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者按:在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如何解释成文宪法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原意主义或曰原旨主义是指依据制宪者的意图或宪法条文的原初含义来解释宪法,是美国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宪法解释方法。自这一理论提出以来,原意主义宪法解释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理论观念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复杂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阐明,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  相似文献   

3.
独立以来,印度实行英国式议会制度。与英属印度时期相比,印度议会制度已经由英国统治印度的工具变为印度自己管理国家的机制,改变了英国人利用议会欺骗印度人民,瓦解分化印度各种力量的团结的状况,发挥着一定的政治作用。印度议会制度与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着许多共同点。首先,两国议会制度都确立了下院多数党执政的内阁制。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与掌握行政权的内阁总理或首相负有连带的责任,印度总理和英国首相都是由议会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次两国中央一级议会都实行两院制。宪法都规定了民选的下议院比间接选举的上议院拥有更大的权力。再次,无论是印度总统和英国国王都是国家元首。他们作为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只行使礼仪性职责。他们的行为必须征求总理或首相的意见。但是由于印英两国政治文化不同,印度议会制度在许多方面与英国不同。首先,英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而印度历史上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统一的封建王国,印度国家元首是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其次,英国宪法是不成文的柔性宪法,体现在以往的司法判例和法律惯例中;印度则实行一部成文宪法。再次,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美国不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第一个成文宪法的典型,而且还创造了一个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当代国家宪法体系基本特征之一的制度:司法审查。一、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产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联邦宪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它是由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创造的。然而,在其产生之前就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司法审查在殖民地时期就已被某些法院所采用。早在1780年,新泽西州最高法院已立此原则,并按此拒绝该州议会所制定的法律。其后,罗得岛州、北卡来罗纳州、弗吉尼亚州相继采用该原则。并且在制宪会议上,某些代表曾建议,最高法…  相似文献   

5.
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议会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寅帝国议会是明治宪法体制运行的主要环节之一。按照明治宪法的规定,它是"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的机构,其具体职能可以概括为3个部分:一是审议预算,二是立法,三是监督。但是明治宪法体制运行的实际过...  相似文献   

6.
私法宪法化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宪法对私法的效力影响问题,是人权或基本权利对私法权利和关系的效力影响问题。从宪法的角度看,就是宪法的第三人效力问题、水平效力问题。德国是较早提出私法宪法化问题的国家。且德国非但具有完善的成文宪法和民法典,且拥有联邦宪法法院,因此其私法宪法化问题更加规范化和具有典型性。荷兰也具有成文宪法和民法典,且其私法宪法化问题无论在审判实践还是学界探讨方面都深受德国的明显影响,并进而互相影响。因此在私法的宪法化方面,两个国家的大部分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理念都是共同的。因而,研究德国和荷兰的私法宪法化问题非但在欧洲,而且对于整个西方国家来说都具有普适意义。德国和荷兰两国的私法宪法化问题的源头是公、私法两域分治;其实体依据是客观价值体系;其实现途径是间接效力。  相似文献   

7.
朱应平 《求是学刊》2008,35(2):83-88
默示的宪法性迁徙自由是由宪法适用机关从宪法中引申出的默示性权利.默示性迁徙自由的法理基础在于它可以弥补成文宪法权利的不足,也是因为迁徙自由非常重要,即使没有明示性写入宪法中也需要把它从宪法中推导出来.中国目前存在多种限制或阻止迁徙自由的情况,为了清除一些错误的认识障碍,有必要从宪法中引申出默示性迁徙自由,且宪法中有多项内容也足以引申出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国历次宪法修改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1年12月孟加拉国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旧的宪法体制的终结。为了使新国家尽快走上宪政民主的轨道,政府领导人立即着手制定新宪法,由1970年12月选举中当选的国民议会和东巴省议会议员组成制宪议会承担这项工作。1972年4月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法律和议会事务部长卡迈勒·侯赛因任主席。经过半年的努力,宪法起草委员会于10月将宪法草案提交制宪议会审议。制宪议会于11月4日通过了孟加拉国宪法,并宣布新宪法于12月16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9.
宪法概念的认知方法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宪法概念是宪法文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宪法概念多数是不确定的法概念,充满着不确定性、多义性,需要宪法解释、制定法律等行为来予以具体化,据此我们也可以认知宪法概念的内涵。宪法概念究竟如何合乎宪法地具体化,具体化了的宪法概念与宪法文本中的宪法概念能否等同,如何在整个宪法价值秩序中认知宪法概念,都值得宪法文本的研究者认真地反思。  相似文献   

