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着21世纪的到来,出版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为新闻出版业跨世纪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文中指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新闻出版业人才结构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各级领导干部缺少真正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直接影响到出版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缺少既懂新闻出版业,又能熟练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说的复合型人才,则可以理解为是对出版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有的专家把跨世纪编辑人员的素质概括为“博学广识、兼容并蓄、随机应变”十二个字,也有的专家把…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创新”越来越成为各学科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地球村”日益形成的局面下,新闻教育系统的陈旧性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桎梏。新闻教育现状存在的诸多困境,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新闻创新:迎接WTO的挑战”研讨会上,新闻教育专家曾建雄教授指出:“新闻教育的雷同化、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创新能力,应大力进行新闻教育创新。”“大胆推行不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特色、有专长的新闻传播人才,如新闻与经济、新闻与娱乐、新闻与网络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①。丁柏铨教授认为:“新闻…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但目前我国财经院校开办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还存在着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实践机会少、高水平教师引进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经院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我们在制定培养模式中必须加大财经类课程的设置,构建以“经济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经济+新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但目前我国财经院校开办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还存在着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实践机会少、高水平教师引进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经院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我们在制定培养模式中必须加大财经类课程的设置,构建以"经.济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经济+新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闻教育要服务于新闻实践,就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当下,媒介形态、生态环境都促使各种媒介趋向融合,也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单一学科、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要紧跟媒介融合的趋势及新闻实践的变化,就必须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平台,打破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构建适合自身的学科架构,推行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理念、多种学科知识、多种媒介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样,从事过许多报刊活动和新闻实践。他不仅亲自筹办过报刊杂志和新闻通讯社,还给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媒体撰写过很多稿件,修改过很多重要文章,并对新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作为其新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想与实践,对提高新闻工作水平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庆社会科学》2014,(9):102-108
新闻职称制度改革是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全国各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的比较分析,结合重庆市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个案操作,提出加强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新闻职称在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等七个方面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为他赢得了"舆论界之骄子"的称誉,同时也是他"文界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他新闻文的主要成就又是他的"新文体"."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从狭义文章学的独特视角对梁启超的新闻文进行全新解读,可以从语体、结构、情感等方面看出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及其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8日,复旦校园,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象,数百名师生员工和来宾喜庆新闻系60华诞,更喜新闻系1988年扩建为我国第一座新闻学院,真是双喜临门。著名数学家、复旦老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教授,百忙中也来祝贺,祝贺她为国家培养5000多名新闻人才,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其中有位年近古稀的老教授,此时心情异常激动。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新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问起宁教授从事新闻史的教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江淮论坛》2009,(6):141-144,129
在1978年以来的新闻文体发展进程中,新闻学术共同体回应新闻实践的现实需要,力图建构适合中国特色的新闻文体理念,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亦即破除“新闻无学论”,为业界的文体实践“正名”;回应现实问题,为业界的文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组织调查研究,深化文体变革;倡导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推动文体变革与创新;编撰教材,培训新闻人才,“型塑”新闻文体规范。  相似文献   

11.
李林源 《南方论刊》2014,(11):75-76
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财经新闻高端人才需求增加。但由于高校新闻传播类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有条件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学校并不多。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提出了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3-3-3"模式。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杰山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一生的政治活动,是同办报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政论文章对清末民初的政坛风云变幻起过巨大作用,他的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有着广泛影响。本文着重对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作一些沦述,以纪念他诞生12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理论界》2007,(9):160-160
衡量一个好记者,首要的一条是看他的新闻敏感性。判断新闻敏感性要从受众的兴趣、同一新闻事件内容重要性的确定、寻常线索中的重要新闻、已知新闻中的未知新闻几个角度去检验,进而增强判断力,练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早年的革命活动是和新闻编辑活动紧密相联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与很大内容上是以新闻编辑活动形式为载体的。从革命活动二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开始了他的新闻编辑实践,并且贯穿于他整个革命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北洋军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位“新闻全才”,这就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反帝反封建的斗士邵飘萍。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曾热情地赞扬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陈奕奕 《学术界》2005,(2):91-95
我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 ,旧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都无法适用于当今新闻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 ,新闻教育必须以一种全球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 ,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将分别从新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目的和意义、实施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力求为新闻教育国际化提供一种合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广泛要求,给我国当 代新闻摄影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文章从新闻摄影教育与现代新闻人才培养、理论教育的 超前性与媒体实际运作现状、适合国情的新闻摄影教育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新闻摄影教育与基 础摄影教育、新闻摄影教育与艺术教育、传统新闻摄影教育与现代新闻摄影手段六个方面.深入分 析了新闻摄影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延联系,对进一步完善新闻摄影教育体系.培养优秀新闻人才 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阐明了人才的主要作用及其战略重要性,认为人才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他提出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标准,包括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健康标准等;他深刻论述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着力培养中青年人才。最后,他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使用,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7,(12)
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现实,创造性地对新闻舆论工作更系统、全面、深入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首要原则、价值导向、新兴媒体阵地、人才保障、动力源泉等内容构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对于做好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唐湘岳是创造奇迹的人之一,也是值得新闻理论界研究的典型个案.他的作品崇真,具有个性鲜明的真实性追求:追求立体的真实,表现动态的真实,注重细节的真实;他的作品向善,传播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肯定科学探索和颂扬奉献精神,揭露虚假现象和鞭挞丑恶灵魂,坚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他的新闻作品尚美,坚持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作品结构富于变化性,作品情节具有生动性,作品语言具有审美性.30多年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风格也意味着定型和模式,如何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