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月竹 《现代妇女》2013,(10):113-114
说谎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关于说谎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说谎时行为表现的研究、对说谎识别的研究以及测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本文在综述说谎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从学校人际关系这个新的视角来探讨说谎行为.  相似文献   

2.
对于4—6岁的幼儿来说,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表现在幼儿有意歪曲事实,造成他人不正确的理解和印象。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分析幼儿说谎的成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启发、指导教育,帮助幼儿改正说谎行为,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春 《职业时空》2012,(9):137-139,144
选取101名农村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道德两难故事,探讨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在判断说谎的对与错的时候,不是机械地依据是否违背事实,而是综合考虑说谎的动机、性质和结果;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选择中,农村小学生倾向于前者;很多农村小学生宁肯说谎也给对方面子;道德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说谎认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孩更重视朋友,更重视自身的权利,女孩更服从权威。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不要说谎。也有很多小孩子挨了说谎的打,包括我,还有很多伟人。比如华盛顿,虽然他最后改正了,也没挨打,毕竟伟大的故事也开始于一次说谎和被砍掉的樱桃树。我相信说谎其实是人类的天性,和钻木取火、遇水搭桥、  相似文献   

5.
段李敏 《现代交际》2014,(12):19-21
以往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大多数学者对句子和语句都不做区分,但它们无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梳理句子和语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我们认为,言语行为是人们通过话语来实施行为,它与真正的交际单位——语句紧密相连。语句和言语行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句是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又是言语行为的产物,言语行为不可能脱离语句而存在。它们在研究角度、分类基础、核心特征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人性具有各种各样的弱点,完美的人只在童话中存在。所以说谎是不可避免的。美国人认为,政客是职业说谎家,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算业余说谎者。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 当然,谎话并非都是恶意欺骗不可饶恕的。信“口”拈来的谎言中往往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人情味。说个智慧的谎,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7.
论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莱一种言语行为.本文通过举例说明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主要是出于礼貌的需要,但是间接言语不一定完全是为了礼貌.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盗窃罪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本研究以甲市流动未成年人的轻微盗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该犯罪行为的生成情境及发生机制。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导致了部分未成年人家庭照护与社会照护的不足或缺位,使其陷入“跛脚独立”困境。在生存需求的满足受到威胁与“跛脚独立”情境的双重制约下,部分流动未成年人步入轻微盗窃歧途,试图走向所谓“平衡独立”。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在需求、价值观和认知三方面进行权衡,而关键阶段依次发生的需求倾向的临时漂移、情境式道德突破和基于行为理性的情境控制共同导致了轻微盗窃行为的发生,呈现出相机权衡的特点。本研究聚焦于盗窃发生时行为与情境的互动,以期填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言语行为,沉默是日常会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言语行为一起在日常会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会话沉默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从汉语访谈节目角度来分析沉默现象的研究很少。因此,基于Levinson对沉默类型的分类和Jersen对沉默功能的分类,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作为语料,试图分析其中出现的沉默的类型以及这些沉默在特定情境下的语用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沉默在现实交往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恭维语是一种言语行为.不同文化的恭维语在话题、社会功能、应答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关女性恭维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之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说谎的真相     
人人都在说谎121名大学生参加了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组织的测试。任务很简单:和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交谈几分钟,尽可能给他留下好感,并让他觉得你非常能干。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60%的人都对他们的交谈对象说了谎,其中一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哲学界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转向",言语行为理论悄然兴起。西方学者J.L.Austin率先发起了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其学生J.Searle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并将其具体化,随后各国纷纷涌起了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讨。本文重点介绍、概述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奠基石之一,奥斯汀创造性地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解人类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话语词在我们日常的言语行为中经常"若隐若现",恰到好处地使用话语词能更准确地传达交际双方的意图,推动交际顺利进行。基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分析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可以探析话语词在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灵 《职业时空》2012,(2):153-156,159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的社会功能和礼貌语言在言语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交言语行为归为三类,并从礼貌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语社交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功能及应用策略,以期指导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得体、恰当、礼貌的语言,掌握交际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促使交际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征询建议行为在网络论坛上是很常见的。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网络论坛上求建议行为的策略以及表达式进行分析探究。本研究同时考察了请求这一言语行为在非面对面语境下的实施情况,对于言语行为的全面探讨提供了新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属于语用学领域,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日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非常发达的语言,就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果不了解日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在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日语交际,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从而有必要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日语教学中去,让学生掌握日语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郝瑞松 《现代交际》2013,(12):29-29
本文对比了中西方言语行为的准则差异,指出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基于中国文化概括出构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言语行为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语境在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言语表达者和言语接受者的角度来分析,语境对言语交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本文就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闫海玲 《现代交际》2014,(10):37-37
本文以请求修饰语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的语用特征。研究表明,在内部修饰语方面,学习者比英语母语者较少使用开始语,并在吸引语上表现出了语用失误。在外部修饰语方面,学习者较少使用保证语和礼貌语"请",并且偏使用礼貌语"请"+祈使句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有关调查表明,约1/5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耐挫力差、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