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案情简介某酒店面点师赵某,2010年11月29日19时,因琐事与帮厨陈某发生争执,先谩骂并打了陈某一耳光。陈某约一小时后持菜刀将面案上工作的赵某砍伤,致左前臂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左尺骨下段骨折。赵某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认定为因工负伤。争议焦点赵某工作中因琐事谩骂殴打他人,遭到对方报复致伤,其伤害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赵某受到陈某伤害的起因是其先谩骂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中国劳动》2003,(11):51-52
案情简介 申诉人:赵某 被申诉人:某煤矿 法定代表人:张某,矿长 被申诉人:王某,某煤矿包工负责人 申诉人赵某2001年3月随王某到某煤矿井下工作,王某曾与某煤矿签有协议,由王某负责组织工人到井下采煤,矿上负责对这些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提供有关材料及工具,矿上根据煤产量多少和王某进行结算,由王某对这些工人支付工资并进行管理,还约定发生工伤事故由王某负责.2001年12月,申诉人赵某在井下工作时,顶上一块石头坠落,砸在其身上,致使其左侧坐骨骨折,腰椎3~4椎体横突骨折,左侧髋关节功能不完全丧失.赵某从医院出院后,两被申诉人互相推诿,不愿支付赵某有关待遇,赵某申请仲裁,要求享受有关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某银行营业部的储蓄专柜操作员李某在进行某公司代发工资录入时,误将该公司的300元工资输入到另一员工王某的账户上,之后综合柜柜员陈某违规操作,进入王某账户进行取款调账,错账冲正,引起王某的投诉。事后李、陈两人写了书面检讨并向客户赔礼道歉,某银行营业部对二人记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王某系某矿山企业的生产工人,2002年1月15日王某在矿井地面修补矿斗时,某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服务站(以下简称民爆站)放炮员郭某到王某所在的矿山从事爆破工作,郭某请王某去协助爆破。王某随其前往,在放炮过程中双眼被炸伤。王某治愈后,多次要求民爆站和自己所在的矿山解决其伤残待遇问题,民爆站和王某所在的矿山相互推诿。王某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递交《仲裁申诉书》,要求民爆站支付其因工受伤的相关待遇。劳动争议仲裁委接到王某的申诉书后,对于能否受理,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仲裁裁决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受理。民爆站是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2月到陈某投资经营的某电器制造公司(该公司未依法登记备案)从事操作工作,月工资2000元。2011年8月,王某在操作中致左手受伤,同年12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判定符合工伤情形,2012年1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六级伤残。王某因工伤待遇等与某电器制造公司协商未果,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请求裁决某电器制造公司一次性支付赔偿金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仲裁委支持了王某一次性赔偿金的请求,驳回了王某二倍工资的请求。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简介陈某2005年8月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自述2015年6月14日在某机械有限公司搬运柴油机时被撞伤,受伤后报告了本车间的班长和副班长,在当天上午10时左右到医院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第5掌骨骨折,还提供了另一车间二名工友(张某和王某)写的证明,证明内容是俩工友听陈某说6月14日陈某在工作中受伤。当地人社局受理后,向公司发  相似文献   

7.
<正>案情简介■申请人王某系被申请人某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东,2010年11月,其和陈某、吴某三人一起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并共同起草了公司章程,该章程载明:"执行董事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其报酬事项;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某和吴某系夫妻,但陈某非公司股东,之后也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只是参与了公司的筹建工作。同年12月29日,该公司工商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某,吴某聘任王某为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某大酒店将厨房发包给厨师长(自然人),双方订立承包合同,合同中约定:大酒店每月支付给厨师长包厨费,厨房工作人员技能、数量、工资标准等均由厨师长自行招用确定。职工陈某于2010年2月被厨师长招用为勤杂工。2011年6月,厨师长以职工陈某工作表现差等理由将其辞退。陈某一纸诉状将大酒店告上劳动仲裁庭,要求裁决大酒店: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缴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各项社会保险费;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关系赔偿金。仲裁庭在调查基础上认定如下事实:大酒店将厨房发包给厨师长王某,双方订立承包合同;大酒店不对厨房员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国有某轻工机械厂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集体控股方占40%,原厂长现为公司董事长陈某个人控股30%,王某占20%的股份,成为第二股东,另10%的股份由职工认购.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某化工公司职工陈某一直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参加工伤保险。2011年6月,陈某上夜班时不慎掉入槽钢罐中吸入大量氮气后昏迷不醒。公司将其送医院抢救,用去医药费4万多元,但陈某未能苏醒,公司并不再为其支付抢救费用。陈某家人要求公司继续抢救,但公司称陈某是该公司临时工,除非陈某家属与公司签下"化工公司一次性付陈某家属25000元,无论陈某能否苏醒,均不再与公司有任何关系"的书面协议。因救人要紧,急需巨额医药费,陈某家属在协  相似文献   

