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瑾督 《金陵瞭望》2010,(15):60-61
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是打击毒品犯罪的职能部门.也是市禁毒委员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即市禁毒办。现有在职民警59人。近年来.禁毒支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公安局党委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2.
面对复杂的毒品犯罪情势,我国现行禁毒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方面存在挤占司法资源、激励不相容、刑罚边际威慑力递减等缺欠,在刑事司法方面存在罪刑信息不对称、严重负外部性、司法资源配置失衡及预期惩罚威慑力低等不足。在禁毒司法成本既定与禁毒司法负荷繁重的约束性语境之下,这些缺欠和不足使得现行重刑化禁毒刑事政策未能实现毒品犯罪治理绩效最大化。从经济效率视角来看,推动现行禁毒刑事政策优化的具体路径包括:明确罪刑信息以指引毒品犯罪供给,加大适用罚金刑而减少适用死刑,提高刑罚确定性而降低刑罚严厉性,认真对待诱惑侦查的负外部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禁毒离不开情报,情报工作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禁毒工作起着信息支持作用,对打击毒品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毒品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揭露和证实毒品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禁毒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情报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禁毒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初探王凌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之一。国际社会为了惩治毒品犯罪,控制毒品的蔓延,始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本世纪初期,国际社会就意识到国际合作禁毒的必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禁毒公约。1988年12月通过的《联合国禁...  相似文献   

5.
贩毒带来的巨大利润,让毒贩们“前赴后继”地沦为一个个亡命之徒。因此,与毒贩长期“打交道”的缉毒民警们,时常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危险。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李南彦,向我们讲述了缉毒民警在打击毒品犯罪中,与毒贩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我国禁毒立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曾毒害中国人民 2 0 0多年的鸦片烟 ,自新中国成立后 ,被严禁而后灭绝了。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毒品蔓延 ,至今天 ,毒品犯罪愈演愈烈且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流行趋势。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保持对毒品的高压态势是我国政府毫不动摇的方针。但由于形势发展变化 ,我国原来的禁毒立法已不能适应当今毒品犯罪手段的多样化、犯罪的低龄化、犯罪领域的扩大化及国际化情形 ,因此 ,补充、增加、修改和完善新的禁毒法律、法规及建立禁毒单行法典已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法律对策 ,是综合治理毒品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 ,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刑事立法为主 ,配合行政防范性立法的禁毒法律体系 ,并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毒品犯罪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因此 ,必须不断完善禁毒的刑事立法和行政立法 ,加强地方禁毒立法 ,从法律上为打击和防范毒品犯罪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治本之策,依据新禁毒法的规定,在对河北省禁毒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国内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现状、国内毒品犯罪的严重性以及高校禁毒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并提出了高校禁毒宣传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禁毒形势依然严峻,治理毒品犯罪仍然任重而道远。而开展毒品犯罪人社区矫正研究,发挥社区在治理毒品犯罪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毒品犯罪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区矫正理论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在研究毒品犯罪人的个体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武汉会议纪要》,吸收群众组织参与矫正,构建以戒促矫的矫正模式,对毒品犯罪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和毒品犯罪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禁毒战略的选择决定了禁毒法制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晚清禁烟运动中,严禁派与弛禁派的论战是中国禁毒史上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也是我国首次就禁毒战略的选择而展开的全国性大讨论。二者分别提出了"从重从快"的严禁模式和"以毒攻毒"的宽缓思路,前者流行于我国当前的禁毒实践中,后者成为西方毒品合法化政策的雏形。从晚清禁毒战略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既要避免情绪化的治理模式,也不能停留于形式化的解决路径,须贯彻综合治理和多元施策的禁毒方针,区分毒品消费和毒品犯罪的立法评价,平衡效益追求与公益实现的价值矛盾,完善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的工作衔接,这才是禁毒法治完善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397件新疆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如下特征:数量激增,大要案突出,涉外性显著;涉案人员处于社会底层;女性参与度逐步加大,年轻化趋势明显;毒品来源地广泛,新型毒品比重增大,共同犯罪问题较为突出等.其中,经济因素仍然是毒品犯罪的最大原因.