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今天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国的进步。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教育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正>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就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应当说,我国的农村工作和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  相似文献   

4.
黄天弘 《南都学坛》2008,28(5):114-116
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农民"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制约培养新型农民的因素,使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处于一个艰难的历程。解决新型农民问题,要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出发,从不同地区出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实际目标。只要长期不懈地推进新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农村现代化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民主权利、社会保障权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与尊 重,这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既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也有各种 主客观因素.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把农民利益的保护与实现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农民利益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中国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民主权利、社会保障权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与尊重 ,这已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 ,把农民利益的保护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农民利益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民权益的保护和拓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没有农民权益的巩固和拓展,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政局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久和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是当代中国继改革开放后又一个值得推崇的政治,它的成功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全党六千多万党员,有一半在农村,三百多万个基层组织,也有近一半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性要…  相似文献   

9.
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就必须增加投入。然而,当前农村中农民有没有投入能力?这个能力有多大?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能力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走上富裕之路?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灵山县伯劳乡进行了调查,在抽查了近八十户农民之后,选定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十户农民进行分析,以解答上面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没有一个稳定的农村,能不能做 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而言,应该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和中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占人口80%的农村搞得怎么样。江泽民总书记更是从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立足于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三农”思想,着重强调了保持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在现阶段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持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使城市失业问题解决的难度骤  相似文献   

11.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保持我国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一、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的现实状况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同样如此。这些变化,使我们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新农村。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农民长时期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努力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多元化导向: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体现在农民如何增收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新的问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其困局的显现,关键就在于农村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当农民在面对现代文明、面对现代化机会时,如果缺乏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机制作为保障时,就不可能获得公正的发展机会,农民贫困问题将会继续代际传递。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机制,以多元化为导向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这对未来农民生产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7.
农民精神负担是农民负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当前农民精神负担可以概括为三种疑惑:一惑自己的社会地位问题;二惑社会角色差距;三惑相对剥夺感越来越重。农民精神负担过重对社会稳定既有显性影响,又有隐性影响。切实减轻农民精神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为减轻农民精神负担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切实减轻农民精神负担提供可靠保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减轻农民精神负担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农民教育,为减轻农民精神负担提供可靠的主体保证;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精神减负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必需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农民就业企业化选择的背景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能否充分就业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了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企业是当代中国农民就业的最佳路径选择,并对这一选择的背景和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和阮啸仙都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理论家。陈独秀参与制定了许多个中共关于农民问题的方针、决议,还撰写了多篇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而阮啸仙除积极领导广东的农民运动外,发表了大量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讲话和演说,并于1926年写下《中国农民运动》一书。但两人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虽然在中国农村各阶级分析上,二人都没有把地主从农民中分离出来,但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民运动中必须依靠雇农和佃农,同时团结自耕农,以打击大地主、土豪劣绅的革命策略,这是陈独秀所没有提出来的;在总结大革命农民运动经验上,陈、阮由于当时在党内所处地位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陈站在宏观的角度指导农民运动,与阮相比较,缺乏来自基层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实际状况出发,根据农民的需要制定和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总结分析新时期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变迁的这一重要特点,是为了获取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以便我们今后在制定与贯彻农村经济政策方面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