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父亲参与教养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而且父亲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相关研究表明,父亲会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性别角色发展、身体健康及个性培养等。然而目前家园(指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参与者大多是母亲,较少看到父亲的参与,这无疑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甘肃曾出现了两位全国有名的学者,一位是邢澍,一位是张澍。到了晚清,能步“二澍”后尘的甘肃地方学者,则有王权、任其昌等。这里,介绍一下任其昌的爱国主义言行。一、任其昌的学习道路任其昌,字士言,1830年(清道光十年)出生于今天水市(时为秦州州治)的西乡任家台。其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村的所谓“耕读人家”。父亲是一位勤学的读书人,但在科举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到他父亲的晚  相似文献   

3.
老舍传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城市贫民家庭。父亲舒永寿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关三两饷银。老舍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三个  相似文献   

4.
华岗,曾用名刘少陵、林少侯,笔名华西园、华少峰,晓风等,是浙江省衢县(原龙游县)庙下公社人。1903年6月9日出生在山区,父亲华三铭务农,母亲操持家务。家中贫寒。父亲性格耿直,思想开明,虽只读过几年私塾,但喜爱阅读报刊,关心时事。他对两个儿子早年参加革命是支持与同情的,在旧中国为此而受到各种非难。华岗兄妹五人,大哥务农,三弟  相似文献   

5.
论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一八八五年(乙酉)诞生于广州。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知识分子,都曾在广州一些衙门作过幕僚。少年时代的朱执信,在父亲和塾师的教导下,勤奋攻读国学。一九○二年在广州“教忠学堂”接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如饥似渴的探求。在当时的“学外国”的浪潮影响下,朱执信于一九○四年以官费留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吴烺手钞本《杉亭集》为我们保留了有关他父亲吴敬梓(字敏轩)的家世、生平和交游的大量珍贵史料,可惜钞本全国只有两部,因再列举,加以考论,以飨读者,兼求教正。 吴烺是长子,字荀叔,号杉亭,或作(棪占)亭,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①年十五时,以古体《杂诗》三首,被伯父岑  相似文献   

7.
马叙伦传略     
一马叙伦(1884.4.27——1970.5.4)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马叙伦高祖是农夫,曾祖是鞋匠,祖父三考出身,其父承继书香。不足四岁时,其父便延师为他破蒙。从此,便开始学“小学韵语”、“大学之道”。读书之外,亦写描硃字。十岁,字就写得相当好了。这年,父亲逝世了,母亲把他交给他父亲的好友带到苏州拜刘题为师。此人教学方法很好,要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年谱     
一八八六年(光绪十二年丙戌) 三月五日(农历正月三十日)董必武同志诞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董家大湾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原名董贤琮,号壁五(因人们多写成必武,遂习用之),学名用威。兄弟行三。当时全家有近三十口人,靠必武的父亲董基文(号采臣)、四叔董基明(号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1918年6月攻占常德,之后驻守湘西。1920年6月4日,任湘西总指挥,7月从湘西撤防。关于任湘西总指挥之前在湘西的职务,冯玉祥在《我的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提及,为常德镇守使,“我为常德镇守使,地方上发生这样的事情,自须负相当的责任”。冯理达在《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写道:“不久,我父亲被任命为湘西常德镇守使。”《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也说他在这时期的职务为常德镇守使。然而,根据笔者的考证,冯玉祥在此时期的职务应为湘西镇守使。一、当时官方的任命为湘西镇守使…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传略     
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史家、艺术史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历史考古学家。他一生追求进步与光明,是热烈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和平民主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强的文化战士。他常用的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等。郑振铎祖籍是福建省长乐县,1898年12月19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七)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童年时父亲与祖父相继亡故,生活很贫苦。勉强读到中学毕业,于1917年夏考上北京铁  相似文献   

