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子》一书,自宋元明清以来,书家多认为是北齐人刘昼撰,而不是梁通事舍人刘勰的著作,因而研究刘勰与《文心雕龙》者,也大都认为与《刘子》无涉。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称:“又按今存《刘子》五十五篇,本北齐刘昼撰,与《文心》各成家言;而前人多错认颜标,属之舍人,非也。余前撰有《刘子理惑》一文曾详为论列”。王利器先生《文心雕龙校证序》亦同杨说。现存各种《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论文、鲜有涉及《刘子》者。近来,学术界有的论者重新提出《刘子》的作者问题,认定《刘子》的作者是刘勰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3.
柏俊才 《兰州学刊》2013,(7):58-62,189
刘勰之卒年,史无明载,故历来分歧较大。约而言之,共有六说。笔者对前人的说法进行认真辨析,首次提出刘勰撰经始于普通六年,历时七载,到中大通三年毕功的新说。并推导出刘勰卒于中大通四年的结论。此结论力辨刘勰卒年之众说,有理有据,使得众说纷纭之刘勰卒年得到较为稳妥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 《文史哲》1984年第5期刊登了萧洪林、邵立均二同志的《刘勰与莒县定林寺》一文(以下简称萧文)。文章认为刘勰晚年出家后,由南朝入北朝,在莒县创建了定林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特提商榷意见如下。一《梁书·刘勰传》载:“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按:此指钟山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这里说得很明白,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出家后不到一年就死了。  相似文献   

5.
李昌祺是明初杰出的官员 ,也是著名的小说家 ,著有小说集《剪灯余话》。《明史·李昌祺本传》称 :“李昌祺 ,名祯 ,以字行 ,庐陵人。永乐二年进士……景泰二年卒。”认为李昌祺卒于景泰二年 (14 5 1) ,此说影响很大。薛克翘的《剪灯新话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杜贵辰的《剪灯三话》(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以及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 0 0 0年版 )均持此说。然 ,明泰昌元年 (16 2 0 )俞汝楫等官修的《礼部志稿》卷五七却称 :“(李昌祺 )景泰三年卒 ,家事萧然 ,几不能殓。”又 ,《明英宗实录》卷二○二“景…  相似文献   

6.
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选》一书究竟编定于什么时候,历来说法不一。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引《中兴书目》云: 《文选》,昭明太子萧统集子夏、屈原、宋玉、李斯及汉迄梁文人才士所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书、启、笺、记、檄、难、问、议、论、序、颂、赞、铭、诔、碑、懿、行状等为三十卷。 文末并注云:“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这个说法,今人多不予重视,因为一般都认为《文选》不录存者之作,而何逊据《梁书》及《南史》本传,当卒于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左右。但《文选》所收作品中有刘孝标(卒于普通二年521)、徐悱(卒于普通五年524)和陆  相似文献   

7.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器先生在《<文心雕龙·校证>序录》(以下简称《序录》——笔者)中说:“据《彦和本传》,我们知道他的祖父灵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亲尚是越骑校尉。由是可知,彦和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而兼官僚。”似成定论,但我却认为它难以令人信服。《序录》的这个论断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唯一的根据是《梁书·刘勰传》中的一句话:“祖  相似文献   

8.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与萧统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进入仕途后,兼任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刘勰能任此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僧的关系。而萧统对刘勰的“深爱接之”,既由于萧统的“好文学”,又因为刘勰著有“深得文理”的《文心雕龙》。萧统的去世,又促使了刘勰晚年出家。最后,刘勰著述的《文心雕龙》对萧统编选《文选》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古代的杰出人物中,有一些至今尚少为人知的思想家。卢政就是其中的一个。 卢政,字敏斋。甘肃皋兰(兰州)人。生于清嘉庆25年(1820年),卒于光绪17年(1891年),终年七十一岁。著有《学话》四卷(1843——1851年,1873年修补),《辨感琐言》(1856年),《儒家理气图说》(1856年),《皋兰续志稿》(1887年),并编有《陇学编》(1889年),《乾象古今集说》六卷(1873年以前)等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流行的王维生卒年说有二: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著为699—759;清赵殿成《右丞年谱》著为701—761。二说的根据均为新、旧《唐书》。新书载:“上元(760—761)初卒,年六十一。”旧书载:“乾元二年(759)七月卒。”据我们考证,谭、赵两说都有问题,王维集中有《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其尾系年月,乃上元二年(761)五月四日,谭说卒年为明显不合理;王维弟王缙两《唐书》均明著“建中二年(781)死,年八十二”,即其生卒年为700—781,按赵说王维生年反比其弟迟一岁,亦为明显不合理。造成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王维享年六十一岁之说是不可靠的。查王维集中有一篇《责躬荐弟表》,表中向皇帝历数自己五不如弟王缙之后,接着写道:“顾臣谬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一生,除了作《文心雕龙》而干之于沈约,还有两件事颇值得注意:一是早年依沙门僧佑和晚年燔发变服.二是天监年间出仕,官至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可见刘勰生活于佛的世界、文的世界与仕的世界.刘勰的人格理想是“学以达政”,“崇佛”与“研文”不过是“达政”之手段.然而,志大才高却势窘人微的刘勰.最终并未显达于仕途,而是以佛徒之身辞世,以文人之名永生.生存环境与理想人格的反差.酿成刘勰的耿介愤懑之气,并最终形成以“傲岸泉石”为个性特征.以“彩云若锦”为美学品格,以对生存方式之自由选择为高峰状态的人格境界.刘勰的人格境界,在《文心雕龙》中呈现为“道”、“智”、“性”三位一体的作家人格论.“原道心”、“研神理”中所包蕴的自然之道,与“怀宝挺秀”、“智周宇宙”所张扬的智术才藻,共同铸成作家人格的内质与外观;而作家个性的“其异如面”和作品风格的“风清骨峻”,又赋予作家人格以独特的美学魅力与永恒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叶的《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综论古今文体的文学理论巨著。作者刘勰,字彦和,生于南朝宋明帝始元年(公元466年)前后,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左右。勰少时“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事婚娶,“依法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这期间他研究了佛学的因明学理论,并用之于晚年对古今各种文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庭筠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在诗歌、书法和绘画等领域都有精深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献中对其生卒年的记载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说生于天德三年(1151),卒于泰和二年(1202),享年五十二岁;一说生于正隆元年(1156),卒于泰和二年(1202),享年四十七岁。结合王庭筠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和交游状况,可以考订王庭筠生卒年的确切时间为生于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卒于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十月十日,享年五十二岁。  相似文献   

