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辉 《社区》2010,(7):44-44
“办一期讲座、读一本好书、做一个项目、建一套制度、推一批典型”,这“五个一”是杭州市长庆街道进行社区工作者培训时推出的一整套培训学习计划。“五个一”工程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取得的成效却很大。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验式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体验式教育的关键在教育载体的建设,充分体现载体满足体验教育功能。五个一体验式教育载体较之其他载体设计相对简括,它剔除了繁冗刻板的理论教义,代之以大学生日常相伴的几个事项的交汇通融,通过自省的个人感悟及与活动组织者的沟通交流,并引入学生各项考评中,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求道、自省、借鉴、体悟、内化等一系列步骤,实现了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架设和打通了通往社会的便捷路径。五个一系列活动所含的各项因素,符合体验式教育载体构建要求,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醒世姻缘传》为例探讨近代汉语"个"前"一"的隐现问题发现:"个"可以分为量词"个"和非量词"个",除了在个别特殊结构中必须显现外,非量词"个"前的"一"一般隐省。量词"个"前"一"的隐现与句法结构有关,"一个"或"一个+NP"前没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必须显现;"一个"或"一个+NP"前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可以隐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观点,探讨美国当代先锋派戏剧大师福尼斯的代表 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指出剧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作为“此在”的人的缩 影,忍受着多种焦虑,在朝向死亡的过程中寻求“本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革"视阈下的成长叙事是经由诸多当代女作家不断开掘的文学主题。在王安忆、铁凝、严歌苓、虹影等女作家的创作中,成长叙事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形态,无论是女作家对成长的追寻与反思、对苦难成长的追溯,还是对成长中人性扭曲的揭示,都融入了她们"创伤性"的个人成长记忆,共同构成了成长叙事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内涵。正是由于当代女作家们在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文革"背景下的成长叙事才为当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色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8.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的多维性决定了贫困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精准扶贫思想通过“五个一批”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化,并验证了多维贫困治理理论的正确性。在分析验证“五个一批”扶贫思想建构于多维贫困理论、环境决定论、治理理论及内源性发展理论等基础之上,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具有理论高度,同时又完全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在河南兰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案例中,“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与微观情景变量进行了有效结合,实现了公共政策产出绩效的最大化,助推了兰考县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小说必须高尚可敬。《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以一种内在的生命之火为向导,努力保持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完整;小说通过人物与环境完美关联揭示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作者运用具体的人物案例,说明小说应当直面生命本能,戒绝一切思想说教。  相似文献   

10.
冯沅君、庐隐、苏雪林等等五四女作家的婚恋小说常常被认为是五四爱情神话的范本。学界大都放大了它们与五四的紧密关系,而忽略了对文本中女性自身内在经验的细读,从而将文本所表现自由恋爱解读为女性解放,然后再把女性解放拔高成个性解放。学界做出如此演绎的依据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婚制的变革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婚制的变革不仅没有使新女性因此而欢欣鼓舞,相反却使她们全部都陷入了精神苦闷。新女性们以血泪般的亲身经历意识到了这种以自由恋爱为核心的新知识的冷酷以及男权社会启蒙话语的自我性质。五四女作家以她们特殊历史位置和敏感天赋展示了新女性在可见的婚制变革与不可见的女性解放之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小说创作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遵循的"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内涵,用富有深蕴的象征表现对人生、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小说人物对话无一例外体现了这一原则,被称为"电报式"对话。  相似文献   

12.
葛志华是一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三农”问题并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者。1988年,他以《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一文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到机关工作以后,他把所学的知识、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潜心研究“三农”问题,先后发表了《村干部论》等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从田园诗到狂想曲》等六部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等学校教材《农村社会学》多次采用他的研究成果,不少学术文献引用他的研究结论,一些学术刊物在发表他的文章时专门加了编者按,他的著作还一印再印,具有广泛的读者。他先后四次获南通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三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晚清新小说的起始,一直以来都以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为开端,1902年《新小说》杂志创刊为新小说创作提供了主要阵地。对于小说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是以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为据。《清末时新小说》的问世,为晚清新小说的起始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证。拉开晚清新小说序幕的当是傅兰雅所倡导的《清末时新小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遵循“共同—共通—共融”的逻辑理路辩证审思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二者关系的综合诠释和真切传达,还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生成逻辑的内在契合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同点;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价值意涵的高度耦合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通点;“五个必由之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维观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融点。  相似文献   

15.
《姐妹们》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正式开启了乔伊斯对都柏林社会人民长期处于天主教的宗教高压之下精神瘫痪的社会问题的披露和批判。以小说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话篇幅较长,几乎占据全文的一半。同时,对话中存在诸多违反英国哲学家Paul Grice会话合作原则的“失合”交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白,欲语还休的避忌,还有人云亦云的盲目。乔伊斯通过人物对话中的“失合”现象,将都柏林社会思维能力衰退、道德标尺瘫痪和盲目信仰宗教的社会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这种方式深化了小说主题——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作家须一瓜的中篇小说《义薄云天》主题是民众对见义勇为英雄的冷漠和伤害这个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男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博爱与奉献精神使小说升华,其各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表明"干预生活"小说在当代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莫言小说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洋溢着强烈的"土"的气息。"土"是那一片土地,是那一群人;是生存的根基,生活的常识;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土"给人生以崇高神圣的意义。扎根土地的人最有生机活力,最坚韧顽强,自由自在,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的提出,既是基于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也是基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的伟大历史变迁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辉煌历程,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基础。“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不是孤立的五个观点,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进程。“必由之路”是通向胜利之路,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航向、奋斗新征程、开辟新天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