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玉的《神女赋》与曹植的《洛神赋》均为辞赋史上的精品,二者一脉相承,不论是在内容主旨上,还是在形象塑造、语言词汇上都有着诸多承传与发展之处。宋玉的《神女赋》具有开创性意义,曹植的《洛神赋》则是集大成之作,二者在辞赋史上都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怨与恋的情结──《洛神赋》寓意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洛神赋》的研究中,“感甄说”、“追求理想失望说”等均与赋的内容不符,其失在于把赋中的“余”全部坐实为曹植所致。其实,赋的中部的“余”是个多疑、自私、绝情、背义的人物,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曹植,曹植也不会把自己写得如此卑劣。论文从曹植仿效的宋玉《神女赋》锲入,通过宋赋、曹赋的比较,指出曹植运用了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的传统手法,在赋的中部搞了人称换位,以洛神自喻,向“君王”(曹丕)寄心,抒发了怨与恋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3.
辞赋史上不朽的名篇《洛神赋》,是曹植倾注了他的爱和恨而浇育出来的一朵奇葩。他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叙写了一个人神恋爱而不能结合的悲剧故事,塑造了一个纯洁、多情的神女形象。赋中充满着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传奇意味。现将《洛神赋》原文试译于后,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表达“讽于淫”的主题的系列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是由登徒子和宋玉共同执导和表演的意在讽刺楚顷襄王的准俳优戏.它所揭示的既不是登徒子好色,也不是宋玉好色,而是顷襄王好色.此赋不像《高唐赋》“曲终奏雅”,因而其旨意十分隐蔽,但如果明白了登徒子就是唐勒(宋玉的好朋友)这个关键,那么其隐蔽的旨意便能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曹植的《洛神赋》写于何时?序文中说: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归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这似乎很明白了,可是,《文选》李善注又说: 《魏志》曰:“黄初三年,立植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师。”……《魏志》及诸诗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误。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盖《魏志》略也。 可见,把序文中的“黄初三年”作为《洛神赋》的写作时间,还有“误”与不误的争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在本文注释中进一步指出所谓“诗序”就是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序,其中有“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性视角对先秦楚国宋玉的名赋《高唐》《神女》作出前所未有的蠡测,从而揭示出这两篇宋玉赋原来是中国色情文学的源头。之所以如此,当和宋玉个人的气质、遭际以及楚国的社会环境氛围存在着关联。本文认为,从几个侧面看,宋玉均不及屈原,但宋玉自有在文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其赋的艺术性不仅成就甚高,而且泽被后世,对汉赋以及后代的深远影响俱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绘画作品.曹植的《洛神赋》以梦幻的方式描写了他和传说中的洛河之神偶遇、爱慕、互生情愫、彼此相爱、含恨别离的悲剧爱情故事.爱情的美好使人向往,分别的痛苦让人惋惜,正是这美好而又令人唏嘘的故事让众多文人骚客为之动容,创作出许多艺术佳作.其中,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最负盛名.画家用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把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洛神赋图》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艺术作品.文章旨在探究曹植的悲剧性人生对《洛神赋》和《洛神赋图》的影响,并就两种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悲剧美进行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8.
与屈原《九歌.山鬼》中山鬼形象不同的是,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在即将获得爱情的时候,不敢遂心所愿。神女由爱却不敢爱而生成的痛苦和忧伤,在理性与道德面前作出了让步。毋宁说《神女赋》是作家对诸如“物欲与情感”、“肉体与精神”等涉及到思想、道德和哲学的问题所作的文学阐释。它的出现,构成了对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精神的反省;也意味着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衰微。其基于诗性感知的理性视阈,也预示着后世以“良心道德”为内涵与宗旨的文学创作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历来学者大多视其为伪托之作 ,认定其是对傅毅《舞赋》的“简节其词”。本文驳斥了这一观点 ,分别以对汉赋、傅毅赋的模仿创作方式的寻根溯源 ,对宋玉《舞赋》与傅毅《舞赋》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作为认定宋玉《舞赋》乃“伪托之作”的所谓铁证《艺文类聚》的可信度的质疑 ,来考证宋玉《舞赋》并非“伪托之作” ,而理应是宋玉亲作。  相似文献   

