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韩玺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36-40
虽然存在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但蒲松龄《促织》与卡夫卡《变形记》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人物的变形.透过貌似荒诞的叙述,不仅能见出两位作家对专制重压下人的命运,即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的同一思考,更能见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即中国人的家庭意识和西方人的个体意识的流露.所有这一切,正是这两部作品荒诞背后所掩藏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沈婷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卡通》是后现代派代表作家罗伯特·库弗的一篇短篇小说。库弗在文中通过夸张的人物、不合逻辑的情节、似真似假的场景,讲述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由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及场景在真与假、虚拟与现实中穿越,因此整篇小说都因其不确定性而显得荒诞不经。库弗通过这种看似荒诞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社会生活混乱、无意义的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构成人类荒诞性存在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1):89-92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英国荒诞派的代表作家。《送菜升降机》是品特早期的优秀作品之一,全剧由本和格斯之间漫无边际的闲谈构成,整个剧本都充满了品特戏剧的荒诞性特色。这部独幕剧只有本和格斯两个人物,他们在一间地下室里等候着命令,对未来一无所知。从荒诞而又真实的语言、荒诞至支离破碎的情节、荒诞而又被动的生存三个方面,来解析送菜升降机的荒诞性,能够发现品特作品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普馨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6):95-98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想、自由、人格,成为一切听从主子的精神奴仆. 相似文献
6.
郑艳芳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4-55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透过荒诞的情节、舞台画面,诠释着现实的主题,即渴望和祈盼世界安宁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张楠楠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28-29
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荒诞为追求的理想,荒诞的审美模式规范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同荒诞一样,以裂变的极端和主体的衰落所引起的错乱、混乱、颠倒为根本特征。本文以《五号屠场》为例,来说明后现代主义与崇高、丑、荒诞这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和内涵,从而把小说的荒诞本质和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小说的内容和写作特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郑鹤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87-90
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一向以描写男性犹太知识分子而闻名。《院长的十二月》是其在写作生涯中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此小说被很多批评家认为是一部失败之作。贝娄的这部作品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仍有许多题材值得挖掘。比如作品的"荒诞"主题,就颇有研究价值。贝娄通过小说的"荒诞"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当代美国社会文明与道德的虚幻和荒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自觉的反思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张纪州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南下>剧中王三成的红头绳儿,思远和周玉的拥抱,玉秀拖死他的狠话等细节有着真实和荒诞的结合,不能简单而论.历史的真实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标尺.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现实的场景.辩证地分析才是欣赏电视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自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后,已经有许多对这篇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以十分辛辣的讽刺,揭露英国当局“吃人”的嘴脸,其一本正经背后的荒谬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主人公满嘴胡言背后的真实,在表现同样的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家的艺术追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殊途同归,都很好地体现了“救救孩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孙宜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96-101
本文分析了果戈理小说中怪诞因素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指出其早期作品中的怪诞是一种戏谑性的怪诞 ,展示的是不令人感到痛苦的滑稽 ;中期的怪诞引发的是恐惧 ,是通过揭示异化的世界展示现实中的丑 ,让人们感到震惊和失望 ;后期怪诞令人恐惧的一面有所加强 ,展示给读者的是令人绝望的现实 ,引发的喜剧效果带有黑色幽默色彩。 相似文献
13.
14.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03-107
加缪在其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人对荒诞的主观蔑视态度。这种主观蔑视态度的个体生命价值取向,表现了对西方历史理性主义价值观的颠覆性怀疑意识,随着这种怀疑意识的深化,问题的思考会逐步扩展到许多方面,比如再也不相信上帝的关怀、未来的幸福、历史的憧憬等等。 相似文献
15.
邵子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53-57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 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 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 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 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 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 相似文献
16.
宁乐锋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60-63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过程。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并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然而世界历史的终极指向并非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它服从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相同,它的必然前景是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小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2-59
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乱语的成功诠释;共享的语言知识对于成功诠释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如果认为一门语言是语言交流实践中双方必须共享的一个受制于约定的规则系统,那么,交流的成功(尤其是对乱语的成功诠释)就表明没有这种意义上的一门语言。从这个立足点重构的戴维森论证,既可以避免达米特和巴昂的解读缺陷,又能保留戴维森语言哲学的一些重要洞见。 相似文献
18.
尹康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66-70
与荒唐、荒谬不同,荒诞不仅是一种叙事、虚构方式,还是一个审美范畴。正是这一根本属性使荒诞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中成为与写实、浪漫、象征等齐头并进、互渗互补的基本创作美学类型之一。荒诞的主要艺术形态一为于写实性的荒唐里有所隐含,二为在极致化的浪漫中生成意蕴,三为与象征主义结缘而使书写更趋向哲理化;1990年代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以文学经典的重构来承载题旨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三十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走过了"在困惑中突围,在探索中求新"的道路.五四文学研究是起点也是重镇;由此为基地拓展开去,纵横求索,以新文学史观与新框架在80年代致力于多种形态文学史的书写与重构;进入90年代重在建构文学流派理论、文学研究思维学和现代中国文学史学,试图把现代文学研究纳入新的学科体系和理论规范.探索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丰富并延续了我的学术人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