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经济效益问题不仅是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生命线,而且是衡量国民经济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根本标志。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实质上是效益问题。因此,只有下力气打破效益困境,国民经济才能够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内蒙古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目前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在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换的条件下,扩大内需,是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适度地扩大内需,着力调动、引导和刺激即期和潜在的有效需求,已成为我区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并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必要条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伯林 《北方论丛》2000,(3):131-132
科普期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面临着订数逐年下降、举步维艰的实际情况,期刊主编应率领全体职工相方设法摆脱困境,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以求生存、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相互依存和相互矛盾的关系及制约这一关系的诸多因素%才能实 现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双丰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提高信贷质量实现资金良性循环马学东,刘英,肖颖国务院、人民银行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提高信贷质量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是各级银行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始终不渝地坚持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平衡的原则。如果财政挤占信贷,银行没有控制贷款规模的主动权,贷...  相似文献   

6.
大庆勘探远景目标是再找一个大庆油田。经多年论证,再找到相当于大庆油田地质储量的资源潜力是存在的,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困难很多。所以必须马上着手改进工作,开展科学勘探,力争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见效,使整个工作处在良性循环状态下进行。勘探工作由多层次循环过程组成。每个层次是否呈良性状态有特定标准。从总体看,所谓良性循环就是各勘探阶段和各工种都有适量储备,以保证勘探工程能持续稳定发展,达到少投资、多拿、快拿储量的目的。但暂时无经济价值的储备过多也会使有限的工作量用不到刀刃上,积压资金。可见,良性循环就是科学勘探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为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具备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实现县、乡财政收支良性循环的思考李忠礼,叶文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大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改革,苦练内功,着力增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狠抓财源建设,强化征...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运动,总的说来,是向前发展的。但并不都是良性循环,而是反复出现了不良循环。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良性循环与不良循环交替中曲折前进。出现不良经济循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则是我们违背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普遍规律。为了摆脱不良经济循环的困境,使国民经济步入良性经济循环的轨道,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广仁 《东岳论丛》2000,21(4):17-17
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是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通货紧缩的持续发展,投资与需求相对不足,国际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出口贸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强大压力,高新技术产业亟待注入活力,等等。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税收应当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一方面要抓紧从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等方面全面研究如何密切配合国企改革,促使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尽快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要继续研究支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经济学把经济社会、自然以及国际因素视为一个大系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关系和因子,使之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合力.整体大系统主要包括经济运动自身的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人的活动与自然界运动的良性循环、国内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四大子系统.科学发展观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平台,统筹协调错综交织的四个子系统,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的大系统,自觉促成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整体优势,丰富了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果洛藏区的人口问题十分严重,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增长过快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口素质低、就业结构单一,不利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果洛地区的经济开发,关键在于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调整经济结构,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一、果洛高寒牧区的人口状况1.人口数量历史上的果洛是个人烟稀少、人口发展缓慢的地区。清嘉庆年间,果洛共有1065户。据民国6年(1917年)《松潘县志》统计,以每户4人计,约有四五千人,到民国31年(1942年)达12100户(吴景敖《川青边界果洛诸部之探…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的发展变革成为大众传媒潜在的发展空间,政府作为社会层级的上层,对大众传媒及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大众传媒、农村、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构成了一幅理想的农村传播模式图。  相似文献   

13.
人才开发也叫智力开发,一般是指对人的才能的培养、挖掘、发现和使用。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的才能水平,另一方面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所谓企业人才开发,就是指企业按照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发挥人的才干和积极地提高人的才干的一系列活动。它要求企业既要充分有效地使用现有人才资源,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又要培养和造就尽可能多的各种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劳动者,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怎样做才能把企业人才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把企业人才充分开发出来,把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笔者认为,实现企业人才开发体系的良性循环是个关键问题。 企业人才开发体系的良性循环就是把人才的选拔、培训、挖掘、使用、考核、奖惩等各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争取尽可能多而好的劳动成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根本转变,当然也是进一步发展云南工业生产、使国民经济全面转入良性循环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来理论界得到一个重要的共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摆脱前进中的困境,必须深化配套改革和扩大开放,解决深层次的矛盾。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将是一个相当大的进展。但具体往哪里深化,似乎认识歧异颇大。其中对于经济运行的循环系统理论,也还是停留在表层。笔者以为,对于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良性循环理论的探索应当深入,它关系到今后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提高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水平,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营运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房地产金融机制 促进住房开发的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消化家量住房并使物业开发步入良性循环,笔者与市府参事堂同事于1996年9月赴香港考察房地产金融的机制与运作。期间与银行、地产公司、土地发展公司、房地产中介机构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讨论了香港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兹参考市房屋上地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机制的几点程序设想。一、我国和上海物业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这几年为了改善城市形象和居民住房条件,上海等城市纷纷批地建屋。于是广厦千万拔地而起,高层公寓、多层住宅、别墅、写字楼蔚为壮观。但由于:(l)住房价格超过居民承受能力;(2…  相似文献   

18.
<正> 研究我国渔业发展战略,就要从宏观角度来考察渔业经济运动的全部过程,找出内在联系,分析外部条件,发现规律性,并用它来指导我国渔业经济的活动。这样做,可以使渔业发展减少盲目性,避免犯战略性的错误。一、渔业经济要实现两个良性循环经济发展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沿着近似园形的轨迹周而复始地运动着,这就是经济循环。生产部门的特点不同,经济循环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渔业生产以水生生物资源为基础,是人们利用水生动植物的机能,将水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成人们需要的水产品。无论捕捞或养殖,实质上都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相互作用过程。渔业生产的特点又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从控制人口入手实现良性循环──评《人口控制比较研究》王维志“经济要上去,人口要下来”,道出了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在19世纪以前,无一不是高出生率的国家;那时,鼓励人口多生是普遍的传统观念。道理很简单,在以小生产经营为主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耕地大幅度减少,人口急剧膨胀,人均占有粮食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忧虑和关注。本文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实现耕地、人口、粮食良性循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 一、陕西省耕地、人口、粮食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一)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资源不足 建国以来,由于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上其它原因,使耕地不断减少。1949年全省耕地面积6577万亩,1991年为5281.7万亩,净减少1295.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0.1万亩,等于每年减少一个汉阴县的耕地。 根据对建国以来四十余年的年度情况分析,在1953年以前,由于国民经济恢复期间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以外,其后的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政治因素导致的农村经济被摧残等因素,使我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3—1957年期间,平均每年减少35.8万亩;1957年—1960三年期间减少了553.1万亩;1960年—1965年经济恢复期间有一定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