14.
王忠孝,字长孺,号愧两,惠安沙格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二十三日(阴历,下同)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台湾,享年七十四。忠孝比郑成功早三十一年生,晚四年死,曾与成功共事隆武帝,隆武亡后曾合谋举义抗清,忠孝举兵失败后又入厦依附成功,相处达十六年之久。关于忠孝与成功的关系,史籍极少记述。《泉州府志》王忠孝传仅记:“丙戌(1646年)、丁亥(1647年)之岁入海不返,卒于台湾”。《小腆纪传》王忠孝传也只记:“闽亡,依朱成功于厦门,……王师克厦门,复徙台湾,卒”。现存未刊《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抄本,却提供了这方面的珍贵史料,兹考述如次。  相似文献   

15.
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南渡后,任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等职。他能诗善文,尤工于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诗话家时说,他“实为南北宋之间巨臂、  相似文献   

16.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属“文之枢纽”的五篇之一,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它现在仍然是“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历来围绕《辨骚》篇争论的根本问题是:该篇之旨是崇骚还是抑骚?近年不少学者对把该篇看成“崇经抑骚”之作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其旨不在“崇经抑骚”,而是要通过“辨”《骚》(《楚辞》)与《经》(《诗经》)的异同总结文学发展的新变规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不少论者在肯定这一点时,仍把“博徒”、“四异”看成是贬义的,结果又把刘勰看成是“前贬后褒”、自相矛盾的。这样,“崇经抑骚”的帽子还是没有彻底从刘勰的头上摘下来,刚前进了一步的认识又停滞了。在笔者看来,无论《辨骚》,还是《文心》全书,都不存在“崇经抑骚”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个看法,无疑与论者对“博徒”、四异的理解仍囿于旧说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8.
刘勰“心物交融说”寻源──兼论“比兴”刘则鸣“心物交融说”是王元化对《文心雕龙》的洞见。《文心雕龙·物色》有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王元化指出刘勰以上二语“互文足义”,意谓:“作家一旦进入创作的实践活动,在模写并表现自...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和评价刘勰的文学观点时,很多专家都强调指出:刘勰的文学观点渊源于儒家的文学思想,“刘勰的中心思想毕竟重在发挥儒家的现实主义理论”(郭绍虞说)。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强调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些儒家以外的思想,对刘勰也有相当重大的影响,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家思想。说到这里顺便插几句话,去年十月笔者到四川大学访问杨明照教授(《文心雕龙校注》一书的作者)时,他曾提到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刘勰颇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论述一下刘勰文学思想中的道家因素,并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工作。在《文心雕龙》等著作中,刘勰对道家的推崇并不亚于儒家。《文心雕龙·诸子》说:“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爱序道德,以冠百氏。……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这是孔、老并重。《文心雕龙·诸子》:“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灭惑论》:“得意忘言,庄周所领;以文害志,孟轲所讥。”这是孟、庄并称。又《灭惑论》说:“若命缀俗因,本修教于儒礼;运禀道果,固弘孝于梵业。”“寻柱史嘉遯,实惟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这是儒、佛、道三位一体。从《文心雕龙》对老、庄著作的评价来看,刘勰对老子的著作评价甚高,而对《庄子》  相似文献   

20.
<正> 王元化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1辑发表了《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一文,该文所提出的刘勰出身于庶族说(以下简称庶族说),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自述:对于这一说法,季羡林先生“表示赞同”;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大著论刘勰出身庶族,掌握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证极为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