为此,需要在司法上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社会政策层面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禁毒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重点突出区域警务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毒品在全球的泛滥,毒品问题成为非传统安全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毒品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表现为对经济的破坏、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与其他各类犯罪密切相关并导致各种犯罪、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国际社会禁毒的各种合作,成为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毒品问题之所以发展蔓延较快,是因我省紧靠两广、云、贵、川等全国毒品重灾区,位于"金三角"毒品转运港澳的黄金通道上,加之我省娱乐业较为发达,长沙、衡阳等市相当一部分娱乐场所已成为传播新型毒品的温床,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并以禁毒为契机,建立健全禁毒工作责任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毒情和禁毒主体的变化,建国以来上海禁毒工作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毒品泛滥与建国初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毒品过境与90年代前半期禁毒执法部门的严禁贩毒斗争;毒品消费与90年代后半期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项斗争;毒品集散之可能与21世纪禁毒委员会领导的人民战争.四阶段彰显出上海禁毒社会化轨迹,反映了毒品治理与政府管理社会化趋势.不过,源自上海的地方性和禁毒政策的特殊性,当代上海禁毒实践呈现的是"渐进社会化"特点,即是一场来得缓慢且又缓和的政府管理社会化变革.在禁毒社会化过程中依然存在政府禁毒机构专业性有限、民间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社区毒品预防成效不显、禁毒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毒品危害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灾难之一。据联合国国际毒品控制计划署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吸毒人数已超过5000万,遍布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瘾君子”丧命,全球毒品每年交易额已达到8000~10000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成为仅次于军火交易的世界第二大交易。毒品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而且还是许多犯罪事件和恐怖活动的直接诱因。毒品祸国殃民,有关毒品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禁毒呼声越来越大。中国禁毒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本与收益的理性行为模式,一国的禁毒工作必须以尽可能少的禁毒成本产生出尽可能多的禁毒效益,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关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尤为必要。对禁毒工作进行经济分析,有必要分成两类,一是禁毒工作中断绝毒品供给经济分析,一是禁毒工作中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分析。本文从断绝毒品供给和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角度出发,有助于探索西部地区禁毒工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京市公路管理处(路政支队)是南京市交通系统最大的事业处.成立于1962年。是一个集建、养、管、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路管理机构.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约671公里.实施行业管理的农村公路总里程约9123公里。2011年,公路处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南京公路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8.
毒品非罪化理论认为将吸毒行为作为犯罪处理是不合适的,成本高昂的禁毒法律不仅不能解决毒品问题,反而是毒品问题的成因之一。葡萄牙的非罪化政策注重用治疗取代对吸毒人员的惩罚,不仅没有出现非罪化理论的反对者担心的毒品泛滥的情况,其毒品问题现状和其他国家比较反而更加乐观。我国的《禁毒法》在指导思想与基本立场和葡萄牙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还要继续强调“救治”而不是“惩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禁毒为历界政府所重视。时至今日,禁毒任务仍然刻不容缓。随着对毒品问题的广泛关注,近三十年,学术界关于毒品与禁毒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尽管西北地区毒品与禁毒研究的专著实属甚少,但相关论文成果却不在少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晚清西北地区禁毒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禁毒研究、陕甘宁边区禁毒研究、建国后西北地区禁毒研究。这些成果在研究层面不断广泛和深入,为后来之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给西北区域禁毒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虽成绩斐然,但研究中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对凉山彝区吸贩毒问题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禁毒戒毒 ,与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是中国政府 ,乃至当今人类社会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中国政府在研究、制定、实施禁毒方针、措施和策略时 ,往往是重视国家机制的禁毒 ,而忽视了对毒品受灾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政府禁毒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扶贫工程与禁毒工作的协调等。因而弱化了社会机制的防范和控制 ,尤其是对像凉山这样既贫困又地处境外毒品王国“金三角”和“金新月”等毒品销售必经之路“四川通道”第一关卡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当前禁毒工作已日显重要 ,对上述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课题。本文拟从这一薄弱环节入手 ,对凉山彝区毒品危害的原因、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 ,为相继研究的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