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曲园同志的《论真理没有阶级性》,在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发表后,不少读者在来信来稿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主要论点摘录选载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海航同志《劳动生产率·社会就业·经济效果》一文在本刊创刊号发表后,编辑部和作者都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提出了一些赞同的、补充的或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这样的探讨是有意义的。现将作者对炮兵学院宫希魁同志来稿的答复连同宫文一并发表,供读者参阅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这里发表的是已故史学家翦伯赞同志的有关史可法的两首诗。翦老这两首诗的手迹,是陶白同志于今年一月六日提供给本刊的。陶白同志来信说:『我很希望能把这两首诗的手迹,在您院学报上发表,一则以示翦老的见解;一则作为对翦老的纪念』。我们完全同意陶白同志的意见,并感谢他对本刊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的《湖海诗社开征引》注释中说:“诗社,诗会或诗歌团体,此处所指不详。”现据阿英同志的回忆(见《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一期),“诗社”为陈毅同志亲自组织的一个文艺团体。一九四二年,陈毅同志提出,把到苏北来的文化人士集中起来,在盐阜区亭子港附近的卖饭曹设置一个文化村。当年十月二十七日,他约集当时参加盐阜区参议会的文化人士,指示起草诗文社缘起。三十一日陈毅同志亲自到文化村,决定了诗  相似文献   

5.
本刊一九七九年十月出版增刊发表单演义、鲁歌二同志的《<我们今日所需要的是什么?>应是鲁迅佚文考》后,编辑部和作者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稿,对单、鲁二同志的考证,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持异议。现将王得后同志的质疑文章发表如下,供鲁迅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术通信     
本刊1983年第3期发表《金瓶梅作者屠隆考》一文以后,作者黄霖同志收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马泰来教授来信。现将马泰来教授的信和黄霖的附记一并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拙作《杨朔创作简论》 (发表于本刊1982年第1期,下称《简论》),是一本书稿的引论部分,先发表出来,是想征求专家、同行和读者的意见。浦伯良同志《要尊重事实》一文,对拙作提出了批评意见,我表示欢迎。首先必须向读者说明,拙作所根据的材料本身存在着某些失实的情况,所以一些史实便出现了差错。文章发表后,杨朔同志的胞弟杨玉玮同志来信对此予以指正,兹特对他表示谢意。现征得他的同意,将其1982年7月20日来函全文抄录如下,借以对拙作中杨朔某些生平史实予以订正。有位明友送了本今年的第一期《扬州师院》给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杨朔创作简论》。这是篇好文  相似文献   

8.
简讯     
本刊关于维护学术尊严,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的声明2007年4月9日,本刊收到读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科研管理处蔡飞来信,指出本刊于2003年第2期发表的《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述评》一文与读者本人在1995年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的论文《精神分析焦虑论批判  相似文献   

9.
本刊1982年第3期发表了丛英奇同志《“历史之谜”的探求与“结构方程”的予言——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一文之后,引起了读者、特别是美学研究者的注意。很多读者给本刊编辑部来稿来信,谈自己研究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意见。以黎启全同志为代表的一种意见在肯定了丛英奇同志对审美关系问题的直接论述之后,认为李泽厚“反对用审美关系来界定美学的性质,反对将审美关系做为美学研究对象”,“而力倡‘审美心理学’是‘整个美学的中心和主体’说”,如果,“废离了审美心理,既不能揭示美的本质,也不能了解千姿百态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本刊在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许奕谋同志《岑参在甘肃写的诗》一文后,编辑室收到了司俊司俭二位读者的来信,指出:《临洮客舍留别祁四》一诗,不是诗人赴西域时所作,而是诗人从西域返回长安路过临洮时所作,我们即将来信转给原作者,原作者许奕谋同志认为,这个意见提得好,对本人很有帮助,“重读此诗,觉得司俊的看法是符合全诗的诗意的,是正确的。这是我的文章的疏忽之处。产生这种疏忽的原因,是我在写此文时,只注意岑参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2年第4期发表了《郭沫若佚文——〈我为什么这样写朱女和侯女〉》之后,编辑部给北京郭沫若故居寄去了这一期刊物,为本刊提供郭老佚文的本刊编委刘勋华同志转汇去《佚文》的稿费.不久之前,刘勋华同志收到了郭老的女儿、北京郭沫若故居副馆长郭平英同志的来信,现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敬告     
陈声波 《老友》2010,(11):61-61
本刊"专家门诊"一直受到读者关注和欢迎。大量的来信、来电让我们深感读者对"专家门诊"的信赖和支持。但是,在处理来信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来信不写明详细地址和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对本刊1978年第二期发表的《典型浅论》(作者赖应棠同志)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发表在这里,以期引起讨论。典型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值得好好争一争。“百家争鸣”,关键是要争起来。本刊愿意为典型问题的争鸣提供版面,欢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来信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着一首题为《伊》的白话诗,署名:世俊。聂元素、陈吴苏等同志所编《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一书,把这首白话诗作为陈毅同志的作品收入。冯锡刚同志《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载《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一文也说:陈毅同志的诗歌,“现在发现的最早作品是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伊》的白话诗。”我一度也曾有过同样的认定。现在看来,白话诗《伊》不是陈毅同志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一、从署名看陈毅同志是陈家“世”字辈,早年他的父、祖辈为其取名“世俊”,是事实。但是,仅从这一点出发,认定白话诗《伊》是陈毅同志的作品,依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80年第2期发表潘允中的《成语、典故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之后,先后收到福建农学院彭在义、上海市第十七中学吴越、上海复旦大学孙佑之等来信,对文章中有关汉语成语、典故的来源及成语仿造“新旧结构的意义必须相仿而不能相反”的问题提出不同意见。潘允中除逐一复信给来信的读者之外,还给本刊写了《订正启事》。现将他的《启事》原文刊登于下: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发表以来,形象思维问题在我国文艺界和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这种讨论对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体系,肃清“四人邦”在文艺战线上的流毒和影响,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想就当前关于形象思维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管窥之见,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前后,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滋生起来,在“司令部对外”口号的是非、党委制和党代表制的存废等重大问题上,党内军内歧议纷起,莫衷一是。遵照党中央“来中央报告与讨论一切问题”的指示,红四军派陈毅同志赴上海,向中央做了详细而忠实的汇报。党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听了汇报之后,代表中央对红四军工作做了全面指示,并由陈毅同志代笔整理成《中共中央给红四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1—5期连续登载了《伦理词语译名资料》,其间曾收到《大俄汉词典》责任编辑,翻译家南致善先生的来信,就资料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发表在这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14期撰写的特稿《临时支部:危难关头的中流砥柱》刊发后,得到了读者特别的关注,一些从事党务工作同志来信撰文,表达对临时支部建设的思考。本期我们编发来自市环保局的一篇来稿,此文对如何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高放、高敬增同志合著的《普列汉诺夫评传》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五十多万字,作者正在对初稿进行修订。本刊先发表该书前言和全书目录,以飨读者,並欢迎读者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