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荣知耻是人类道德的底线,也是评判人的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本文从立身做人的视角,分析了知耻知荣的重要性,指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2.
知荣知耻是人类道德的底线,也是评判人的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本文从立身做人的视角,分析了知耻知荣的重要性,指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3.
同仁义礼智信五常相比,廉耻尚不构成儒家伦理之核心,但是,它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儒家主要伦范,同礼义一起成为儒家推崇的"四维",并在清代纳入"古八德"而受到儒家和整个社会的遵奉。如果说"廉"是儒学着力阐述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廉洁从政是儒家一贯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耻德也是儒家重要伦常规范之一,历代儒家特别是原始儒家要求人们要"有耻"、"知耻"、"贵有耻"、"人不可以无耻",认为"知耻近乎勇",耻是"立人之节"、"治世之大端",并为此论证了人有羞耻之心。汲取儒家耻感文化的合理成分,显然有助于为人们作出趋荣避耻的价值选择,确立明荣知耻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伦理是指人际社会关系中类之间或辈分之间的道理、原理、规范的总和。在当前,伦理已度越了狭隘的人际社会关系,而推至人与自然、社会、心灵、文明各领域的伦理关系。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具有丰富而深邃的伦理道德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伦理道德,对于反腐倡廉,具有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关系民族的治乱兴衰,国家的生死存亡,个人的身家性命。为此,倡导和践履中华优秀伦理道德,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廉洁奉公、不贪不淫、诚信无欺的廉政而和谐的社会,是今天的急务。我们要培养品行诚信的廉风,要培育贫贱不移的廉志,要尊重节操爱民的廉士,要培育清白高洁的廉洁之士,要培育廉明公正的廉正之士,要培育洁身谨慎的廉谨之士,要培育谦逊知礼的廉让之士,要培育一身清廉知耻的廉耻之士。这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立世之本。  相似文献   

5.
知耻:大学德育底线伦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海燕 《学术论坛》2007,1(2):41-44
知耻是大学德育的最低层次底线伦理,也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大学德育必须以耻感教育作为基准和出发点。文章从当前大学德育中知耻教育的缺失原因剖析,通过追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探讨知耻底线伦理意蕴,指明知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优秀品质及激发其精神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知耻感为先导加强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震  孟庆旺 《理论界》2006,1(9):12-13,43
知耻作为传统道德的基础性规范,对个人、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新时期荣辱观教育及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耻的含义、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知耻三个方面阐释了知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廉洁教育作为一种美德教育,应遵循面向生活的逻辑。传统廉洁教育具有丰富的生活化印记,主要表现为:在自我廉洁教育方面,于个人生活志趣中奉行廉洁自律;在家庭廉洁教育与学校廉洁教育方面,于家风熏陶与学风培育中培养廉洁之德;在官场廉洁教育方面,于生活类比中感化并引导官员廉洁从政。传统廉洁教育的这种生活化呈现,为当代廉洁教育面向生活提供了传统智慧。当代廉洁教育要面向政治生活,融入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走进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邓春梅 《理论界》2007,39(12):158-15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道德自律不断弱化,中国传统荣辱观尤其是儒家荣辱观对当代社会道德自律有着很好的启发性价值:当代社会要把培养人们的知耻之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将“求荣”作为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道德价值关键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我觉悟、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道德自律。而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价值选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杨瑾 《理论界》2013,(2):46-48
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做到干部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郭聪惠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79-182
当前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既与社会机制不完善、学校德育存在缺陷等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知耻感有很大的关联。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耻感观念和意识;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加强以德修身;营造良好氛围,抓好大学生知耻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和谐社会发展进程。要解决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关键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成果可资借鉴.主要包括礼敬为尚,尊重他人;正己正人,推已及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知耻求荣,积善成德;克己内省,见贤思齐。我们应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目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做到理论要管用、理想要有“磁”、精神要昂扬、道德要正人,应培育立志成才、爱国守法、诚信知耻、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和谐社会发展进程.要解决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关键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成果可资借鉴,主要包括礼敬为尚,尊重他人;正己正人,推己及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知耻求荣,积善成德;克己内省,见贤思齐.我们应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14.
在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品德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采用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主题班会组织形式,对大学生实施廉洁品德教育。为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主题班会的实效性,要掌握高校大学生廉洁品德教育的可教化性、艰巨性的特点。此外,要将当地的廉洁品德教育资源融入其中;要不断丰富廉洁教育主题班会的载体,创新主题班会开展的形式;要结合依法治校,构建廉洁的大学校园环境,为廉洁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良序社会,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凝结了对“何为廉”“何以要廉”“何以倡廉”的系统思考。传统廉洁文化之所以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是传统廉洁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夯实传统根基的现实需要。社会文化发展的可遗传性特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使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可能。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是: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大众性与先进性相统一,运用批判继承、借鉴改造和守正创新方法,促进传统廉洁文化形式、内容和功能的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交往和闲谈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现在的人谁不为自己着想,跟着感觉走吧!”笔者认为,这种消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加以纠正。 ─—如何面对人生,怎样做人,这是人生大事。笔者在实践中感觉到,要走好人生路,就必须“立魂、扎根、扬帆”。也就是说,要确立高举邓小平理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之魂;扎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根;扬起振兴中华之帆,走好人生之路。 笔者十分欣赏“人无高尚之主义,即无生活之意义;事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存在之价值;团体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发展之能力”这句名言。做人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华廉洁文化基本理论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廉洁文化具有典型的民主性、广泛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等特征,然而,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针对权力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