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画这一中国传统画种,自魏晋产生以来,以"气韵"为审美核心,以追求意象美为特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意境创造是中国画作的一个显性标志,其造像皆本于立意。而认识和理解中国画意象概念及其创作理念对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提升中国画创作与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书画一体是中国画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诗书入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绘画的意境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画理论和艺术实践的角度阐明了中国画中最显著特征“气韵生动”的总体内涵,分析了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与西方绘画模式之间的差异,总结出作为美术教育有必要重新考虑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倪龙娇 《学术界》2012,(3):123-129,285,286
21世纪的今天,绘画艺术多元化的背景带动了材料语言在当代中国画实验中的拓展,画家力求在中国画语言系统中更加深入地寻找资源,以丰富的手段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多元的文化语境,更应该使我们在完全开放的文化心态中去认知与开拓传统文化.画家要在不断研究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调整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重新诠释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学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画革新的历史。中西审美文化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较量。中国画领域的中西比较研究在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 ,开中西文化比较之先 ,具有重要的始发意义 ,无论中西合璧派或借古开今派 ,都为弘扬中华审美文化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值得认真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6.
略论文人画审美精神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的前途已成为美术界的热门话题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与思想在美术领域具体表现 ,它的发展命运关系到中国古典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也关系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如何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风貌而又有所发展。本文就传统中国绘画的代表———文人画 ,其审美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一番简要论述 ,旨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邱振声 《学术研究》2000,(3):127-128
研究中国画论的著述很多 ,往往侧重点不同 ,有的在探索中国艺术精神 ,有的勾勒中国画论的理论体系 ,有的在揭示中国画论的哲学基础 ,有的在阐释中国画论的创作经验和审美价值取向 ,还有艺术鉴赏研究 ,真是五花八门 ,见仁见智。这显示了中国画论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1 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何楚熊教授的《中国画论研究》一书 ,则别具一格 ,以儒道释文化合力作用审视中国绘画艺术及其理论 ,着意在通过画论本身的剖析 ,盘根究底 ,辨难释疑 ,还中国画论及中国画发展过程的历史面目 ,使人对中国画论及中国画的历程有一个接近本原的认…  相似文献   

8.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以任伯年为代表的写真写实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国画的道路,论述了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是体现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美术类院系的重要课程,而当下过于强调技法传授,造成了中国画教学的观念滞后。分析了造成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比较了传统中国画教育与现代中国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投入与培养;有计划地理顺管理制度;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责任感;建立传承与革新的合理教学体系;明确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学术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等解决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雪 《理论界》2011,(11):90-92
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语音中心主义"的传统。以他的理论为镜子,可以反观出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些特点。和"语音中心主义"相比,中国文化表现出"书写中心主义"的倾向,它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勾线中对书法用笔的追求,中国古代画论中术语的使用,丹青到水墨的变化过程,诗书画印传统的形成等等。这些使得中国画表现出强烈的"书写意识",体现出中国画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体论证王学仲在我国,标志画体的各种不同画风流派的区分,与外国不尽相同。外国绘画主要是用艺术上的"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加以区分,而中国则是用"体"、"样"、"宗"加以区分。但用"派"区分的中西却都有,而且以"派"命名的还占大多数。我国以...  相似文献   

13.
鞠楠 《理论界》2014,(1):129-131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名字来自古诗词,展现的却是现代人的生活图景。他运用西洋美术写实技法来为现实作画,充分展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状和精神面貌;同时,他的漫画又有中国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审美意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本文以丰子恺的古诗新画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写实性和抒情性两大看似矛盾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以诗、书、画、印章四者相辅相宜、互为一体形成她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种显著的艺术特征引人注目地开放在世界艺坛之上,被人称为‘优秀的东方艺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然而现在一些学中国画的青年中,对于画道所应具有的修养‘画者能诗’的要求却大有欠缺,画画时配诗往往觉得无能为力,当谈到中国画向来以诗结合,我们现在有必要具备这方面修养时,青年们都很遗憾地表示不谙此道了,还有的干脆说时代不同了,文学与美术分家了,我们画自己的画就够了。对于这种认识和知识修养的不当,看来主要是存在于美术教育不周方面,因而提出来和大家议论议论。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中国画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画在新时代多元化艺术思潮的挑战下,暴露出一些自身定位的问题。指出了古代人学画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借鉴古人成功经验、加强中国画普及教育、因材施教、合理调整入学考试内容等改进中国画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画(写意)教学中,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常常脱节、错位,加以改进十分必要。学好中国画首先应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线意识和线性艺术思维方法。中国画(写意)的色彩训练着眼点应放在色与、墨的协调、溶合及色调处理上。应将书法列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回首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反省中国画的得与失,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画越来越走向美术化,缺失了作为中国画灵魂的笔墨精神,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中国画在笔墨上的特点缺少认识。中国画与书法内在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不能分割,这种书画相通内在联系集中体现在笔墨的关系上。本文对明代之前有关"书画相通"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内涵、清代碑学发展后书画相通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书画相通"的核心——用笔的内涵及其方法做了系统讨论,并提出"书画相通"理论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谈国画     
中国画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书画同源。写不好字,就谈不到中国画。中国画必须是以书法、以中国特有的笔法来表现的,来作为它的根据。如果不讲用笔,那就是其他的画了。所以我首先简单地给你说这样一个课题。你要抓紧时间,好好锻炼写字,特别是颜体字,非常丰富雄厚,一定要好好地学习。素描对我们只能说是一个条件。为什么一个是基础,一个叫条件?这一定要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智慧结晶,是思想含量、文化含量和艺术含量极高的画种。因此,中国画创作应处理好与学会做人,与凝练诗意,与研习书法和与研究经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