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文学研究中的鲁迅资源和"鲁迅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荣  薛艳 《学术界》2006,6(1):132-136
鲁迅对魏晋文章十分钟爱,他的一些论述尽管是“杂文笔法”,却对后来的魏晋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今人动辄引用鲁迅的话以为依据,这在魏晋文学研究学术史上形成鲁迅资源的同时又几乎形成了“鲁迅神话”。但是,通过对鲁迅关于魏晋文学具体事例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鲁迅的“杂文笔法”不应该与严谨的学术研究混淆起来。何况,即使是鲁迅对魏晋文学的学术式研究,也仍然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需要将人为的“鲁迅神话”还原为现实中的“人话”,客观地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2.
不废江河万古流——对颠覆鲁迅者的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公心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反思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学术工程。然而 ,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影响下 ,近来一些作家和批评家撰文情绪化地颠覆鲁迅。能对鲁迅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虽然是一种学术自由的表现 ,但学术自由是既有颠覆鲁迅者的自由 ,也有颠覆颠覆鲁迅者的自由。学术自由的土壤应该生长出枝繁叶茂的文化果实而不应该只是堆积文化垃圾。应该承认 ,鲁迅洞见中国文化、历史与社会的深度及其自由主体之存在的深度是 2 0世纪其他作家和当今那些以颠覆鲁迅为快意的作家们所不及的 ,因此 ,对于 2 1世纪中国文学而言 ,重要的不是怎样颠覆鲁迅 ,而是更深入地学习鲁迅并争取超越鲁迅  相似文献   

3.
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本科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学术规范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位论文理应基于严谨的研究、真诚的思考、严密的论证 ,反对侵占、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左联五烈士"牺牲九十周年,话剧《前哨》创排演出,是一份特殊的纪念与献礼.从左联刊物到现代戏剧,《前哨》对待史料是严肃严谨的,在虚构与真实、细节与想象之间做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与融合.在剧中,鲁迅成为一个线索人物与灵魂人物,将相互独立或交集不多的五烈士连贯为整体形象.《前哨》面向青年,以青年为视角,是一部理想主义的青春之歌.剧作以现实主义为底色,充分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结构、浪漫主义的桃花意象与唯美画面等艺术形式,展现革命与牺牲中"美"与情感世界的一面.在内容与形式上,话剧《前哨》都表现出一种先锋探索的前卫意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改稿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它关涉到文本归属的严肃问题,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修改稿和原始稿的对比中可以得到说明。必须从文本的客观归属上严格区分马克思独著文本、恩格斯独著文本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文本等文本归属类型。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归属的清理,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学术严谨态度与学术规范,也是当今学术界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奠基者,他将一生大部分精力投入杂文创作,并铸就现代杂文的丰碑.鲁迅与杂文这一文体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鲁迅的创作心理中明显存在一种浓浓的"杂文情结".鲁迅"杂文情结"的形成,是急剧变动时代的呼唤,作家自身的思想、经历、素养、气质等,杂文文体的独异性三者相融合的审美凝聚物.正是这一情结成就了杂文,同时也成就了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7.
引文必须忠实,这是学界通则,严肃的学术论著无不谨遵之.然在某些陶研著述中,引文的问题颇多或引文出处错乱;或因有所避忌而擅改原文;更甚者如同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全不守引文规矩.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本文提出"三不可"建议严谨学风不可丢,浮躁心态不可有,引文规范不可无.  相似文献   

