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有"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两大创作传统.20年代自我小说和90年代私人写作作为"主观抒情"这一类型的代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可比较之处.他们都用第一人称写作,都注重内在心理的挖掘,追求自由的个性,作品主人公行为都很激进、乖张,心理脆弱、封闭并略呈病态,自我疏离于社会,对情欲和性爱的表达也颇露骨.但由于二者处在不同时代语境中,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色彩自我小说是因个性受抑而带上时代的苦闷色彩,私人写作则是消费主义时代欲望膨胀、失控、人性异化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区分二者的差异对于分析两个时代作者的创作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即由先锋叙事转向现实言说。通过对其先锋小说的透析,把握他从抽象精神层面所展开的对于人存在的本质性探询,肯定其创作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又通过对其现实力作的观照,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内容相左的悖论情境,从而表明余华的小说创作转型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加拿大民族文学空前兴旺时期优秀作家.她的代表作<潜鸟>立足于加拿大本土,描写了多元文化下土著民族梅蒂斯人的边缘生存状态.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反映了加拿大多元文化这一社会现实及在这一社会现实中不同文化不同种族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境遇.  相似文献   

4.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深化和突破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作家因老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等因素,始终关注着工业化的进程,亲历了转型期的种种变革,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工业题材小说。对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工业题材小说现状作了简要的疏理,从人物塑造、审美价值、艺术定位等角度分别对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力图较清晰地勾勒出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工业体题材小说创作的大"振兴"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传入,中国的女性写作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通过女性化写作突围经典的男性话语。尤其是当代都市女性小说的创作,更是体现了这种转变。而且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变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浩然小说,真实的虚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浩然“鸣不平”的意见中,有一观点认为浩然小说毕竞真实再现了50年代农村历史。本文从当代文学的特定语境和结构主义文论对传统文论文学摹仿再现现实观念的拆解两方面对此观点加以分析和否定,指出浩然小说具有明确的无可回避的特定的意识形态性,所谓真实再现和纪录农村历史只是一种虚幻。  相似文献   

7.
浅谈西方古典小说中的元小说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形式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经历了快速繁荣的过程,但是元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许多17世纪和18世纪经典作品中.发现和研究经典文学中的元小说痕迹,对于我们充实元小说理论,重新解读经典作品,以及更好地评价现代元小说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后发表了三部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这三部小说都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文本意义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他在《美国讲稿》中又提到对文学创作精确性的追求,提倡晶体写作,对随心所欲地使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农庄》《夫妇们》和《兔子归来》集中反映了美国60年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矛盾,小说中人物国家、种族、性别、宗教等身份认同的变化踪迹,揭示了作者对这种变化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书写成为一种文学时尚;在城市焦虑的笼罩之下,小说家对于城市文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的漠视,导致了城市题材小说普遍性的模式化与符号化.根据90年代小说家对于都市的文化立场,其审美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型,即以道德批判为核心的背对城市的写作、建立在双重人格或调和主义立场上的灰色的城市表达、丧失独立自我的卷入城市的写作,概念化特征和非常化倾向是90年代小说的都市想象的根本性缺陷.作为城市书写的灵魂的市民话语,有种种文化杂质寄生其中,尤其是暗藏于平民意识中的妥协精神与享乐主义,往往使城市书写的叙事与价值都陷入无所适从的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浩然在前新时期文学研究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问题,文章尝试从文学作品的细读和体验出发,从集体精神、青年理想、农民语言等几方面解读剥离政治话语后的浩然小说的文学魅力,凸显浩然文学研究中文学性阐释的有效性,丰富浩然研究及评价的客观性,以期进一步深化浩然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巴人50年代的文艺批评对我国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学语境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现实出发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理论出发点;以作家身份参与文艺批评,强调生活体验和艺术体验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突出特点;重视文艺表现人类的普遍经验,要求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完整性,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房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河汾诸老"之一。他追随元好问积极参与开创"以唐人为指归"的诗歌创作局面。史料散佚是其生平、思想、创作和地位长期以来隐而不显的主要原因。对有关史料的考稽辨析,对房文学思想、成就、贡献和地位的探赜发微,有助于从特定侧面揭示金末元初诗坛风尚和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14.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是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和李健吾、林徽音、陈染他们的文学作品属于共时性或历时性层面上的文本,主要体现在意识流技巧或女性主义诗学上的互文性。作为"释义的读者",把他们的相关的文本放在一起来互文阅读和解析,可以探讨李健吾、林徽音、陈染对伍尔夫文学创作的模仿和借鉴,以及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黄浩教授对以往和当下的文学生活的分析与概括都极其片面,所以其以此为基础的"以往的关于文学的理论看法和文学史观正在失去意义"的说法是偏颇的。如果为了"培植"自己所谓的"新理论",就对既存的理论横加指摘甚或把它们说得一钱不值,那绝对不是应有的学术态度——尤其在新理论"怀胎还只有一两个月的时候",更是如此。还须特别指出的是,黄浩教授在"经论"和"后论"中常表现出"彻底消解"的"理论勇气",但有时候,他彻底到连自己说出的话也给"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日本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接受者的郁达夫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与独异性。文章认为正是这种独异性使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相似文献   

20.
祝学剑 《南都学坛》2007,27(6):48-51
废名是"五四"时期极富艺术才情且引人注目的作家、京派的重要成员,但日后却只留下薄薄的几本似小说非小说的集子,游走在文学的边缘。过于冒险的文学实验造成废名致命的创作缺陷,无情地减损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导致他30年代文风奇辣生僻、审美趣味恶化,40年代小说创作偏离小说创作轨道,向非小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