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语言“网语”的认知、使用情况、“网语”与汉语言关系、“网语”评价等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着重从男女、城乡、学生与非学生等三组数据提出分析,指出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不能拒绝“网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语”,并将之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之中,对此现象应当重视并细致分析,进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并特别注意到学生人群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2.
肇庆文化艺术区的发展在现阶段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人气指数、宣传力度、集群效应及管理机制的不足成为制约艺术区做强做大的瓶颈。鉴于此,不仅要加强政府扶持体系的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统筹规划,完善布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齐齐哈尔地区蒙古族、朝鲜族和达斡尔族网络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了解这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网络传播的现状和网络语言的使用状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网络媒介使用存在的相关性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质与量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结果表明:实习生室外教学实习效果较好,室内课教学实习不足;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没有到位;运动队训练质、量均不足;运动竞赛实习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专家组一行在省、市语委办领导的陪同下,来江汉大学进行调研。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为:“网络语言、外语词、字母词”等语言现象在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在平面媒体、有声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党政机关及其他公共交际场合的使用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及教育、媒体、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越来越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研究可以预测出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从隐喻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我们认为其发展规律主要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发生变化,从具体的实物转向抽象的感受;随着所指指向的变化,语言符号不断发生变更,从而预测的语言新生与沉寂。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门语言,与传统语言比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象似性理论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本文应用象似性理论从影像象似性、图示象似性、隐喻象似性三方面分析当代网络语言,揭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特征,旨在探讨其认知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本质,促进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与分析肇庆学院厚德书院学生对书院活动的现状、对书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认为学生对书院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认同度高,对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因素有积极的认识.书院活动要从服务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书院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加强特色书院建设,创新书院活动形式,丰富书院活动内涵,培育多元化的成才之路;加强书院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制度引导,把书院活动的正面引导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形成书院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倡导书院先进文化,推进学风建设;加强书院人文环境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理据。象似性是理据性的表现之一。本文从影像象似性、图示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个方面考察了网络语言的象似性表现,并进一步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心理因素、情感需求、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生成的认知理据,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网络语言的产生是隐喻和转喻思维的结果。施喻者突显了始源域和目标域在某一点上的相似性,或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在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用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从而成功地创造出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知识掌握及其使用的情况,对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习策略知识缺乏了解;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英语学习认知法和交际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系统传授学习策略知识课程;加强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发挥农业院校的特色,开创特色课程,以期帮助改善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体系,并促进其有效实施,提高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成功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解释网络语言的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模因论(Memitics,以下简称MT)出发,结合认知脚本理论(Script Theory,以下简称ST),以丰富的网络新词为语料,深入探讨网络词语模因得以复制、传播的认知过程.并提出模因论对网络言语交际的独特解释力.只有了解成功的模因在网络新词语复制、传播过程中的听话人的认知机制,才能正确解读纷繁复杂的网络交际行为产生的新词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1511名高职学生,通过对他们在认知风格问卷上的回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认知风格五个维度即认知功能、认知形式、认知水平、认知范围和认知倾向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42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所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SPSS11.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使用频率最低。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与学习成绩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海口地区从子称呼在亲属间和非亲属间都被广泛使用,形式上没有特殊标记。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从子称呼在海口地区的使用情况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性为人们的远距离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网络语言.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类型、特征,并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7.
电子词典,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然而,学生对电子词典的过分依赖和使用不当又影响其实际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应作正确的引导,以期发挥电子词典的最佳功效,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技术手段形成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与网络语言的意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网络语言意义变异的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定义、类型、特点、性质、定位与规范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认为网络语言是通用语言或全民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属于社会方言的性质.对网络语言要进行规范,规范网络语言的总原则是要符合全民语言发展的规律,要有利于交际,具体原则有七个:1、必要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高效率原则;4、普遍性原则;5、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的原则;6、注重品位的原则;7、注意引导的原则.网络语言规范的具体内容,就是根据规范网络语言的总原则和具体原则,对各种类型的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鉴别,肯定并提倡既有利于交际又符合全民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语言,否定并淘汰那些不利于交际又不符合全民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语言,为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肇庆学院在校大学生902人进行营养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男生营养知识的得分与女生相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学科分布看,术科学生得分最高,其次为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得分最低,不同学科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14%的大学生认为了解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助益。65.96%的大学生认为合理膳食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应对他们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力求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