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伊德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这与国内重视“技术实践论”研究存在着相似性。伊德技术哲学的主要缺陷包括:对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进行了单向度的研究;过份聚焦于技术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研究,而对作为技术哲学核心的技术价值论研究明显欠缺;研究对象主要面向的是技术而不是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这些技术哲学家虽然都是运用现象学方法考察技术,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此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学研究路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特点的多维视角.主要表现为考察技术根本问题的视角、考察具体人工物品的视角和考察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制度的技术本质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问题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问题。不同学科基于各自的分析目的,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制度理论,而技术哲学特别是社会技术哲学是从新的视角来思考制度的技术本质,技术哲学语境下的制度是社会技术的“物”化,是一种规范的、重要的“社会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军事技术哲学是以军事技术为研究对象,揭示军事技术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军事技术哲学体系。本文主要就军事技术哲学体系建立所涉及的军事技术的概念与定位、军事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军事技术哲学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关于21世纪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是技术哲学,是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21世纪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范 围和研究重点,技术哲学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技术哲学与技术史: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和技术史都起源于德国,是20世纪发展迅速的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门类。两者虽然研究主体都是"技术",但这个"技术"概念在这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中是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抽象性,技术史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实证性,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范围、方法论、价值观、学科性质、学科成熟度、成果表达、研究人员素质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正如拉卡托斯套用康德的格言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那样,完全可以认为:"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空洞的,没有技术哲学的技术史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文化不仅成为日常生活关注与应用的词语,而且它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态度和研究范式考察技术文化,他们对技术文化进行了现象描述和本质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观察与描述式的哲学话语,近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达了分析与解释的意向,现当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则展示了历史想像和逻辑分析的研究范式。总之,不同时代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从现象描述到本质理解的发展路径。技术文化研究在当代展示了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的演进历经了对技术进行辩护的工程派传统和对技术展开批判的人文派传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向经验主义转变。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序列已经逐渐形成。技术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技术人工物作为研究对象。对技术人工物的研究,体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传统,目前已经深入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内部。既要有技术哲学的经验分析,还必须有逻辑分析,这里的逻辑不是科学哲学中的演绎逻辑,而应当是具有实践特点的实践推理。技术哲学研究正朝向逻辑经验转向。逻辑经验分析是使技术哲学"哲学"起来的重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与技术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考察可以作为探讨该问题的切入点.可以从身体与技术的互相建构出发考察两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不仅如此,身体与技术出现的互相融合的趋势,是技术哲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身体与技术关系涉及到技术伦理学的问题,分析身体、技术的伦理互动,整合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有助于我们实现技术、身体与伦理三者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技术哲学应首先关注技术创新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技术哲学研究较少涉及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绝大部分技术哲学研究者都只是对“技术”,而不是对“技术创新”展开哲学研究。实际上,技术哲学应首先关注技术创新的哲学问题,它既是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技术哲学乃至哲学发展的要求。从技术创新与技术的关系来看,要真正揭示出技术的哲学本质,必须从揭示技术创新的哲学本质入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是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科技观的基础和核心,他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对科学技术的来源、本质和属性,对科学的研究对象,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进步功能、国防功能和经济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他发展了物质无限可分原理,提出了"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科学预言.梳理毛泽东的科技哲学思想,对于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进而深入剖析建国初期的科技政策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学的学科结构和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学作为以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统称,在19世纪进入草创时期。技术学目前已经建立和有望建立的分支学科,可以区分为普通技术学、理论技术学、专门技术学、应用技术学四个学科群组。在科学知识体系中,技术学是介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同技术哲学、技术史、工程学、工程技术学等学科门类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德鲁克以国际管理教父而著称,但同时也是一位地道的技术哲学家,他对技术的本质、社会作用以及技术创新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德鲁克把技术看作是人类作用在具体事物上并与人类劳动相关的综合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认为评价技术的测度是其绩效,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德鲁克的技术哲学思想补充了传统西方技术哲学对技术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所兴起的信息主义,必然也会在技术哲学中体现出来.技术哲学中的信息主义,表现在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性认识的特征、技术活动的转型和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的看法上;有信息主义倾向的技术论者,在技术的定义上,视技术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的意志的某种体现;在技术的认识特征上,视技术为建构我们经验知觉和信息世界的一种"透明"要素;在人的技术活动的类型上,视当代的技术活动从本质上已成为一种处理信息的活动;在技术的社会形成上,视技术为群体协商即信息交往的结果.信息主义视角体现了技术哲学正在走向研究方法与理论成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动力来自高新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科学哲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语境描述和规范界定,既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进路,又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方法。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扩大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哲学的文化转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三位一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澄清了著名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内容,对应于其内容,论证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核心是“工具主义”,相当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中的“硬核”;杜威对技术定义的理解、技术探究理论以及杜威的技术价值观与技术伦理观等,是他从工具主义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假设,相当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中的“保护带”;而工具主义方法则相当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中的“启发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将科学哲学的基本框架引入技术哲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开展自然技术哲学研究”和“开创全面技术哲学研究”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它又划分为初创时期和发展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以2000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技术哲学年会为标志,它开创了我国全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阶段。关于21世纪技术哲学研究的展望,提出“拓展全面技术哲学研究”和“加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一体化研究”两点建议,并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技术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新内涵,分析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新趋向。继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反"现代的叙事之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也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范式对技术进行了"后现代"的哲学反思。在后现代语境之中,技术呈现出与以往相比不同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研究维度。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发展是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的,作为哲学家族的一个分支,它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智慧的关照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