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处理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的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语有大量的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它们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或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根据语音和谐律的要求,这些附加成分大多数有两个或更多的变体。本文根据维吾尔语的语音和谐律,探讨用电脑处理多变体附加成分与词干结合时自动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变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lik”一瞥     
现代维吾尔语按形态学分类属于粘着语言。这类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缀接在词根或词干上,形成语法形式和派生词”。维语派生词的构成是运用在词根或词干上附加后缀作为构词的主要手段。因而,分析维语构词后缀的形式,意义与功能便成为研究维语构词法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从这一观点出发,对维语中能产的构词后缀lik及其语音变体lik、luk、lük的缀接情况,表示的意义和词类的归属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波斯语言文学对维吾尔语言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吾尔语中也出现了许多波斯借词。波斯语借词有正常借入和非正常借入;有早期借词和后期借词;从语义范围看,波斯语借词涉诸多方面;从词性上看,波斯语借词名词和形容词最多;从结构上,波斯语借词有根词、派生词、复合词;从语义特点上讲,波斯语借词有等义借入的,也有词义缩小和转移的。波斯语借词在语音形式(词形)上被维吾尔语予以一定的驯化或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参考相关的波斯教文献,并运用摩尼教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达里波斯语、现代波斯语、现代塔吉克语、现代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对唐代《宿曜经》一星期中的七日yu sumbad、dwa sumbad、seh sumbad等及《波斯教残经》中afrinsar、^*Khrokhwan、^*arwangfinsahpasak等汉字音译的波斯语词语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任学良同志在他的《汉语造词法》一书中提出:“词头是词干的前加部分”,“词尾是词干的后加成分”。词头和词尾都没有词汇意义,不能作造句材料,只能作构词成分。它们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表示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有非常丰富的附加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既是构成新词的重要材料,又是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重要材料。因此,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承认,在维吾尔语研究中,对附  相似文献   

7.
朝鲜语和维吾尔语都是黏着语,在朝鲜语和维吾尔语词法结构中,能够产生形态变化的格词尾、复数词尾、终结词尾、词缀等所有附加成分都可以找到互相对应的语法形式,甚至其语法意义和使用位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抱朴子内篇》的复音连词共计41个,按其意义可分为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等8类连词;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等4类。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语语法中的“_man/_men”是构词的附加成分。本文主要对该附加成分造的词与链接的词是否只是名词、有没有直接链接词干而形成名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_man/_men”附加成分是否像某些书中讲的一样,真的是无用的附加成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中附加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附加式词是“由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①构成的词。普通话中的附加式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词缀加词根构成的前附加式词,如“老虎”、阿姨”等;二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后附加式词,如“刀子”、“石头、“干巴巴”、“闹哄哄”等。对于中附加式词,目前的《现代汉语》书或不涉及,或认为“很少”。②而在东北方言里,有许多由中缀“加在两个词根中间”③或“插入词中”④构成的中附加式词。比如“稀巴烂”、“正了巴经”中的“巴”和“了巴”是插入词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方言土语中包含有许多在标准语中所不用或不常用的外来词,它们来源于波斯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有的也来源于汉语,有的还来源于蒙古语等与维吾尔语属同一语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贰、实词的形态变化 达斡尔语的实词(副词除外)有各种语法范畴,每种语法范畴都表示一种确定的语法意义。当某一实词进入句子需要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时,可以在同一词干上依次递接几个附加成分。如同蒙古语一样,实词词干上接缀表语法意义的构形附加成分都是后加成分,没有前加成分或中加成分,几个构形附加成分接缀在一个词干上时,要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先后顺序从不颠倒。譬如:同一词干既有“数”的变化,又有“格”、“反身”的变化时,它的递接顺序是:词干——数——格——双重格——反身。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满语构词附加成分-tu很可能来源于蒙古书面语,是在满蒙书面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过程中由蒙古语借入满语的。由此,可以看出蒙古书面语对满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哈萨克语语法学论著一向认为哈萨克语名词有7种格,即主格、属格、向格、宾格、从格、位格、助格,-daj/-dej/-taj/-tej附加成分被认为是构词词缀。但它能够缀接在整类名词性词语之后,具有普适性,这表明它只能属于构形词尾。有无普适性是区分构词词缀和构形词尾的关键性区别特征,这一标准对相关附加成分身份的辨认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靠语素组合构词是泰语构词的重要手段.泰语合成词中复合词可分为的8种结构方式:中定式、中状式、支配式、递序式、补充式、陈述式、重叠式、联合式.泰语附加式主要依靠词缀加词根来构词,词缀在泰语构词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且具有极大能产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短篇小说《少女小渔》通过多种强化语言、增加语言效果的手段 ,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藻丽的风格。一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 ,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在动词后加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 ,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是“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 ,使语言藻丽多姿 ,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7.
英语复合名词的拼写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两个构词成分连写为一个单词(如darkroom)的复合词,另一类是两个构词成分分开拼写但视为一个词(如letter box)的复合词。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后一类复合名词的重音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哈萨克语看突厥语动词条件式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Ⅰ、现代哈萨克语的动词条件式现代哈萨克语的动词条件式表示动作和行为发生的条件,由动词词根(干)后加构形附加成分-sa/一se构成,其人称形式由领属性词缀-m,-k,-ng,-ngdar,-ngez,-ngezdar及其语音变体表示,第三人称为零形式。如:第一人称,axsam“如果我开”,axsak“如果我们开”;第二人称,axsang“如果你开”,axsangez“如果您开”,axsangdar“如果你们开”;第三人称,axsa“如果他(他们)开”。否定形式的条件式则先在动词词根(干)后加表示否定意义的构形附加成分-ma/-me及其变体,然后依次  相似文献   

19.
剩余语素是人们运用剩余对比法对语素进行提取时提出来的概念,是共时语言中构词能力极弱的不自由语素,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成分。汉语植物双音复合名词中的剩余语素是指称义明确的语素。语义演变与文字形体分化产生的植物名称专字是剩余语素形成的主要原因。剩余语素参与构词的主要方式有前加修饰性语素与后加属语素两种。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中的反意疑问句,又叫附加疑问句。它表示提问人的看法,没有把握,需要对方证实。它是由一个陈述句加一个简短的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也就是由两部分构成——陈述部分和疑问部分。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疑问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