8.
关于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学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内涵,鲁迅也许是自觉地将其学术思考输入到小说中去,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学术思考的现代小说大师。 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学术建设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小说始终保留着对学术的发言权,其小说中的杂文化现象就是其学术思考在文体上的反映;二是鲁迅小说突出体现了晚清以来学术流变的纷繁内容;三是鲁迅小说对现代学术的迅速崛起,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吕伟梅 《南方论刊》2014,(2):102-103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新文化运动中向人们展示了卓绝非凡的思想精神。本文从彻底的反封建、严肃的使命感、积极的开创性等方面着手,阐述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作为精神资源的鲁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作家为现代学术展现的是他们各自的精神现象,而鲁迅为现代学术乃至现代文化提供的则是丰富的精神资源;鲁迅思想中历时性的矛盾和共时性的龃龉,正说明了鲁迅精神资源的复性构造.鲁迅之为精神资源与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经典性意义并不完全重合,它必然存在于人们的不断言说与不断阐释中.新世纪的鲁迅研究应当在较为宏观的意义上确认鲁迅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咸立强 《学术研究》2006,(7):144-145
2006年4月8日,为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鲁迅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就鲁迅的精神思想和文学创作等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研讨。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院长指出的,广州是与鲁迅有一定因缘关系的国内少数几个城市之一。1927年鲁迅在广州做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继续猛烈地评击帝国主义反动派及其学者文人,显示猛士刚强坚韧的一面;第二,与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启超、陈垣关于唐代高僧玄奘年岁及出游年份的论辩,陈垣、胡适关于佛教<四十二章经>翻译年代的争辩,王国维、陈垣关于耶律楚材生卒年的考证,他们以严谨学风、求是精神和缜密方法,将学术研究推向高峰.这些学术大师商榷学术,相互尊重,"友谊比赛",不仅成为现代学术史上的佳话,同时又是当今学人治学的榜样和典范,于现代学术史研究及当代学术、学风建设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届油画班全体学生论文因"不具学术性"未通过答辩,副校长证实该事件与指导教师刘大鸿和学院院长徐芒耀之间的学术分歧有关,学校要求学生重写论文方能毕业.刘大鸿强调学生的个性,徐芒耀更注重学术严谨(据<新京报>2006年6月14日报道).  相似文献   

14.
邢东田 《学术界》2003,(6):129-137
一段时间以来 ,鲁迅先生颇含贬义的所谓“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被某些学者误读为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这不但给我们的学术研究带来一定混乱 ,而且还以讹传讹 ,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上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这一“名言” ,已经成为一桩必须认真对待的学术公案。本文从鲁迅“名言”的语境、鲁迅对道教的一贯批判态度、新文化运动其他主力人物对道教的否定、部分鲁迅研究专家及道教学者对“名言”的解读等五个方面 ,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鲁迅研究"中存在一种"过度阐释"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阐释鲁迅"与"本真鲁迅"之间的偏离。"过度阐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索引派"研究的"死灰复燃";二、脱离文本的"自说自话"式的"伪创新";三、涂敷在鲁迅脸上的各种"他者"话语的"雪花膏";四、低水平的重复阐释。"过度阐释"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与鲁迅研究面临"无处阐释"和亟待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的困境和危机有关;二、与现行的形式主义学术评价体制有关;三、与当下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学风有关;四、与当下文学研究方法的过分泛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玉明 《江汉论坛》2005,1(1):133-135
关于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已有不少探讨和研究.但是,关于其内涵的把握仍然存在诸多歧义,甚至不全面或不得要领.这一意识不仅包含着鲁迅对于自我及其人生过程的估价,而且体现着鲁迅强烈的现实性态度和深厚的历史意识;不仅可以见出鲁迅的战斗精神,更可以发现鲁迅的自剖自省意识.它是我们认识鲁迅心理、精神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刘开云 《江汉论坛》2007,(10):92-95
130年前(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降生于浙江海宁.80年前的端午节前夕(1927年农历5月初3),身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的王国维先生纵身投入颐和园昆明湖,追随屈原而去,一颗璀璨耀眼的学术巨星就这样陨落了.两年后(1929年),学术巨擘陈寅恪先生撰写祭奠碑文,盛赞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言而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乃是那个时代王国维、陈寅恪、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生所崇尚和践履的学术精神,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有关"平民文学"的争论,其实质源于"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平民文学"概念,其实际所指各不相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是指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而鲁迅的"平民文学"则是指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孕育了五四"平民文学"的争论.然而这是一种错位的争论,它没能使五四"平民文学"主张的探讨深入下去;不过又正是这种错位的争论,带来了五四"平民文学"复杂丰富的内涵,从而成就了五四"平民文学"争论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鲍国华 《东岳论丛》2012,33(12):27-31
与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相同,“学者”也是鲁迅重要的精神生存方式.尽管鲁迅从不以学者自居,但其学术研究开一代风气,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奠基意义.鲁迅的治学,以文学史研究的成就最为卓著,相关论著不仅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富于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思路,成为文学史写作的精彩范例.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本刊是一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主张严肃学风,主张踏实研究,欢迎一切确实有益学术进步的来稿,欢迎一切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敬请来稿将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等一切作者个人信息另纸抄写,以便处理;三、本刊提倡严谨学风,欢迎创新之作,敬请来稿于前言或以脚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