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源于先秦时期,发展到秦汉时期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在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所保留,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存续发展,拥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一大特色。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亲亲得相首匿"制度被视为传统封建文化的糟粕,被冠以"以礼乱法"的象征,因此在祛除封建糟粕的法律改革中被彻底废除。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在中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再次出现,也是司法体系的又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离婚案件日益增多。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l、法制观念淡薄,封建陋俗作怪。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僻农村,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指腹为婚等现象依然存在,当事人根本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婚姻自由;也有些农村青年担心找不到对象,便甘愿做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法律开始走上儒家化的道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律开始大量吸收儒家思想。至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基本结束,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法系,对我们今天推进法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磊 《现代妇女》2014,(7):160-160
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中,父权、夫权都曾经作为家庭中至高无上之权力凌驾于配偶、子女之上,随着历史的推进二者逐步分离.罗马法主导下的西方法律逐渐尊重配偶权、子女权;而中国古代法父权至高无上的宗旨上却鲜有动摇,直到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瓦解。笔者无意评论东西法律传统之优劣,仅于本文进行阅读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法律制度集中反映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它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思想因素。中固是“礼仪之邦”,儒家学派的思想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封建法律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法与政治交互影响。不论从诺曼征服前政治状况来看,还是从英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角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演进过程来看,英国的法治进程都会受到政治的制约作用或者促进作用。英国作为近代法治国家的开路先锋,既没有成熟的法律模式可资借鉴,也缺乏系统的法律理论以供指导。然而,英国法却在实践中运行顺畅,效果良好,并在总体上表现出平稳性与实用性的特征。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法治有完善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文化发展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本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作为对立体系的融合、吸收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件,更由于中国封建传统法律文化的强大和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一过程就显得更为复杂和缓慢。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重建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法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发展过程,是习惯法、伊斯兰法及西方法三种法律文化互相排斥、融合的过程。由于许多现实性较强的习惯法已逐渐纳入伊斯兰法,习惯法的作用已逐渐淡化。近代以来,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法与西方法的两重变奏。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中充满了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法的复兴集中反映了本土法与外来法、宗教法与世俗法、传统法与现代法间的尖锐矛盾。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方向是朝着混合法类型演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皇帝中,唐太宗算得上是位明主。他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以法治国。在他的统治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虽是一位明主,但也有七情六欲。在对旧属功臣、宗室亲信触法犯法的处置上,难免以个人的好恶而左右法律。难能可贵的是,在经过自省或他人谏议后,唐太宗能屈己执法,并敢于自责自罪,留下了一桩桩历史美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皇帝中,唐太宗算得上是位明主。他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以法治国。在他的统治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虽是一位明君,但也有七情六欲。在对旧属功臣、宗室亲信触法犯法的处置上,难免以个人的好恶而左右法律。难能可贵的是,在经过自省或他人谏议后,唐太宗能屈己执法,并敢于自责自罪,留下了一桩桩历史美谈。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是民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支撑。本文在对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法冶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权大于法等现象时常见诸报端,这充分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法律的漠视与随意,其最基本的原因是对法律信仰的普遍性缺失。正是由于这种法律信仰的缺乏,才导致了当今中国法律意识的淡薄与贫瘠。  相似文献   

13.
承认规则是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中的亮点。哈特认为承认规则构成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其它规则之所以作为法体系一部分的评判标准,其在整个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付银 《现代妇女》2014,(6):149-149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特征相适应,具有强烈的义务本位、权力本位、宗法家族本位等封建特性,经历了先秦的思想形成、秦汉隋唐的思想发展、宋明的思想完善和明末清初的思想反思四个阶段。至近代在西学的影响下发生了向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转型,经历了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到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转变过程,具有外发性、急促性、艰难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特征,为现代法律思想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来自人民的“常识、常理、常情”,体现人民的意志,任何违反人民意志和“常识、常理、常情”的法律都不是真正的法。任何违反“常识、常理、常情”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法可以保护先进思想,但绝不能用法律来强行推行先进思想。如果用法律来强行推行先进思想的实施,就会违背“常识、常理、常情”,从而就会导致一种违法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2月28日,《食品安全法》终于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毋庸置疑,这部关系13亿中国人每日安全的法律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进步,但在处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当下,人们很难相信单凭一部法律就能让人吃得放心。  相似文献   

17.
曹磊 《现代妇女》2014,(7):135-135
近年来传统婚恋观由于“婚外情”等不忠于婚姻的行为频发而受到冲击,却因为现行法律规定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受害人如何适用婚姻法条进行权益维护是每个法律人应该思考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本文通过解读法条,分析我国关于忠实义务的法律规制并提出建议,以期该义务规定能够摆脱虚设之尴尬嫌疑。  相似文献   

18.
戴建忠 《职业时空》2009,5(7):130-13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涉法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其涉及的法律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也日益复杂,涉法人数亦逐年增多。积极总结预防措施,认真探究大学生涉法问题形成的原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国娜  黄桂华 《现代交际》2023,(2):43-50+122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君王治理朝政的主要理念之一,也是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纽带,对封建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因而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赓续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9,(3):29-31
李迎春,资深劳动法专家,深圳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著有《劳动合同法案例精解与应对策略》《劳动龠同法律操作指南》《职场法律指南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HR指引:条款拟定与风险提示》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