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器”,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找到了批判的入口: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无批判的前提—具体的经济学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展开剖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际上开始了对作为古典经济学反映和研究的“实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为以后经济和哲学研究作了一次重要的尽管不成功的思想整理  相似文献   

2.
周可 《江汉论坛》2013,(1):69-73
唯物史观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过程。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功利主义前提和法权观念,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揭露了功利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形成了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运动出发考察资产阶级社会关系及其所有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经济哲学传统,发掘和阐扬这个经济哲学传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中心视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市民社会的现实运动联系在一起,市民社会批判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来实现,此乃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解开现代社会秘密的一把钥匙,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与其他一切哲学相比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又是马克思的哲学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的秘密。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仅是回归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而且可以成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5.
古典政治经济学到自由主义法哲学的思想演进是对"资本立法"原则的辩护。从休谟、卢梭、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黑格尔的法哲学,不仅奠定了现代法治的市民社会基础与经济学逻辑,而且深刻暴露了这种逻辑背后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法哲学建构就是从这一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基本性质的理解必须超越传统的学科门类的划分,从马克思的“总问题”入手,形成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理解,真正阐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一般形而上学批判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为理解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不仅在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代及未来经济科学的发展仍然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资本论》集中了二百年来经济科学的丰富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创造性的发展,把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简要地回顾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他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李嘉图作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碰到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作为其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同样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建立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如何探索和挖掘马克思经济学这份瑰宝,众多学者见仁见智,均从不同的侧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动态、发展上探寻马克思经济学形成的方法论者却未曾见到,刘永佶新著《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9.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9):47-54
列斐伏尔、哈维等人开启的社会理论之空间转向,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彰显了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与社会生产本质,从而告别了传统的空间认识论,迈向了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本体论建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承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议题、方法与旨趣,基于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体视域,他们将空间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推进为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方式批判,进而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改造为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立足于这一空间转向的历史语境及其折射的问题和时代精神,以空间对资本主义的意义为关切,这种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建构,不失为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化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