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商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的报告,并作了重要批示.这对全国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提高各地对农产量抽样调查重要性的认识和搞准粮食产量数字,将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回归估计袁卫,刘文卿,黎樟林在复杂的统计推断中,如果有可靠的辅助资料可以利用,通常会提高统计推断的效果。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的随机起点对称系统抽样(也称对称等距抽样),如通过使用回归估计的方法,可使估计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一、...  相似文献   

3.
1982年,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按有关标志排队、多段、等距抽样的方法,抽选了21个县526个调查点,作为我省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固定观察点,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产量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广泛采用按有关标志排列,以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的方法、这种抽样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将总体单位按有关标志排列后等距样本“均匀”地分布在总体中,这种“均匀”是相对于累计播种面积而言,即相对于总播种面积是均匀的。当不同总体单位农产量差异显著时,这样的等距样本对于产量分布而言则是不均匀的,很可能在某一产量段样本量过大,而在另一产量段样本量过小。依此样本计算得到的样本均值作为平均由户的估计量#进而估计总产量必然产生较大的偏差,固而估计的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6.
7.
最近,我们在西峰召开了由各地、州、市和开展抽样调查县参加的全省农产量抽样调查会议,总结交流农产量抽样调查经验,研究讨论如何进一步搞好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系统地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起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工作,全国已有845个县建立了农调队,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方案开展调查。有的县虽然未被抽中为样本县,为了搞准本县农产量也参考统一方案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县是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划,担负着繁重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县级农产量统计数据对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县以下一般分为县抽乡、乡抽村、村抽农户(或地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按近三年粮食平均单产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实施随机…  相似文献   

9.
为了宣传、普及农产量抽样调查知识,并为1985年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打下良好基础,福建省统计局农产量调查队与省科委情报所共同录制了科教片《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简介》。这是福建省统计局农调队第一次录制统计科教片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行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意见。一、逐步过渡到以县为抽样总体以省为抽样总体过渡到以县为抽样总体,即实行县县抽样,可以有以下一些好处:(一)满足各级政府对农产量资料的需要。县县抽样,能同时得到分县(市)、分地(市)和省级的农产量资料,从而同时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使抽样调查资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二)可以大大减少抽样误差。以县为抽样总体,可以避免现有抽样方案中占主要地位的县级之间的抽样误差,从而大幅度降低总的抽样误差,有效地提高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产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建国以后,为了准确获得农产量数据,我国较早在农产量调查中运用了抽样调查方法,并经历了起步、发展、恢复、全面推行四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在我国的权威地位。 20世纪50年代的起步阶段早在1957年农业合作化之前,我国就开始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当时,由于个体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中占优势,农产量调查主要是采用“划类选典,有意抽样”的方法,进行预计估产,层层汇总。1956年国家统计局制订了农作物收获量调查方案,推行“划类选典,实割实测…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我县被省抽中为全省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县。在夏季调查工作中,我们选聘了15个大队会计和45个生产队会计为农产量调查员。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防止和克服大队会计和生产队会计之间可能和已经产生的依赖思想,我们借鉴了农业生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我国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十几年来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抽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于1988年开始农产量抽样数据被国家统计局正式确定为国家和省级的定案数据,表明农产量抽样调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现行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也已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产量抽样调查数据的质量。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抽样总体过大,抽样阶段过多…  相似文献   

14.
广西蒙山县县委总结了历年农产量统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在1981年进行晚稻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决心在全县普遍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县委领导首先带头学习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1981年12月6日,县委组织了有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县长、  相似文献   

15.
我市农村抽样调查队建队4年来,在任务繁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仍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对各级党政领导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商品经济观念的强化,给我们的农调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其中农产量抽样调查任务重和经费不足的矛盾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现在新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只是农村多目标抽样调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于过去的农产量抽样调查,虽然"专一性"弱了,但是抽样的环节却减少了,由过去的五级(省抽县--县抽乡--乡抽村--村抽户--户抽地块)减为现在的二级(省抽村--村抽地块),因此,抽样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新方案与旧方案一样,仅对抽样误差做了要求,即抽样误差系数一般控制在±2%,把握度一般为95%.而这总可以通过抽取足够的调查单位来做到.两者均未对非抽样误差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非抽样误差来源多种多样,产生于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且不同的调查内容会产生不同的非抽样误差,不具有通性且较难察觉,而且缺乏成熟实用的理论工具.因此,很难硬性要求和规定,这使得调查结果的非抽样误差究竟有多大,很难讲清楚.但是,非抽样误差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即使抽样误差已经控制到很小的程度,整个调查结果仍有可能反映不了真实的情况.因而,有效地分析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无论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县自1963年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以来,经过19年共35次调查,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抽样调查的产量与实际产量比较,误差平均为±2.85%。其中1963年—1966年的四年中,共进行7次,4次水稻调查,误差平均为±1.13%;3次三麦调查,误差平均为±3.33%.1967年—  相似文献   

20.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农产量调查方法上已全面推行了抽样调查方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种方法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接受,并且取得了较为切合实际的产量数字。但是,在农产量调查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抽样调查人力、物力、财力难以解决,使调查流于形式。就目前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中的要求,以乡镇为总体,抽30%的调查村,调查村内平均抽8户,对样本户所有地块进行选样实割实测调查,工作量之大是调查者难以招架的。就我市来说,从1993年实割实测调查资料反映,全市共抽样村126个,实测地块2941个,割取样本个数14705个。从这个数字我们不难看出,126个村、28个乡镇,平均每个乡4.5个村,每个村按一个调查组计算,全市调查人员需要630人,每个乡平均23个人,而每个组需要测量23个地块,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