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璞 《南方人口》2007,22(1):45-50
本文利用笔者在贵州贫困少数民族山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少数民族山区农村老年人社会运行综合网的人数规模及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社会角色提供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林  朱小林 《西北人口》2002,(2):63-64,F003
城市贫困已成为我国现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贫困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贫困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其产生和扩大的深刻原因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支持网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汉城区为个案,运用调查数据描述了老年人精神支持网的构成,并分析讨论了老年人自身经济特征对其精神支持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老年人精神支持网建设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柠欣 《南方人口》2009,24(4):19-26
使用广州和兰州的实证数据,在对贫困居民的社会资本测量的基础上,对贫困居民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传统体制资本与贫困居民的贫困缓解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个体的社会资本对居民的贫困缓解具有显著意义,但是人力资本、体制资本对个体生活机遇建构无显著意义。文后对市场转型论进行回应,并对城市贫困居民主要资本类型作用的制度环境进行了解释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国企下岗女工为主体,结合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以及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从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三个方面考察这一群体的权益缺失,并进一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这些权益的缺失是如何导致她们最终陷入贫困的。对城市贫困女性的忽视会导致对我国家庭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危害,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贫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国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突发性、困难性、交融性、多元性和分散性等特性。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贫困加剧的原因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对解决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的严重程度日益受到学术界及政府的高度关注,文章首先从贫困的度量、当前城市贫困的规模、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及城市贫困的原因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现行的城镇反贫困机制尽管已具雏形,对缓解和消除城镇贫困现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因而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低保人员自身的角度,使用相关量表考察该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偏低,个人支持系统是该群体的重要支柱;文化程度高、已婚对社会支持水平有积极作用;中年男子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下降。建议政府调整社会支持的价值观念,以社区为中心建立心理支持工作室,以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服务,提高低保群体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新一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巨变.以长三角新一线城市苏州为例,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方法,对城市社会区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苏州市社会区主因子有外来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退休人员因子、城市住宅因子、农业人口因子、城市老城区贫困因子等六个因子.苏州城市社会区分成工薪阶层集中分布区、城郊农业人口聚集区、退休人口聚居的老城区、贫困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外来人口集中分布区和高社会经济地位人口聚居区等六大社会区,社会空间整体上呈现"圈层+扇形"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力 《西北人口》2004,(4):39-4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针对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贫困人口,并出现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强调由此带来的孟买现象、数字鸿沟、房地产建设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忽视和贫困社区、文化贫困等易被忽略却会产生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因素,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蜜  程慧  刘毅 《南方人口》2007,22(2):39-44
城镇贫困问题是继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又一个必须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2005年广东城镇居民住户常规性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广东城镇贫困阶层的社会构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的现实状况,提出一些近期政府需要完善和调整的扶贫助困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城镇贫困动态演化与经济增长益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德朋  郑长德 《西北人口》2014,(1):79-85,91
本文利用FGT贫困指数对2000-2011年民族地区城镇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进行了测度.分析了民族地区城镇贫困的动态演化特征。并利用减贫的收入、分配弹性以及贫困指数的Shapley分解。研究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益贫性问题。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城镇绝对贫困持续缓解,但受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影响,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凸显。经济增长的减贫效率体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和外部冲击敏感性。在制定和实施同质性减贫政策的同时.应该凸显贫困人口内部的异质性。同时,构建对本地城镇贫困人口更为包容和稳健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民族地区实现城镇减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滞后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奥格本的“文化滞后论”,理念文化滞后制度文化到一定程度时必将阻碍制度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各要素的剖析 ,认为社会救助理念建设滞后表现为 :政府对社会救助理念建设重视不足和自身理念滞后 ;宣传渠道适应性较弱 ;建设内容不够全面和带有误导性倾向 ;建设对象被忽视。理念建设滞后正阻碍制度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总体上将提高子女对其经济供养水平。而解释机制分析则发现,原因在于医疗保障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增加了相应支出,并最终导致子女增加了经济供养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该效应的群体差异性,而该效应实质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的阶层性差异,根源在于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与福利改进体系等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及供养状况”抽样调查的资料,运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老年人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认为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是其主要选项。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非家庭养老事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及其公共政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近年城市弱势群体的规模在不断增加,其主体是失业下岗人员,就业促进已成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出路;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弱势群群体就业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史薇 《南方人口》2014,(5):58-68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健康长寿时代养老"时间储蓄"是老年社会参与领域出现的新实践。目前城市老年人对养老"时间储蓄"的知晓度较低,参与意愿仍有提升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臻完善,城市中低年龄老年人参与养老"时间储蓄"的需求和意愿较高,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健康、收入、文化技能以及家庭、社区环境的制约。促进养老"时间储蓄"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加强老年教育和终身学习,引入地区差异的视角,通过完善政策和实施项目的途经,积极发挥老年人在社区和家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伟文 《南方人口》2003,18(3):29-33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阶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的出现,"城中村"土地、人口、经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