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写的《谈金圣叹》一文中,对金圣叹“截去《水浒》的后小半”,非常不满,尖锐地指出了他腰斩《水浒》的反动阶级立场和恶劣作风,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咒骂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流寇”“盗贼”、对其疯狂围剿屠杀的反动本质及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榨人民的滔天罪行,号召人民起来革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研究《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很有益处。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指出了金圣叹的反动立场和恶劣文风。金圣叹,原名若采,后更名人瑞,字圣叹。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死于清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世居苏州憩桥巷。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从  相似文献   

2.
【原文】讲起清朝的文字狱②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③,并无不同,但不特捞不到教授而且至于杀头,则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们认为坏货④了的缘故。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清中叶以后的他的名声,也有些冤枉。他抬起小说传奇⑤来,和《左传》《杜诗》并列,实不过拾了袁宏道辈⑥的唾余;而且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⑦,  相似文献   

3.
原文:讲起清朝的文字狱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但不特捞不到教授而且至于杀头,则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们认为坏货了的缘故。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  相似文献   

4.
常跃强 《社区》2009,(35):57-57
近读金圣叹评《水浒传》,因为注意到评语.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对《水浒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小时候对这部书就读过。我舅舅就曾送给过我一部两大册的精装120回《水浒》。正值“文革”,这在当时很难得。然而那时候看过就看过了,不过是看热闹.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了敌人的包围,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历史性的长征.长征路上,每天天上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一地上有几十万匪军围追堵截,路上有高山大河阻挡,但是人民的红军,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一切困难,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十一个省,连续行程二万五千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老山界》这篇散文真实地记录了红军长征部队翻越老山界的实况.《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同志,当时在红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担任工作,由于作者亲身经历了震撼世界的长征生活,因而这篇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真实,亲切,具有异常宝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鲁迅《谈金圣叹》一文写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发表于同年七月《文学》创刊号,后由作者编入《南腔北调集》.这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的说来,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的,一方面是反革命的"围剿",一方面是革命的深入.从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二日到一九三三年二月,毛主席领导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农村革命进一步深入.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封闭进步书店;逮捕,杀害进步文化工作者.但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坚持斗争,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文化革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所评批的《水浒传》,由于分析透彻,立论高奇,见解独到,300多年来流传最广,向被《水浒传》研究者所重视。他还批过《西厢记》,写过《杜诗解》,但成就远不如《金批水浒》,以致许多人径直称他为“小说评点家”。在《金批水浒》书前,金圣叹写有几篇总论《水浒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文字,其中以《读第五才子书法》最为读者所称道。这篇名为读书指导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水浒》艺术论。他分别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对《水浒传》的创作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把巫神、迷信思想看作是“群众脑子里的敌人” (《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91页)。而“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一就是“神权”,具体地说就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封建时代,敢于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鬼神系统持坚决的抵制态度,并勇于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思想家是不多的。而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则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也是一位能运用人民喜见乐闻的艺术形式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文学家,因而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列宁说:  相似文献   

