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嘉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114-119
胡应麟认识到小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虽然小说非记事之史学著作,“尽采”以入史并不妥当,但却可以把它作为史料来看待,适当地采以入史。他的小说编纂工作,就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他既看到了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又看到了二者的联系,颇具辩证色彩。任何强调其中之一的做法,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许彰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41-46,80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是他小说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小说辨伪在承继前人已有辨伪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伪八法对疑伪之书综合辨伪的同时,对有的作品还从小说史的角度作出自己的判断,显现出胡氏在小说研究中史家的眼光和对研究对象独特的艺术审视能力,具有较鲜明的个人特色.但由于其对伪书界定的随意性与辨伪方法的不科学性,又导致他在...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胡应麟小说史研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应该有其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赵跃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102-104
近几十年来文学界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对他的文学批评和政治批判发展到后来对他的作品的肯定和重视,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郝雪雯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76-178
近十年来,旅美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研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目前,根据十年来学界对严歌苓研究的众多文章来看,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种研究类型:一是对移民题材作品尤其是重点篇目和重要人物形象的关注:二是将严歌苓与其他作家及创作进行比较;三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意蕴的阐释。这些学术性探索体现了人们对严歌苓小说研究的日益加深,但仍需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6.
李晓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35-39
铁凝在30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小说,其中短篇《哦,香雪》、《孕妇与牛》,中篇《麦秸垛》、《青草垛》、《棉花垛》等“三垛”系列和长篇《笨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铁凝生长在城市而与农村结缘,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以女性为主,风格由纯净而凝重,洋溢着鲜明的女作家色彩,对中国女作家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0-13
郝敬作为晚明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思想家,清中叶之后却渐为后世遗忘。近代以来,对郝敬其人其学首先感兴趣的是日本学者,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郝敬的经学思想研究与儒学思想研究两方面。与之相比,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郝敬的研究起步虽晚,却达到了相当的研究深度,而我国大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几为空白。总的来说,对于郝敬其人其学的关注和研究还未形成气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韵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
胡应麟论诗体重视各诗体规范的分野,形成了从体裁规范角度批评作家作品的个性。体现在《诗薮》中就是以本色为衡量标准,并以此去区别各诗体间的差异,以及诗与其他文体。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诗体,强调诗体的本色,是因为他将指导初学者创作作为《诗薮》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11.
张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72-78
新发现的胡适轶文《中国的小说》系国内首次发表,是作者小说史观的一次系统表达,不但可以填补胡适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而且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相比,这篇讲演明显具有更加开放性的世界眼光,同时又强调要把小说的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无疑是开拓了一条新路。然而,忽视民族特点的坚持,在此文中也很明显,这也暴露了他的小说史观中的某些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想像对现实的征服--赵树理"问题小说"内在结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4):38-40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的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的矛盾性,想像的世界是为了解决问题,突现主流政治的光明性.赵树理这一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性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创造他通过对现实矛盾与现实黑暗的理想主义超越,用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出一个想像的世界,以想像世界征服现实世界,来突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力量,最终使现实世界与想像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一创作理路也在赵树理文本的艺术形式层面表现出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出集体意象和个体群像统一的艺术特色,同时它的突显也造成赵树理文本中不可避免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13.
刘凤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先秦“小说”一语是临时组合的词组 ,“小说”的客观涵义只能在“说”上面得到理解 ,“说”就是游说达意的材料构件 ;汉代“小说”已经演变成固定的复合词 ,指称诸子末流浅薄不中义理的话语 ;“小说”脱胎于“说” ,实质上就是“说”的民间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一流科研"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363-368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无论是一流学科还是一流教授都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撑."一流科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某一成果应当是一流的,这是科研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的"一流科研"有如下四个主要标志第一,必须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二,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第三,能够创建新的学科体系,至少能够带起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或为某一学科的创立奠定基础;第四,建立自己的学派.就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科研工作而言,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应当具有如下几种眼光或思维第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第二,要有时代思维;第三,要有国际化思维;第四,要有多学科的思维.此外,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也需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好的制度首先需要制度设计者要有一流的学术眼界、一流的思想境界及一流的管理理念.所谓好的制度,第一,通过利益调整和分配制度,激发人们的潜能;第二,能使成绩突出者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三,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第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比较宽松的政策和比较充足的时间,以满足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极大兴趣或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好奇心;第五,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乔永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8
"胡"字词义非常复杂.本文从"胡"字与名词、动词的组合关系,探讨"胡"字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义的语源,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胡"字的词义与词性.并对有些词典认为"胡"是副词,释为"随意乱来"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4-26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星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109-112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18.
王金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60-63
新时期中后期小说在解构性写作姿态的背后潜藏着无所不在的“结构”意识形态。它以对启蒙叙事的消解,放弃了对人的理性化和感性诗意化的整合。人的生存过程和场景被纳入“结构”中,人的具体性、复杂性被个体无法把握的“结构”所控制,成为话语、权力和社会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诗歌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新诗运动是中国诗歌转型的开端,回顾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胡适是不能被忽略的。他以大胆的"尝试"精神,引领着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