11.
陈济棠,字伯南,1890年2月12日(清光绪十六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于防城县河洲峒望兴村。父亲陈金益(字谦受),务农为业,也曾在乡间设私塾教书多年。母亲邓慰慈,是河洲大田村农家妇女,勤劳善良,尊夫爱子,为乡间平辈所敬仰。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传略     
我父亲丰子恺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九月廿六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湾开一家小染坊。我祖父名丰鐄,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二年末届科举(称为“补行庚子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诗史上,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蒋光赤是应该名列前茅而不应该被忘记的。蒋光赤(一九○——一九三一)又名蒋光慈、蒋侠僧。他的祖籍是安徽省六安县,一说是河南省固始县。他于一九○一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祖父是轿夫,父亲蒋从甫做过学徙,坚持自学,写得一笔好字,并且能做诗文,后来教过私塾,开过杂货铺。光赤七岁上私塾,颇聪明,被称为“神童”。他因受其父亲耳濡目染的熏  相似文献   

14.
张曼涛是当代台湾一位青年有为的佛教学者,不幸英年早逝。他不仅在佛学上有精深的造诣,而且将中华民国成立(一九一一年)以来,至一九七八年期间中国学者所写的重要佛学著作,分类汇编成《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一百册出版,在海内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张曼涛,法名长春、青松,笔名澹思,湖南省耒阳县人。出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十一月十七日。据说,在张氏出生前,其父亲在梦中见—个老和尚手上拿着一枝毛笔,走进他的家门,来到卧房,其父正奇怪间,其母就生下了曼涛。曼涛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游击队和正规军抗击日寇。张曼涛五岁启蒙,入私…  相似文献   

15.
吴海林、李延沛编《年表》(黑龙江出版社1981年版)于北宋朱松、刘子羽生年附缺,谨为补订。朱松的生年该书第197页对朱松的生年付阙。朱松是朱熹的父亲,可据朱熹著述中考其生年。按:《朱文公文集》卷94《皇考吏部府君迁墓记》谓朱松“十三年(绍兴)三月辛亥卒于建州城南之寓舍,年四十有七”。其卒年绍兴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据此逆推,朱松当生于公元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丁丑)。刘子羽的生年该书第197页对刘子羽的生年亦付阙。  相似文献   

16.
冯沅君传略     
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当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女学者。沅君先生原名冯淑兰,笔名有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1900年9月4日,诞生于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中。父亲树候先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了第三甲进士,分发到搞洋务  相似文献   

17.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番禺龙导尾村(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二龙街)一个商人家庭,原名永昌,字正卿。幼年随父亲邓焕庄(茶叶商)移居上海,勤奋好学,爱习科技和英文,读过利玛窦编译的《几何原本》、《国文算指》  相似文献   

18.
通常说的“比”字句,是指由介词“比”构成的一类表示比较意义的句子。“比”字句有一般的和特殊的两种,前者如: (1)今天气温比昨天高。 (2)母亲比父亲更了解女儿的心事。后者如; (3)他的发音一次比一次正确。 (4)生产计划一年比一年完成得好。特殊的“比”字句其结构特点是,句内含有一个表示程度递增的固定格式,固定格式是由数词为“一”的数量词组重复出现在“比”的前后而形成。如例(3)、(4)中的“一次比一次”、“一年比一年”。本文讨论的“比”字句仅指一般的这种。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传略     
一一八八五年一月十六日(清光绪十一年甲申十二月十一日),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初名魁寿,字星杓)在家乡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一个破落的封建土大夫家庭里诞生了,当时祖父周福清(字介孚)一支还有四五十亩水田。父亲周凤仪(字伯宜)乡试未中,在家闲居。母亲鲁瑞靠自  相似文献   

20.
萧一山传略     
一、勤奋治学的青年时期萧一山先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历史学者,清史专家。他原名桂森,号非宇,以1902年(光绪甘八年)3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今徐州市)县城西关一个贫寒的城市市民家庭里。父亲萧宗雅,母亲伏氏,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据说他们的先祖是从外地逃避灾荒而来到徐州,才勉强定居在这里的。萧宗雅有些文化,在附近作乡村塾师,依靠微薄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