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虎 《金陵瞭望》2010,(15):58-58
过去我们谈起村干部,往往和“农民”、“泥腿子干部”联系起来。随着干部下派锻炼、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等新生力量的加入.村、社区干部队伍的面貌在发生质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生活保障的提高、工作职能的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使得绝大多数的村、社区干部把目前的身份当作长久甚至终身的职业,也就是村、社区干部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王康康 《社区》2012,(21):15-15
周日,住在市内某小区的老妈正在看电视,突然门铃响起,开门一看是社区居委会干部。这位干部手提两袋水果,没等老妈开口,自己主动问好并表明了来意。原来,省里要来人对该社区工作进行检查,内容之·便是抽请几位老人恳谈对于社区干部及其工作的看法意见,该干部怕老人们多说“闲话”,于是提前“公关”,以确保自己顺利通过检查,评优晋职。  相似文献   

3.
社区(村)干部廉政风险点:“作为社区(村)班子在党务、社(村)务公开上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或者不接受社区(村)纪检小组监督、检查和社区(村)民质询的,造成负面影响。”违规代价:“将导致违反村(居)务公开管理规定.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公开或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的。追究社区(村)支部(总支、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玄武区台城花园社区现有离退休干部214人.60岁以上老人1956人。近年来,该社区按照“四就近”要求,本着对离退休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原则,坚持把老干部工作融入社区建设(服务)工作之中适当突出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家庭、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体系,较好地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六个老有”,得到社区居民、老干部的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肖伍祥  徐丽丹 《社区》2010,(25):26-26
“作为一个普通居民,近年来社区干部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备受感动,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社区就是我们可爱的家。”近日,家住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华宝家园的张女士在谈起社区工作时激动不已。这仅是居民群众对社区干部工作评价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王虎 《金陵瞭望》2009,(21):72-72
社区“两委”干部是在平时工作中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基层工作群体.也是提升党员干部形象、改善党群关系、端正一方风气的第一道“风景线”。社区干部廉政建设,事关党风、政风、村风、民风。近年来,江宁区谷里街道按照“党风廉政进社区”的工作要求.从五个方面人手.筑就社区干部保廉系统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张新华 《社区》2011,(10):39-40
当前.社区干部资源短缺和社区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日趋突出,新形势对社区干部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拓展和提高社区干部整体水平,完善社区干部知识结构,推行和强化社区干部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孟谦 《社区》2010,(1):1-1
落款为“群言”的来信,一般是反映问题的。 临近年底,一封寄自浙江某地社区的信件就是如此,信中说:“(2009年)8月25日,街道领导突然免去了两个社区干部的职务”,这两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干部都是“老资格”,一位姓方,另一位姓黄。他们在社区工作“已有十年,对社区建设也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信中写道:“令人费解的是,遭免职后,他们曾去问过街道领导,自己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李海英 《社区》2005,(23):18-20
2005年7月,在沈阳浑南新区,刚从部队转业归来的41岁正团职干部张铁传和20几位社区干部身着统一的服装,在阳光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庄严宣誓“:我志愿做一名社区工作者,忠实履职,任劳任怨,不计私利,不徇私情……”像这位正团职的转业干部心甘情愿地来干居委会工作,在沈阳的社区已不鲜见。原来,在今年进行的社区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沈阳市1033个社区共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工作者9092人,其中有5034人是经过考试、考核招聘的社区专职干事,这里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部队转业的团职干部,还有一位是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硕士。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仅为39…  相似文献   

