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何越 《学术论坛》2005,3(4):87-90
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经济因素始终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然而它并不一直起主导作用。冷战时期由于政治、意识形态、民族与国家安全至上等原因,经济因素被长期弱化。尽管如此,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在逆境中曲折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许刚雁  王群 《阴山学刊》2002,15(3):55-60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自恃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为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主要表现在利用北约东扩和南进,挤压俄国,占领巴尔干;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置,加强美日军事同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频繁军事演习,加强构筑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遏止中国;以"9.11"事件为契机,向中亚地区扩张,实现其称霸欧亚大陆的战略,图谋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欧盟在 2 1世纪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否发展成新兴超级大国 ,或世界政治中的独立一极 ,对 2 1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构建至关重要。欧盟已经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 ,欧盟对国际政治利益的现实考虑 ,内部存在的深刻战略分歧和难以克服的大国民族主义 ,使欧盟的超级大国梦难圆。这决定了欧盟在可预见的未来 ,将继续以美国有个性的盟友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北约的成立出发,简要考察了冷战中的美欧关系和大西洋联盟的形成。在冷战中,北约自始至终都控制在美国的手中,是美国以欧洲为中心,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的利器,西欧虽然也曾试图改变大西洋联盟中的主从关系,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这却在大西洋联盟建立之初,就种下了美国与西欧不和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是战后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产物。随着冷战的加剧 ,北约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 ,名曰军事组织 ,其实它的机构设置并不局限于军事范围。它的军事战略 ,也远远超出军事内涵 ,与北约国家的政治战略、国家战略密不可分。还应该看到 ,北约的成立及其军事战略的形成 ,都是在美国的操纵下逐渐形成的 ,美国是北约的龙头老大。北约成立初期的军事战略奉行地区性遏制战略 ,其后 ,不断地调整 ,先后经历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从“危机反应战略”到“新战略构想”等演变。  相似文献   

7.
严浚 《理论界》2007,(5):193-194
北约作为美国全球扩张的工具,在布拉格峰会后为反对恐怖主义,主动应对亚洲未来的挑战,向中亚设立军事基地、派遣各种军事组织,对亚洲国家展开活动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北约在亚洲的活跃行动,影响到中国的军事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积极主动应对,有效化解北约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作为北约成员国中唯一的穆斯林国家的独特的角色使其成为美国在欧亚战略格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从冷战后至今,土耳其对美国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其作用逐渐扩大到政治领域、军事防务、经济利益和沟通东西文明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曙光 《社会科学》2006,46(10):66-75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针对外来威胁的战略选择集中表现为遏制,从而构建、推进了国际关系的冷战状态。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与冷战状态的起源和延伸存在关联。冷战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状态生存的动因研究可从四项议题展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具有六个基本特征,美国遏制战略的多元内涵具有五种选择。依据国内外冷战国际关系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冷战有可能正在从国际关系的例外转成常态。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衡山 《社会科学》2012,(6):171-179
冷战与冷战思维起源于外交、国际政治领域,但很快就覆盖与蔓延到了文化及日常生活领域。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过程中,时常会有与冷战有关的影片出现,它时而置身前景,时而又退隐为背景,在冷战的不同时期,影片的表现方式和关注要点会有所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冷战与美国社会与文化之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了客观的表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宋蕾 《阴山学刊》2005,18(1):65-68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和平队是肯尼迪对第三世界国家“新边疆”外交的重要标志 ,它是肯尼迪冷战思维的产物 ,同时也是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的重要工具 ,它体现了肯尼迪对第三世界政策的调整 ,在改变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美国价值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与全球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强化一超地位,建立单极世界;中东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和战略资源地位而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美国中东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并服务于、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控制中东油气资源,以军事、经济和文化手段“改造”中东,主导中东和平进程是其中中东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美苏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美苏关系史。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冷战史的需要阐释的基本问题在于冷战的起源、冷战的地缘政治特征和强烈意识形态性质、美苏军备竞赛、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冷战的全球化、冷战紧张程度的起伏变化、冷战终结和苏联瓦解的基本原因以及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国际环境的认识与评价,历来是个重大问题,不仅涉及到各个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而且是其一定时期诸种战略、策略运筹的出发点。本文着眼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内容变化和特征重构,紧紧围绕国际环境与国家对外战略的关系,从当代世界主题、世界格局过渡、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大国关系中矛盾与利益的复杂交错等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历史性转折。文章指出,随着高科技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的日益广泛和深刻,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进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积极奋斗。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一直把中亚看作是自己"延伸的邻国",两个地区从远古到现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联系。文章试图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及冷战期间四个阶段论述两个地区间的交往和联系,以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解读崛起的印度同中亚地区的关系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因"冷战"政策而转变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使苏联获得有关领土的法律依据缺少说服力,同时也给日本收回领土提供了口实;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要求日本放弃有关领土,但又不规定其最终归属对象;美国对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干涉,表面上支持日本方面主张,实质上阻止日本方面妥协而使领土问题成为遗留问题。美国国际"冷战"政策是造成战后日苏及日俄领土问题形成最重要的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