10.
儒家仁学宪政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儒家仁学包含深刻的政治治理思想和鲜明的政治实践趋向.从不成文宪法角度看,中国古代已有较强的宪法意识,古人提出的统邦国、治朝政、彰善恶、直法律等宪法观念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宪政所能够利用的重要资源.儒家宪政主义所主张的明宪直法就是依人权修宪法,依良宪定法律;明宪直法的主要内容是据宪理制宪则,依宪法定法律.仁宪观、义宪观、礼宪观、智宪观、信宪观是儒家所讲的宪理的五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发源地,英国的议会制度源远流,历经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对英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在英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中,两院的权力关系也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印度独立之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下实现了国大党一党统治的政治局面。从1947至1977年,国大党政府连续执政30年。在它的政治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修改宪法极为频繁。从1950年宪法生效到1977年英·甘地政府下台,前后  相似文献   

13.
董建萍 《浙江学刊》2002,1(3):176-182
历史选择英国作为议会制度的母体 ,完全是因为英国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议会不是抽象理论和精心设计的结果 ,而是直觉的结果 ,是无图纸建筑。英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政治的特质主要在于 :王权与贵族力量的平衡、中庸主义的政治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法律的相对独立性、“法律至上、王在法下”宪法原则的形成 ;议会成为政治斗争的主要场所和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制定一部好宪法固然意义重大,但将一部好宪法真正付诸实施则更加重要。我国1982年新宪法颁布施行七年来,有关如何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一直是法学界极为关注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我国宪法实施的全方位保障问题,略陈粗浅看法。 一、全方位保障的含义和根据 全方位保障的提法或概念,是针对传统宪法保障理论的专门含义而言的。众所周知,传统理论中宪法保障的确切含义,一般是指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它的内容主要是:(1)明文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确立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2)规定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以维护宪法…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与印度政治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 194 7年 8月独立时 ,都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度为自己的政体。但是 ,在独立后的 5 0多年里 ,巴基斯坦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议会民主制政府。宪法几度或被废除或停止实施 ,政府体制变化莫测 ,时而内阁制 ,时而总统制 ,还有近乎一半的时间为军人政权。然而 ,印度的议会民主制自确立以来就没有变动过。从印度 5 0年的建国实践看 ,议会民主制已经为印度人民和政治家所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议会民主制在印度的实施是成功的 ,其发展是健康的。那么为什么有着同一历史背景 ,又是同时宣布独立的两个国家 ,会在政体的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者们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宪法概念演进的历史,大多把揭示所谓"真正"的宪法概念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概念帝国主义教条和概念激进主义教条。而对宪法概念发展历史和宪政制度变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是突破这两个教条,正确认识宪法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宪法惯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宪法惯例概念的几种观点何谓宪法惯例,中外宪法学者对此均有过论述。在西方众多的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论著中,宪法惯例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谓。有的称宪法惯例为“不成文的宪法准则”(密尔);有的称宪法惯例为“宪法习惯”(安森);有的将宪法惯例解释为“政治道德的整个体系,指导政治家活动的所有的戒律(弗里曼)。在所有的宪法学家中,戴雪关于宪法惯例的观点,具有独到之处。英国  相似文献   

18.
明治宪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放  范晓阳 《日本研究》2004,7(1):75-78
明治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明治宪法的诞生,才使古老的亚洲有了宪、议会、选举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法典。明治宪法对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日本,在集中权力、财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和建立近代工业、文化教育方面,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此,它曾为当时亚洲其他落后国家的进步人士所向往和效法。  但是,明治宪法所规定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本质上是利用“天皇大权”之名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形式,行维护少数军阀、官僚、贵族、财阀利益之实的寡头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中,相关概念的解析是一个基本前提.在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宪法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说的功能与演变.而学说史的演变首先需要阐明相关概念的元素与具体内涵.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解析构成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要素,为学术史研究的体系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吕武 《学术交流》2012,(2):44-47
宪法和宪政已经成为宪法学知识谱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宪法应当被实施,否则宪法及其承载的价值将落空,因此,有宪法即应行宪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宪政是宪法运行的理想状态。从宪法概念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宪法的四个要素是组织法、根本法、人民主权和人权保障,大体上经历了四要素渐次叠加的历程,其核心则是人权保障。宪法的四个要素有待宪政过程予以落实。中国宪法观中忽视人权保障的因素,成为在中国推行宪政的阻力,需要在宪政过程中予以突破。追求宪政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增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实行宪政的基本路向是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宪法对部门法的指导力和规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