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末五代,福建漳、泉两州形成小割据局面,两州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间社会经过互动、整合,在语言、习俗、社会心理诸方面渐趋一致,福佬族群因而形成;宋代以降,福佬族群渐次向潮汕地区移植,并先后于宋、元、明三朝形成移民高潮,成为潮汕居民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太平  龙慧蕊  高静 《中国民族》2023,(11):52-57
<正>“远看是纱,近看是瓷!”今年8月底,“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在德国法兰克福盛大举办,90多件(组)德化白瓷精品惊艳了众多参观者。据悉,这些作品还将赴26个国家和地区巡展,用5年时间完成一场德化白瓷的“环球秀”。饶有意味的是,几乎同一时期,在德化白瓷发源地福建泉州,122件民族团结进步题材的德化白瓷作品悉数陈列于泉州丝路文化艺术展览馆,作为“福籽同心爱中华”泉州展的重磅展品,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打卡”。  相似文献   

3.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4.
<正>“百鸟归巢,一行白鹭里。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虎年除夕之夜,一首由海峡两岸艺术家联袂演绎,以中国音乐史“活化石”——泉州南音为创意的歌曲《百鸟归巢》,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让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球华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唐宋以来,中原移民数次南迁,把中原音乐文化也带入了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逐步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南音文化。  相似文献   

5.
陕锦风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37-143,136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用闽南语演唱,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它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也随着闽南人的脚步,传播至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正所谓:“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2009年,南音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乐曲由50套带唱词的“指”、15套纯器乐曲“谱”以及上千首带唱词的散“曲”构成,海内外南音人将这些乐曲视为珍宝,齐心合力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7.
婚姻、丧葬和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东北部足泰族中佬支系群体聚居之地。按传统而言,泰民族中的佬支系群体是与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是同一系属的。犹如今日泰国以中部泰语为国语,而佬人仍操其佬语方言一样,佬人的婚姻、丧葬习俗及宗教信仰在基本佛化的同时,仍残存着其传统的习俗文化因素。一、婚姻习俗结婚,按佬人传统的说法,称为。“有房子”(mi~3 ruan~3)。当某个青年男女结婚了,人们便称他(或她) 为“Khon~4 mi~3ruan~3”(有了房子的人)。这是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8.
关于将“木佬人”归属仫佬族的问题──民族识别个案研究吴国富民族的识别、认定,是个科学问题。本文据史载材料和民族学资料为据,从事实上和方法论上辩证了贵州“木佬”=广西“仫佬”的非是。历史上,“木佬”应与“仡佬”同一渊源。拙文(“木佬”非“仫佬”》①论述...  相似文献   

9.
古代“僚”人与今日僮、布依、仡佬等族的关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見: 一种意見認为,“僚”是僮、布依、仡佬等民族的先民,是古代这些民族的泛称。理由是:①他們均是古“駱越”發展来的,汉以后出現的“僚”人包括原来“駱越”的成員。②“僚”人分布区与今日这些民族分布地区相同,所謂“俚僚貴銅鼓,岭南二十五郡皆有之”。③“僚”与“葛佬”、“布佬”的“佬”音相同,直至今天,云南文山的部分僮族还自称为“布老”。④这些民族的語言均屬僮傣語族,这也与族別有密切关系。这种意見  相似文献   

10.
“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 ,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 ,而读为“佬” ,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 ,“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 ,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天地会最早活动在福建南部一带 ,清嘉庆、道光年间蔓延到长江以南各个省区。其中广西的天地会发展最为迅速 ,道光中叶以后即成为洪门活动的重点区域之一。壮族是广西天地会的主要力量 ,也是参加天地会活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这与当时广西的社会状况、壮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天地会的宗旨及组织形式有极大的关系。从 19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 ,天地会在壮族地区组织了持续不断的反清起义 ,对近代中国和近代壮族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金时期,建州女真对长白山地区进行了长期开发.这为建州女真的兴盛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我、他者与国家:福建琴江满族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琴江满族是清雍正七年清廷所建福建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据其家谱和墓碑的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早年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1979年,琴江人集体要求将民族成份由汉族改为满族,同年建立了琴江满族村。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汉军旗人的认同意识以及隐藏在认同意识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渊源,并通过分析认同过程中自我、他者、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现代国家背景下少数民族认同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30-40年代,顾颉刚先生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言和闽方言研究禹神话,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百越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中国回回民族的萌生地之一,存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元明两朝福建的穆斯林人口持续增加,以伊斯兰教为依托,回回民族的民族自觉也明显强化,通过清真寺修建等活动,反映出福建回族族群意识的提升,也显现出宗教观的某些变化,特别表现在"回而兼儒"的主动融会上,可以说开了明清之际回回学人"以儒解回"的先河。米荣所撰写的福州《重建清真寺记》是福建回族石刻的珍品,其内容在这些方面的价值尤显突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碑文内容的疏解为主线,延展到对米荣及其家族,以及碑文所涉及的众多明代福建回回人物及作者宗教观的研探上,试图以福建回族史为侧面,对整个明代回族史的认识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回族研究》2012,(2):88-96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福建回族的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地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总结东南回族研究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东南回族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大框架同样呈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教学语言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及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清代道光年以来,闽东福宁府畲族村出现屡禁不止的流丐侵扰问题.为此,最为常见的防范措施是,村民吁请县衙"出示严禁",经过县衙批准,畲族村民设立"禁丐碑".与此同时,畲族乡村成立自卫组织,以巡查田园、保护村庄.该组织既得到了县衙的认可,也受到县衙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