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内耗”,俗称“窝里斗”,是一定社会的一定群体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现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是矛盾统一体。“内耗”首先是一种社会的矛盾现象,其双方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内耗”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缺一不可,无此即无彼,无彼亦无此。例如,没有甲方的存在,也无所谓乙方  相似文献   

2.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这种理论也完全适用于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讲,构成矛盾统一体的双方也是世间的事物。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就应该在客观上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反过来说,如果矛盾双方不存在质和量的两重规定性,那么,矛盾着的双方本身就不能构成为客观的事物了。考察矛盾两个方面的质量关系,与考察矛盾统一体的质量关系不同,它要求我们把矛盾的一方与对应的矛盾另一方联系起来,在统一体内,考察、分析矛盾双方的质量交错关系。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其底里,然后才能做到本质地、全面地把握要认识的东西。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分析也应从多方面角度进行。其中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矛盾的科学,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头脑中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这种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不断斗争、转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而使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各个不同的时代是各不相同的”,而阶级的对立必然反映为代表阶级的人的思想对立。政党的建立,表现为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先进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尽管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是严格的,但在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现在通用的提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对于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却众说纷坛。一种观点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一个意思,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没有什么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而在具体论证上又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矛盾双方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有的同志则把对立面的统一及转化解释为辩证的实质;甚至还有以系统观取代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本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在于研究对立面的差别和对立,因为唯此才揭示…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把经济范畴无矛盾地彼此漠不相关地罗列出来的形而上学方法,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经济学的范畴本身就是矛盾的同一,“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为,作为矛盾的关系,只能是对立双方相互关联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矛盾着的双方“每一方只有在它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看语言与思维的发展胡炜王华民语言和思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们存在于“语言—思维”统一体中。语言是此统一体的形式部分,而思维是此统一体的内容部分,它们是密不可分而又并不相互依属的两个平行的对立面,它们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矛盾问题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研究辩证法,当然要首先明确何谓矛盾。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和斗争的看法,诸如:“可以把‘对立’和‘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因为“‘互相对立’表现了‘矛盾性’的最本质的关系”;“‘矛盾’只是‘反对’、‘对立’含义的抽象化,并不具备统一、一致的含义”;“矛盾本身有其自己的规定性,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等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作的科学性是实现工作的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而工作的实效性则是工作科学性的目标和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是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和手段,而要达到实效性必须注重其科学性。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找准位置,确立服务中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矛盾和斗争,从而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政治与经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就是对立的统一体。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这样指出:“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必须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且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接着,他又分析了这种反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①政治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这时的政治运动就会加速经济的发展;②政治沿着经济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这时政治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③政治可以阻碍经济向某些方向发展,而推动它沿着另一些方向前进。这就是说,宣传思想工作只有为经济工作服务,即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经济工作已是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视角下的中庸之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 《社科纵横》2007,22(8):8-9
中庸之道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原则,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中庸之道理论与对立统一规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认为二者存在天然的联系,中庸之道理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入化和量化表述。此外,本文还提出哲学矛盾范畴的两对新概念:客观势态型矛盾和主观选择型矛盾、对称型矛盾和非对称型矛盾。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结构问题与矛盾双方面的关系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当我们深入探讨对立统一规律时不能不遇到这些问题,本文试着阐发一下自己极不成熟的看法。一、矛盾双方的关系同一性包含哪些情形?斗争性(暂时这么提)包含哪些情形?矛盾的双方是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中的各种情形是从哪些方面把握矛盾双方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矛盾双方的关系问题。当然,首先我们必须研究什么是矛盾双方的关系(或联系)。  相似文献   

11.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过去许多人把它作为矛盾的同一性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对立面的同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对立面的同一是不同于对立双方的第三者。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统一于一身,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既不是其中的甲方,也不是其中的乙方,而是既不同于甲方又不同于乙方的第三者。黑格尔在论述有与无的统一时说: “有与无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环节,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黑格尔:《逻辑学…  相似文献   

12.
事物对立统一的中介状态规律──相似度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事物对立统一的中介状态 事物一般可以分为简单事物与复杂事物。简单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状态十分明显。事 物的对立或统一状态都是暂时的和局部的,而包含有对立因素和统一因素在内的具有向 两极运移趋势的事物的中介状态才是长期的和贯穿事物发展始终的。因此,事物的中介 状态,不仅仅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中间环节,与对立和统一状态截然分开,而是如图1所示,形成一个具有对立极键和统一极键的中介状态链。由于事物的内因与外部因素的作用,使中介状态发生变化,向着统一方向或向着对立方向转变与压缩。当转变与压缩到一 定度域时,才使事物呈现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来,物质和运动在实际上不可分割和在认识中对立演变的矛盾关系一直未被西方哲学自觉到。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科学哲学,就是在不自觉中将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分割开来认识,从而各自走向一个极端,在认识世界统一体的过程中陷入了两种本体论的对立。这种对世界完整本原缺乏自觉、分割对立的认识方式几乎贯穿了传统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割裂。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精神本体的矛盾分析展示了精神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而物质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沦》中,是通过对物质和运动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完成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内在逻辑上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方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具有各自的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是“二元并存”,即世界有两个并列的、相反的本原。这两个模式的相同点是都有“二元”存在,它表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世界本体论实质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两个模式的不同点是,中国强调“二元”的统一,西方注重“二元”的对立。强调统一,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整体”或“有机”(曲线)的思维方式;注重对立,则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具体”或“机械”(直线)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各异的民族特性,对科学文化的奠定,风俗名教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和“两”是标志运动根源(或动因)的一对哲学范畴。运动的根源或动因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和“两”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概括出来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两”是指对待、对立之意;所谓“一”是指合一、统一之意。“一”与“两”的关系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与“两”的观念,在西周《易·爻辞》和《左传》已开其端。《易·泰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平与陂、往与复,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史学理论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弄清这一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的考证和诠释,而应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本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前进。作者通过对氏族社会向早期国家演变过程的探讨,认为被称之为“人民群众”的集团和“英雄”的集团都在各自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尽管这两种历史是相互对立的,但人类历史就是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正是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形成历史活动的合力意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本法”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法律保障吴方正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合理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和平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8.
辩护是一种诉讼职能,是刑事诉讼中对控诉的反驳与辩解。它的任务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庭的审判活动中,控诉和辩护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控诉就有辩护。说二者是“矛盾”的是指它们在形式上是处于诉讼活动中的对立面。控诉人总是从不利于被告人方面揭示案情,辩护人则总是从有利于被告人这一侧面揭示案情。说二者是“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革命和斗争”思维去思考和认识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问题的.这种带有强烈斗争色彩的理论思维就其渊源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僵化理解和教条主义解读上.在哲学认识上,过于强调事物联系的矛盾方面和性质,而忽视了事物的系统联系与和谐发展;在社会形态理论上,过于看重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形态的作用,把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生产力——技术社会形态的作用;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关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性质差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荣关系.  相似文献   

20.
转化是在我们的哲学体系中经常接触的范畴。无论在对立统一规律中,在质量变化规律中,在肯定否定运动中,还是在范畴关系中,都频频出现,可见其作用非同寻常。然而在我们的哲学理论中,迄今找不到它确定的居所。那么转化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范畴,它的含义、内容、形式、地位、作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亟待揭示。为此,本文试做些探讨。我们以往认为,“运动是标志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说到属性,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去理解,事物的属性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内容,即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