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研 《理论界》2008,(10):172-173
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促使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发展;结合实际,新报高校要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都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高校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建设小康大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充分发挥高校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服务社会大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业关乎民生,也关乎高校的全面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构筑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拓展就业服务外延、提升就业服务内涵的需要,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5.
陈健 《南方论刊》2003,(8):39-4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对广东十五所高校的两千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网购行为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购物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临着挑战。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视角,坚持从政府、学校、社会、个人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网购行为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服务,是高校提供的促使学生知识增加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政府、社区、家长、校长、教师、学生在高校教育服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校外部:政府是教育服务的监管者,社区是教育服务的潜在对象,家长是教育服务的现实对象和合作者;在学校内部:校长是教育服务的经营者,教师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只有高校教育服务的内外部角色通力协作,才能够促进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达成 《学术论坛》2006,1(11):190-19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主导,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学生出发。目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彰显出来的个性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出发,包容大学生的个性,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思想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更应完善高校的公民教育职能,全面推进大学生公民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发挥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切实抓好"两课"教学;发挥外部环境的育人功能,建好校园文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学生合理需求;重视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增强公民教育实效;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构建分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要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就应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和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按照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规律推进高校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发展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教育的具体目的上,不是定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高等院校三大支柱之一,它完全有能力为培养具有现代化创新素质的人提供最佳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继辉 《南方论刊》2010,(1):101-10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对于各项工作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制教育缺乏创新与发展;忽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未能充分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缺乏统筹安排的体系等。本文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应当实现如下改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为指针;坚持以发展为要义,不断创新;重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安排的根本方法;确立高校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和谐观念,是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的新生思想道德教育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新生自身思想变化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履行图书馆对高校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对高校新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阵地和素质教育重要基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解决学生在新的环境遇到的学习生活困难,消除其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促使高校新生能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 ,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 ,树立“健康第一”全面育人 ,以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的发展方向 ;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师与生、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秀英 《云梦学刊》2005,26(6):115-116
艺术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校外艺术实践活动、发挥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等途径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责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责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机制失位、责任错位、效果缺位等问题。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保证高校责任教育能够得以普遍开展,并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明确相关部门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是责任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适应学生,吸引学生,服务学生,是责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全面扩招后,高校逐渐开始向学生收取一定数量的学费,院校后勤部门绝大多数都从院校母体中分离出来,纷纷成立了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公司。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正确计算学生教育成本或培养成本,因为它涉及到高校对学生的收费标准和后勤服务公司提供服务的计价基础,同时也是国家财政对高校进行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帮困励志·助学强能”立体资助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贫困生问题也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帮困励志·助学强能"立体资助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从经济帮扶、班导师团队学业辅导、人格健全、意志磨砺、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教育与引导,多维度、多层面协调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精神与能力问题,推动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