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课已逐渐成为当代学生的必修课。关于上好计算机课的经验,可以总结为"致用、激趣、参与、互动、创新"。"学以致用",就是要让教学内容的制定、练习的设计与"用"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趣",让学生乐学。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并以全方位互动为手段,鼓励学生与计算机、教师、同学相互交流,追求多层面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适当的调控,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互为目的和手段:激之以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取得最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其实质也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之一。所以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可以想方设法通过“引、激、导、寻、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必定大有裨益。为此,英语教师首先要认识“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与特点,掌握“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玲 《兰州学刊》2001,(5):57-57,73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笔者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认为激趣 (激发兴趣 )、染情 (情境感染 )、启思 (启通思维 )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激趣古人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 ,对孩子的“异端”兴趣一棍子打死 ,不仅会抑制孩子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致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事实上 ,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 ,教师都应当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肯定和赞扬所达到的效果必然是 :“课未始 ,兴已浓 ;课正行…  相似文献   

5.
钟伟明 《南方论刊》2010,(2):104-105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教学的“师本”化是中职教育工作的瓶颈。课堂的“生本”化是解决中职德育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实现职业教育生产力大解放的关键。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本文从互动、合作、激趣、交往等几个方面对生本课堂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会学习的、会实践、会创造的现代职业人,从而改变教师的师本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猜谜导入、语言描述激趣、图画、语言描述、自读自悟,放飞想象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相似文献   

7.
愉快激趣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快的、融洽的课堂氛围,采取各种有效的积极的手段,激活或启动学生的潜意识,以使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愉快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它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讲授若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听,一堂课漫长难熬,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这种提不起学生兴趣的课,必然影响学习效果。寓教于趣,“启其蒙而引其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就能促发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索创新,增强求知欲。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非常重视学的学习兴趣。讲课常常是从有趣开始,使之向志趣发展。通过“有趣——乐…  相似文献   

9.
刘容 《南方论刊》2013,(8):105-106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设疑增趣、启迪思维、温故知新、突出重点、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设计导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明确,从哪个方面做导入口,怎样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关键是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分两部分论述:①学习兴趣的作用及其四条培养途径:创设氛围—导趣;联系实际—激趣;重视实验—提趣;为理想乐学—升趣。②自信心的作用及其三条培养途径:分散难点,体验成功;善用暗示,体验信任;教会调节,体验成长。小结心理辅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只有爱学生,才不会厌弃、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情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耳聋学生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这就更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关爱、尊重和体贴他们。 一、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1.要做到一视同仁。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  相似文献   

12.
二胡教学不单是技法的教学,教师必须在教给学生技法的同时,融情感于二胡教学中,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趣”、“促乐”,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教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谈谈教给初中生学数学的一些方法。一、教会质疑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和反思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反思,使之不明则问,有疑则思,思之则明。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心情舒畅地质疑和反思,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对,教师都要给予耐心、热情的解释。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黎玉玲 《南方论刊》2008,(3):107-108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抓好“趣、导、精、活”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5.
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然后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拳术是一项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如何针对拳术的特点、重点、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尽快正确掌握拳术套路,是许多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所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拳术课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拳术教学方法,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要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心理特征合理运用语言,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听明白,因此讲解要简明扼要,声音要响亮清楚。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运行路线和连接部位等都讲透,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样学生学会技术动作就不难了。示范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位置,最主要是使学生都能看…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产生动力。平常课堂上我们观察发现,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便产生强烈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心理特点,结合体育课的内容和场地,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进行课堂设计,如果课堂“激趣”设计得恰当,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谈谈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结构动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鉴于专业课枯燥单调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激趣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模式,注重全过程全新考核评价;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有机融入课堂,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可为同类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为例,阐明学校教育要想面向未来世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从中看到一个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是一个人学业和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在充满竞争,快节奏发展环境和社会里健康发展的必备素质。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的意志特征,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使其获得成功。反之,缺乏自信心则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自卑、自贱、自弃等一系列自我挫败行为。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活他们内在的向上力量和美好情感呢?我认为“他激”、“自激”两种方法是形成自信心的主要因素。“他激”就是通过外力的刺激、把家庭、社会和老师期望变成学生(被激者)向上的兴趣或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