利养老渗透在家庭养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