10.
建安十六年,一方面是曹植一生文学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始点;另一方面,又是曹植真正意义上的情爱人生的起点。其中采遗芙蓉的意象,几乎贯穿曹植的一生。从曹植诸多诗文作品,特别是从《七启》《九咏赋》《芙蓉赋》《洛神赋》等文学作品来看,都带着极为浓郁的芙蓉情结。芙蓉,正是曹植和甄氏爱恋的媒介,因此,也是曹植一生不断回忆追恋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正> 古人论辞赋,往往把屈原、宋玉同誉并举.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即云:“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同书《时序》亦谓:“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后来,“诗圣”杜甫更言:“窃攀屈宋宜方驾”(《戏为六绝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等等.研讨屈赋的论著,多矣.现在,我们从性视角对宋玉代表作《高唐》、《神女》二赋作若干探索.  相似文献   

12.
《古文苑》所录署名宋玉的《舞赋》,全文266字,几乎全部包含在《昭明文选》所录署名傅武仲的《舞赋》中。到底是傅武仲抄袭了宋玉的文章加以增补后,署名为己作呢?还是谁砍削了傅武仲的文章,署名为宋玉作呢?抑或有这种情况:傅武仲根本没有作《舞赋》,《昭明文选》中的《舞赋》原为宋玉所作,在传播过程中张冠李戴了?从审美观而论,傅武仲所持的是儒家审美观,在情感上他是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的,而《文选·舞赋》却是热情赞美郑舞的,因此从创作主体意识上讲,傅武仲创作《舞赋》是绝不可能的。再从才情而论,傅武仲艺术才情平庸,文笔笨拙,他也不可能创作《舞赋》。《文选.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判定可能系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舞赋》,系流传过程中被人任意删削的残篇断简。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东晋王献之雅好曹植的《洛神赋》,一生中曾书写过数十次.王献之的“洛神”情结,与王献之的道教信仰、婚姻生活及魏晋的审美风尚有关.王献之笃信道教,有出尘之思,《洛神赋》所描绘的神仙世界合乎他的审美期待;王献之的婚姻悲剧与《洛神赋》所述爱情悲剧非常相似,王献之书写《洛神赋》,似为宣泄悲情;此外,《洛神赋》的“悲”、“美”风格,乃魏晋文艺的主调,王献之喜好《洛神赋》,当受时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文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文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宋玉著述真伪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著述的真伪,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20世纪初期,受疑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宋玉的著述几乎全部被断定为伪作。20世纪末期,随着宋玉散体赋《御赋》的出土,怀疑宋玉散体赋为伪作的推断自然不攻自破,从而使人们对宋玉著述的真伪有了全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我们现在可以断定,传世的19篇宋玉作品中,《报友人书》、《对友人问》、《对或人问》三篇为伪作,《高唐对》、《郢中对》两篇为《高唐赋》和《对楚王问》的异文,《舞赋》疑为东汉傅毅《舞赋》的摘录;而《楚辞章句》所收的《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所收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所收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五篇,《文选补遗》所收的《微咏赋》,加上银雀山出土的《御赋》,共14篇作品,则都确是宋玉所作;而《隋书.经籍志.小说类》所载署名宋玉所撰的《宋玉子》一书当是后人从民间收录的有关宋玉的逸事和言行的著作,其作者不可能是宋玉。  相似文献   

17.
《洛神赋》寓意管窥──兼谈曹植与甄后的暖昧关系刘玉新脍炙人口的《洛神赋》,自问世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被绝大多数人誉为一篇朽不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永放异彩的明珠"(钟优民《曹植新探·曹植的辞赋》).然而在它的写作寓意方面,却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文学的另一位著名作家,历来屈宋并称。但在二十世纪"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者都对宋玉和他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而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宋玉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为后世赋文学奠定了基础,他是赋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美女赋自宋玉发端,建安美女赋的新变在于其游戏笔墨的色彩、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以及塑造美女形象的新突破;《洛神赋》集前代美女赋之大成;晋代美女赋呈式微之态,但也呈现出新变之象,张华赋有诗化倾向;张敏赋具有小说特点;陶渊明《闲情赋》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十愿十悲”的动人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