10.
刘海 《社区》2003,(8):23-24
“街道里弄天地宽,各尽其才挑大梁。”这是不久前一位街道干部向记者脱口而出的一句“顺口溜”。正如这位街道干部所言,近年来,上海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开始将目光定格在街道社区,当起了社区干部。他们认为,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社区里开展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潇 《社区》2004,(9):4-8
本来,把在居委会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称为居委会干部也没有什么不妥。但由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干部”是与“公家人”——公务人员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居委会干部这一称呼就变得模糊和暧昧了。实际工作中,居委会干部们的身份也是模糊和暧昧的。社区建设庞大阵容中的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建设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离:一方面我们希望基层政府要尊重居委会的自治组织地位,不要把它当做自己的“腿”和“嘴”;一方面随着基层政府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的加大,“腿”和“嘴”早已升级为“直属部队”——君不见有多少地方把对居委会的考核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把享受科或股级待遇、列入事业编制作为对居委会人员的最大奖励。这种悖离在现实中的一个突出反映就是随意撤换、调动居委会成员这种违背居委会组织法原则的现象一再发生。是法律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还是实践发展背离了法律精神?十届人大已将居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列入日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抛砖引玉。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郭青青 《社区》2009,(22):47-47
经过层层选拔,我于2008年8月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社区干部,在跟随社区前辈做了一些工作后,我对社区工作由完全无知到慢慢熟悉、了解。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2,(10):35-35
一位社区干部曾向本刊抱怨,说接到上级通知,第二天上午Ii点有考察团来社区考察,他们头天连夜制作了7块宣传板,当天一大早又赶到社区做迎接准备工作,结果,考察团临时改变了行程又不来了。居委会一班人算是白忙活了。当问及这样的接待多吗?该社区干部叹了口气说,“多着哩。最密集时,一周有3个考察团队来社区交流考察。真是让人吃不消。”  相似文献   

14.
盛芳 《社区》2009,(16):5-5
笔者居住的社区经过积极筹备,于近日开通了“社区网站”。居民们足不出户,坐在家中的电脑前,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了解和掌握到社区新闻,这其中包括社区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开通“社区网站”,赋予了社区居民更多的知情权,对实行居务公开,密切社区干部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平安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顾亚军 《社区》2004,(21):28-28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改革,让一大批年轻、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干部的选聘在全国各地可能各不相同,在南通,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到社区主任或副主任岗位。具体程序是:一、笔试(无任何复习资料);二、  相似文献   

16.
周祖惠 《社区》2010,(13):20-20
一次,有一位年近50岁的社区干部在和几位外地衣民工交谈时,语言表达相当吃力,对方听不懂,在一旁的年轻人只好当“翻译”,场面显得十分尴尬。事后,这位一口萧山土话的社区干部坦言:“社区工作环境变了,是该好好学学普通话了。”近几年,杭州市萧山区的经济发展得很快,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才来萧山工作,不少社区内的居民、企业单位员工以及工地员工都来自全国各地。这种情况下,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其沟通作用十分重要,在社区干部中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王恒志 《社区》2014,(33):27-27
江苏省镇江扬中市的居民看到,社区内的公示栏里多了新内容:住在自己社区的机关干部的名字出现在公示栏里,社区干部的手机号码也“上了墙”。“以前找干部难,现在干部就在身边。”当地老百姓有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4,(17):1-1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丰街道社区的金吉、祝正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谈及,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的现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不高,对社区事务关注的热情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居委会的性质已经“异化”,社区单位则更是社区工作的“局外人”。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设立前,社区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注意”的现象。他们两位建议,通过设立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强化社区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社区干部本来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没有社区和…  相似文献   

19.
冯元虎  李晓明 《社区》2010,(34):28-29
张县林、弓天水,一个是外来民工,一个是普通居民,这两个生活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人只要一提到漳村矿社区千部都激动不已,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其实,类似他们俩的故事在山西省潞安集团漳村矿社区不胜枚举,因为,这里的社区干部一直秉承着“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的宗旨。我们且来听听张县林和弓天水的故事,便可知一二:  相似文献   

20.
王永贤 《社区》2012,(21):10-10
为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洼,关心爱护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干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着力构建“三联动”机制,提高全州村干部岗位补贴和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激发社区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为社区干部解决后顾之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