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192 7年到 193 7年的十年 ,是国人的生活态度、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都发生剧变的特殊时期 ,文学 ,特别是小说以错综的叙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性别意识和话语方式。立足于此期现代小说文本 ,以叙事学和文化批评所提供的话语研究方法论述这一时期现代小说呈现出的意识形态与性别意识 ,国家叙事与个体叙事之间的错综关系。可以揭示出这一时期小说所呈现的性别意识、叙事方式与修辞策略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依据德里达性别解构理论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从性别气质的"变异"归宿、性别取向的"灰色地带"和性别无界与真爱跨界三方面分析阿莉·史密斯小说《当女孩遇上男孩》中的性别模糊化和性别消解现象,指出史密斯的性别理念解构了刻板性别气质和性别二元建构,传达了性别气质多元化和性别多样性的信息,揭示出作者质疑异性恋霸权和颠覆性别二元建构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了“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它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耻》:一种关于“性别困惑”的伦理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M.库切在当代欧美文坛是最具理解张力同时也是最有阐释争议的社会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性别化的种族神话和种族化的性别寓言始终都是读者无法忽视的历史文化课题。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重新解读他的代表作小说《耻》,探讨种族身份与性别叙事的隐性伦理关系,在合理评价库切文学经验的同时,揭露并批判其作品的父权意识与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的一个概念,是体现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比较关注权力关系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自然也关注有关社会性别话语的研究,其理论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为社会性别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将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对有关社会性别话语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7.
沃克的小说描绘了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的觉醒,是族群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表达,其写作的主题和动力主要来自这二者.胡克斯站在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立场上,批评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女性主义话语在把女性作为一个同质范畴的时候,其理论话语通过把不同女性团体的经验同质化和系统化,从而抹杀了那些边缘的和抵抗的经验模式.沃克着眼于人的解放来理解黑人女性自身的解放以及黑人的性别和谐,其小说虽然受到了主体性理论思想的批判,却是对于女性主义话语的真正突破.  相似文献   

8.
殷振文 《东方论坛》2014,(1):120-125
莎士比亚戏剧经典批评俨然是20世纪众多理论流派的"展示舞台"。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经典《麦克白》也不断被再诠释和重新理解,并激发出新的哲学意义和思想论争。20世纪中后期的《麦克白》批评研究围绕"大屠杀"、"政治"和"性别"三大主题,简要呈现经典意义重构和再诠释的多重路径,并阐明当代的哲学批评、政治批评、性别批评对当代世界和人类命运的人文关切和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指出以往对苔丝形象悲剧意义解读的偏颇的基础上 ,着重运用现代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进行重新解读 ,认为苔丝形象的悲剧意义主要在于向自古以来、举世皆然的性别统治发出诘难 ,敦促人们去认真反思和努力根除这种弥漫于社会文明中积重难返的痼疾  相似文献   

10.
杰基·凯1998年发表的同性恋小说《小号》获得卫报小说奖和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候选提名。小说回顾了一名黑人女性通过易装,成功地扮演了丈夫、父亲和爵士乐小号手的角色。《小号》不仅是一个社会性别表演的文本,也是用"躯体"写作,书写女性经验、解构和颠覆父权、反抗制度化的性别二分对立模式的女性主义之作。它告诉了我们:性别不是所"是"(being),而是所"做"(doing)。性别身份是主体通过一系列模仿和学习建构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本文主要探讨约瑟的跨性别生活对妻子的性别身份认同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她拒绝社会的女同性恋标签,坚称婚姻的正常,另一方面她又难以逃脱真相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性别对作家构成的潜在的意识影响是不自而然的,由谁来叙述,情爱事件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叙述者对异性的叙述总是一种“想象性”的叙述,而对同性的叙述大多是“经验性”的。认识潜存的性别盲视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势必是一件艰难而又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边城》在重塑中国形象时其叙事基点是张扬民族伦理;民族伦理表述框定着文本的性别叙事:失衡的自然性别设置、抽空与变形的社会性别意涵、诗性叙述背后的传统性别文化逻辑、女主人公的“失语”与“假借”、一潜一显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与民族历史文化命运表里互衬的结构等,形成了特殊的民族社会性别形象;在女性及“边城”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寄予了作者关于民族和自我的想象,隐含着“内部东方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教育是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恋爱观包含着深刻的性别内涵,如能在恋爱观教育中进行性别差异教育,将使恋爱观教育和性别教育达到双赢的结果。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更新教育观念,利用多种渠道,强化性别角色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元分析、文本重构及现实批判。元分析是对主流文化高度认可的教育理论或原理予以重新分析和反思;文本重构主要体现为对教育史、教育思想的重构及女性社会性别意义的重新解读;现实批判即以女性主义尤其是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检视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以及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女性主义在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探索与积累,有助于教育研究视角和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促进教育领域性别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88-92,98
姜敬爱与萧红从无名的悲哀、无言的沉默与自语、家庭的女奴、生育与泄欲的工具等方面真实地书写了性别悲剧。但是,姜敬爱小说的性别意识往往因受到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催动而产生,萧红小说则是多从社会文化和性别压迫的视角进行反思和评说,从而表达鲜明而强烈的性别意识。这可从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秉守与反叛、恋爱与婚姻的两难处境透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影视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偏见”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议程设置”功能的实施与女性的边缘化、文化陈规的散布与女性主体价值的缺失、男权规范的强调与女性审美取向的偏差、男性气质的宣扬与女性生命感觉的弱化。“性别批评”是对两性和谐的影视文化氛围的建构,并非只主张单一性别的存在,而采取双性别的完整立场;不是要造就一个女权的文化,相反是期望实现两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左翼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叙事,虽深受"革命+恋爱"公式的影响,但却无法用一种单一的模式来统辖,因创作者的性别差异而在文本中呈现复杂面貌。从成长视角探究左翼小说中女性的成长经验、生存状况、精神追求、价值观念与自我建构,有利于从性别视阈折射社会环境和时代文化特征,并挖掘女性成长背后隐含的性别权力与公共政治是如何介入并影响、改造女性成长叙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