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基本上属于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方式由于"诺思悖论"而面临着难以突破的改革极限.突破这一改革极限的可能途径在于及时转换制度变迁方式,即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转变为以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为主、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为辅的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制度变迁理论 ,并结合我国国情 ,阐述了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目标是产权明晰化和在明晰化基础上的产权可转让性 ,指出了变迁方式应为供给主导型的渐进式变迁 ,最后得出在具体的变迁过程中应采用先试验、后推广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转型期制度创新最具优势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进化和"均衡状态"的打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改革初期,"政府主导型"模式对开启和推动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初步形成的今天,这种模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探究政府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正确定位与制度、机制供给的重要性,研究政府调控的得失,构建推进农地市场化进程的宏、中观政府规制框架,提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规范农地市场运作、强化农地市场化法律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 ,两种体制同时存在成为中国转型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体制转轨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 ,而这一时期的制度变迁也有其特殊性。体制转轨时期及制度变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应承担两大特殊经济职能 :一是推动经济转型 ,进行制度创新 ;二是改革政府。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变迁呈现出四个基本特征:在历程上,先后经历了增量发展、结构优化和体制改革等三个阶段;在主体上,呈现出以出版机构为主导的诱致性变革和以国家为主导的强制性变革相结合的特点;在模式上,中国出版业选择了供给主导型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在路径上,中国出版业制度依照变迁成本高低进行连续的边际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国企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方式上看属于复式改革,从制度变迁高度看,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国企改革始终围绕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项制度的变迁必须满足制度创新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约束条件。以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对降低会计制度变迁成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表明: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从探索改革到局部变革,再到整体变迁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社会成本主要表现为摩擦成本、运行成本和监督成本。从我国现实会计环境及会计制度变迁进程考虑,降低会计制度变迁社会成本的途径包括: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采取措施增强制度与环境的相融度;完善现行会计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心血,是契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它使社会主义潜能得到充分释放,社会主义独特优势得到极大展现,社会主义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政府主导型渐进式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成的主要方式,它既坚守了社会主义原则,又创新出独特的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过程具有双轨并行格局、从边际向全局扩展、经济与政治及改革与发展过程统一的特征。本文运用动态优化分析表明,在中国改革这样一个调整成本巨大的制度变迁中,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由原有制度“跳跃到”新制度,即采取“激进式方式”;相反地,通过“渐进式方式”可以把调整成本融汇到整个改革过程中去,逐渐地趋近于目标。因此,“渐进式方式”是中国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