11.
[案例]: 赵某入职某家政公司,担任保洁员一职.该公司未与赵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给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双方口头约定了赵某每月的工资.赵某周六、周日由该公司派到业主家从事小时工工作.报酬由赵某、家政公司各得一半,每月随工资一起发放给赵某.其间,家政公司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但其与赵某之间仍继续保持着用工关系,后该公司将赵某辞退.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 赵某2000年2月被某药品有限公司招工录用,安排到该公司所属的药品门市部从事营业员工作,公司要求对赵某试用一年,试用期满后再协商签订劳动合同.2000年8月、9月期间,赵某上班时数次与顾客发生冲突,有3位顾客先后对她进行投诉.10月1日,公司安排赵某加班,但赵某以已与朋友相约去游玩为由,未经公司批准,擅自未加班,10月5日公司经理知道此事后找了赵某谈话,就赵某服务态度差、擅自不加班的事情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事后,赵某写了检讨书.10月26日公司作出决定,依据<劳动法>第25条第二款,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关系.赵某不服,把公司推上了劳动争议仲裁庭.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简介赵某自2003年起进入上海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2月27日至5月26日期间,赵某因患抑郁症连续向公司提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具的病假单,先后获准病假3个月。2015年5月27日,赵某再次向公司提交为期1个月的病假单。次日,公司通过电话告知赵某其此次病假未获批准,同时以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为依据,要求赵某赴公司指定的上海市华山医院就诊并开具病假单。赵某后按公司要求赴华山医院就诊,并向公司提交了为期一周的病假单,当日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陈某于2001年3月应聘到某报社发行部所属某发行站从事该报的发行工作。报社向陈某提供了有关发行工作的物品和规章制度文本,收取陈某200元风险金(保证金),并口头约定其基本工资及效益工资计发标准,但报社未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2001年9月23日,报社发行部下发《通报》称  相似文献   

15.
邱婕 《中国劳动》2005,(6):52-53
陈某原是甲厂的职工。1998年3月,甲厂与乙公司合并成立乙公司。陈某与乙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0年8月,乙公司通知陈某下岗。同年11月乙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定歇业,并与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经济补偿金。此后,乙公司书面通知陈某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但陈某拒绝签字。由于乙公司未支付陈某2000年6月份工资人民币346.49元及7月份工资人民币312.25元,陈某下岗后,乙公司也仅支付了其8月份的下岗生活补贴费人民币244元。于是,2001年2月27日,陈某向上海市宝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陈某在仲裁申请中认为…  相似文献   

16.
问:赵某与某公司于2011年元月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由赵某负责公司的环卫工作,月薪1500元。一个月后,公司与赵某改签承包协议,将环卫工作承包给赵某,即工作内容和以前一样,只不过将按月领工资,改成按年领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简介赵某系某公司的职工,双方签订了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期满后,公司向赵某出具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该劳动合同书除载有法定内容外,还附加了有关赵某在职期间违反劳动纪律情节的表述。赵某随即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撤销该终止劳动  相似文献   

18.
邱婕 《中国劳动》2005,(1):55-56
某大型超市需招聘一位采购部经理,经过多次面试决定录用陈某,并向其发出了一封Offer Letter(录用信).其中载明了职位、月薪、工作地点、入职日期等内容,答复期为一个月.陈某接到通知后即表示同意,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准备与超市签约.然而此后不久,公司了解到,陈某曾向客户索要好处,公司认为陈某不符合公司一贯的用人准则,更不符合采购部经理要求的职业素质,不愿再聘用陈某.可是,Offer Letter已经发出,公司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几种方案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案例]:李某和赵某均为某纺织厂的职工,同住一间宿舍。由于两人生活习惯不同,产生了矛盾。一日,李某乘赵某不在宿舍,在赵某的  相似文献   

20.
案情介绍 申诉人张某于1998年7月4日在本县城一广告栏看到一张施工建筑招工启事,并按启事内容找到联系人陈某,双方见面后就一问一答,相互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陈某当即决定试用申诉人张某几天.试用后张被聘用,并与陈某口头约定每天按20元人民币支付张某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