9.
《三杯茶》是几年来看到的很少能让人如此感动的图书了。关于这本书稿,先是得到了朋友的推荐,接下来是对稿子的终审,因为有些异议,我不得不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读完以后,就拍板出版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版的张国光先生校注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和该社重版的王秀思先生校注的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都摆在我的案头。封面一是淡绿,一是淡红,象一对孪生的姊妹。但前者解放以来已在理论上被打入另册,在读者心目中早已宣告“失踪”,而现在却能以与王西厢同等的地位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事。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从容地完成一段民族秘史的同时 ,深入这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跟自己的人生感悟相结合 ,追求着生命之火与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2.
吴晗同志《谈读书》一文,针对有些“学生、教师、也有编辑工作者等等”常提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呢?”谈了他自己读书与做研究工作的经验。他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方法问题,二是先后问题,三是工具问题。谈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楚,读了很受启发。 现在有点上进心的人每谈到读书,往往有“悔之晚矣”的感触,因为十年浩劫,使我们损失了许多时间,少读了许多书;现今,“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不少人在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传统,把中华民族关于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的硬骨头精神,不屈服内外反动势力和一切腐败势力的坚贞气节与“英雄气概”,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战胜各个时期国内外一切邪恶势力,探求真理、捍卫真理、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光辉榜样。他在1949年8月18日写成的《别了,司徒雷登》,就是我们学习和发扬毛泽东的民族气节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14.
真实地反映生活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神圣职责,也是文艺的重要特征与力量所在,这个本来无可置疑的文学常识问题,近几年来所以一再为人们提起与强调,是由于林彪、“四人帮”肆虐文坛的浩劫年代,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被摧残得荡然无存,需要拨乱反正。正如一切事物都有着质的规定性一样,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也有着自己的特质、目的与任务。真实,不就是一切,决不是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巨细不分,真伪莫辨地反映到作品里就算真实。然而,我们有些评论文章片面地强调并歪曲地宣传了文艺的真实性原则;也有些作  相似文献   

15.
《不真空论》,是我国姚秦时代的佛教思想家僧肇所写的一篇唯心主义哲学论文。 据《高僧传》记栽,法师僧肇,不知俗姓为何,京兆长安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公元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四一四年。幼时家境贫寒,为别人抄书谋生。他博览经史诸子之学,尤其崇尚老庄。常叹老庄文辞华美,而不满意其说之未尽善。后来,他读到佛教经典《维摩经》,击节称赞,以为终生归宿,于是出家投于沙门。当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姑藏这个地方弘扬佛法,慕名投师,在罗什门下为弟子。在罗什主持的译场中,  相似文献   

16.
《水浒》一书,曾被封建统治阶级说成是“诲盗”之书,禁止人民阅读,说它“妖言惑众,不可使子弟寓目。”甚至诅咒《水浒》的作者“囝孙三代皆哑。”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朝,都曾下令严禁此书——这是在金圣叹腰斩《水浒》以后的事了——然而金圣叹却不仅自己花费了许多精力评点此书,而且还要求子弟好好读此书。从这一点看,所谓金圣叹腰斩《水浒》是出于封建统治思想的支配、是站在反动立场上的种种说法,恐怕是冤枉了他的。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与李卓吾批评《水浒传》 ,在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其基本表现为 :金评比李评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他们各自角色身份不同 ,批评视角不同 ,批评眼界不同 ,对作品发掘的深度不同 ,显示出不同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原作是一百回本,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写成。在其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版本。到了明末,封建反动文人金圣叹将《水浒》腰斩,成为七十回本。这个金批本流传最广,一直受到反动派的吹捧。清代封建文人称赞金圣叹腰斩《水浒》“深得剪裁之妙”。买办文人胡适,更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直到解放以后,有些人也仍然把金批本赞为《水浒》的“最佳版本”,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继续吹捧。因此,深入剖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是《水浒》评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水浒》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它的前七十一回,主要内容是梁山起义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宋江篡夺梁山泊领导权,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推行只  相似文献   

19.
鲁迅传的撰写,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自己只写了极简略的自传。鲁迅在世时,外国朋友增田涉和斯诺写过《鲁迅传》。鲁迅逝世后,中外鲁迅研究者小田岳夫、王冶秋、王士菁、钟子芒、朱正、曹聚仁等撰写的鲁迅传相继问世。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前后,更多的鲁迅传,譬如陈漱渝的《民族魂》、曾庆瑞的《鲁迅评传》、  相似文献   

20.
《不凋的风》要出版了,施均同志嘱为序,且叮咛再三,令我这个晚辈难以拒命;加之善禧同志频加催索,也就只好从命了。其实,也不过是就付梓前的打印稿本谈点个人的读后感想罢了。这部诗集,有他们分别独立完成的作品,又有共同合作的篇章,因此可以说,它是个“三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