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究竟如何看待、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国际司法问题,是中国在走向世界级强国,特别是国际法强国的道路上必须认真面对、妥善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近年来,菲律宾单方对中国提起了在南中国海海域的仲裁案,引发了广泛讨论。这对于厘清中国在国际法上的观念和态度上具有建设意义,所以有必要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相互关联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和分析。国际司法的功能和影响国际争端司法解决模式的功能,在不同的时段、对  相似文献   

2.
全球视角既是中国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难点,也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的着力点.以全球视角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含义有二:在具体层面上,应正视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从推动双边关系的平稳发展来实现整体顺利参与;从整体角度看,中国应以中东经济事务为平台妥善处理与世界大国关系,推动能源领域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国需从石油美元视角审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问题,超越"瓜达尔港式"命题,加速向国际社会的全面融入.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本源上还是从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都联系紧密。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崇尚国际法.肯定其在调节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这大大拉近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系。提升了国际法的地位.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他们都对国际法持怀疑的态度。然而,虽然现实主义者的有些观点过于消极.轻视了国际法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国际法学在批判中变得更加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临港新片区应争取实施更加大胆的开放举措,成为国家突出重围的"先手",在拓展国际大循环、突破关键技术封锁上勇当开路先锋,打造国家层面深度开放的战略通道,为促进高端要素跨境流动发挥独特作用.同时,临港新片区应积极服务国内大循环,依托超大国内市场和产业链支撑,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全球视角既是中国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难点,也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的着力点。以全球视角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含义有二:在具体层面上,应正视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从推动双边关系的平稳发展来实现整体顺利参与;从整体角度看,中国应以中东经济事务为平台妥善处理与世界大国关系,推动能源领域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国需从石油美元视角审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问题,超越“瓜达尔港式”命题,加速向国际社会的全面融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年来在中东变局中实施了建设性介入的政策,这是广义干预概念下一种灵活的政策行为,即依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强调客观中立地提出政策建议,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干涉概念。中国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以和平等问题以及促进中东总体和平稳定的政策立场上均体现了这种政策的核心要素。中国在中东变局中的建设性介入政策,是其和平外交政策的一贯性表现,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提供了重要范示。  相似文献   

7.
1986年,云南瑞丽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之后的官方报告中,云南的艾滋病报告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面对艾滋病恐慌,云南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打破沉默,向艾滋病宣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聚集了众多国际NGO,云南省城昆明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NGO之都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对我国税收体系的挑战和冲击已有所显现,同时国际层面的数字经济税收变革也直接关乎我国的战略利益.我国应持续强化对数字经济税收问题的研究,深度参与OECD等国际组织主导的数字经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工作,在数字经济全球治理舞台上贡献"中国方案",推动形成合理公平的国际税则新制度,展现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主动作为的积极态度和担当精神,以提升我国在国际税收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在国际社会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彼此解决问题、处理争议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关系相互协调的有效工具;国际法是弱小国家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法律武器:国际法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提供平台:国际法至少是目前国际上判定各国行为是非的标准:国际法根除不掉战争,但可以缓解国际局势,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国际法的作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今一超多强的国际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中国应通过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层面在国际国内方面的倡导与学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种途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构建,积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向合理化三种途径,加强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力度,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正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庆50周年。作为院庆的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前举行了中国外交新格局和中国智库新展望高峰论坛。来自国内20余家知名智库、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50余位代表,围绕中国智库发展的主题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果的研讨。一些专家指出,面对外交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要以全面参与、及时反应和主动塑造的姿态,积极全面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智库研究人员则应具备学术能力、政策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和运用媒体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总结国内城市交通规划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按照国际主流概念交通规划来做。阐述国际主流交通规划的定义,并对其各组成模块内容、相互关系及所参与部门所扮角色进行分析,得出国际主流交通规划模式的优点,并针对我国城市按照这一模式开展交通规划研究提出所需注意事项。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难民问题是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对地区安全局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东剧变引发的难民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东地区难民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国际社会形成了多个层面的治理实践: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的多边会议成为治理的主渠道,美、欧、俄、中、日等域外大国的治理政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西方大国主要关注中东难民如何救助,而中国则倾向于解决难民危机的根源,主张从源头上加强中东动荡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在中东难民问题治理中较好地实现了利益与道义、意愿与能力、政策与战略之间的平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单边援助、双边对话与多边会议等多重机制下,中国参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治理,有助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配合中国对中东的总体外交。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际化交流,在某些方面,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中国书法,尤其显得薄弱和缓慢.进行中国文化、中国书法文化融入全球化的战略研究,有助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文化早日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也有助于国内外书法艺术家和人民大众,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本质内涵和艺术特性,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提升中国书法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品牌价值与艺术价值,形成具有中国书法文化特色的国际话语地位,这样才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步,与经济大国的地位相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7,(7):54-55
"到中国淘金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中国淘金已成为了一国际潮流和时尚.从2000年起,俄罗斯的演员们纷纷涉足中国.乘着专用大巴在国内巡回赶场子淘金.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达尔富尔危机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国内化、非盟化、联合国化等三阶段。依据该危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具体的国际背景,在参与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相继采取了不干涉内政、有限的国际社会协调和积极的国际社会协调政策。整体而言,中国对达尔富尔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对其缓解并趋于最终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的达尔富尔政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外交坚持"不干涉内政"、"不当头"、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和外交灵活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主体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不断发展,其性质取决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尽管传统上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但从二战之后国际法出现了许多关于个人的内容来看,个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不过,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相当有限,它取决于国家的授权,不能与国家地位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长期护理保险立法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加速老龄化和保障失能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基础工程,属于社会法的调整范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49个国家试点城市政策“碎片化”和试点指导法规位阶偏低阻碍了制度推进和定型。立法需要遵循找准时间节点、先综合性立法后单行立法、创设性立法与授权性立法有机结合、尽早规范程序性立法内容等四个“尊重”基本原则。基于保险关系、服务购买关系与护理服务关系三个层面的各参与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定位是立法的核心。保险人与保险辅助人在基金管理、经办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角色地位的立法确认是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长期护理保险建制实行省级统筹,独立于医疗保险运行,委托市场第三方经办,以及统一管理与服务标准是管理机制立法的重中之重。制度参与主体尤其是保险辅助人的违法责任规范越详细具体越能规避道德风险。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保险辅助人多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诸多权责纠纷,依据现行相关法律和可能的法律创新,处理适用的法律关系立法需进一步健全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