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环境问责是确保环境法治体系良好运行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倒逼机制。然而,在我国的政府环境问责实践中,普遍存在“重企业主体责任,轻政府监管责任”、“重基层直接责任,轻部门主管责任”、“重环保主管部门责任,轻环保分管部门责任”、“重环境监管责任,轻党政领导责任”等问题,且有政治责任法律化和法律责任政治化等乱象,以致政府环境问责缺位、错位、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走出当前困境,我国应按照职责明晰、权责一致、党政同责、各担其责、终身追责、依法问责、公平问责和尽职免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规则,强化政府环境问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计法律责任的制度缺失;审计职业道德失范;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失效。产生的原因有:独立审计不独立;审计失信成本低;审计舞弊难起诉;审计违规处罚轻;审计环境比较差;地方政府的庇护。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制度的基本设想是:重构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构筑独立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政府监管机制,重塑独立审计的良好形象;完善行业自我监管机制,规范独立审计的执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责任法制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责任法制化,是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题中应有之意。责任政府讲的是政府责任,包括政府的道义责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其中的法律责任是核心责任而应该被重视和强调。用道义责任和政治责任代替法律责任是与法治政府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服务政府是当代服务行政、授益行政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在法律责任的约束下、在法律监督的环境中进行。法治政府要求政府责任的法制化,要求明确政府法律责任的内容范围、承担方式以及追究其责任的方法。政府的法律责任包括公民权利保护法律责任,公共利益保护法律责任,公共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和公共安全保护法律责任。政府的所谓行政补偿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并非政府法律责任内容本身,而是政府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一种救济责任。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以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为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完善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是中国环境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为基点去探究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设计和配置,认为这一规定是环境立法中确立新的行政理念的基础,也是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职责和法律责任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是新时代下金融的一个重大创新,但由于监管和法制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第三方平台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突显,容易诱发金融风险。卓武扬、彭景著的《金融创新、道德风险与法律责任》一书强调了从法律责任角度约束金融创新中的道德风险,这一路径虽然值得借鉴,但互联网金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道德风险的来源、监管环境等方面均与传统金融明显不同,因此从法律责任维度来考量其道德风险的防范问题时应更加强调“责权利一致性”原则;更加注重责任主体的社会性;谨慎适用“失败责任”的豁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及其环保职能部门不作为,忽视其本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其实质是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政府环境责任包含政府对环境保护所承担的的道义责任、法定职责、法律责任三个层面。本文以对政府环境责任的解释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承担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主要范畴,并阐述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包括违宪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政府网上责任的分析 ,将政府网上法律责任凸显出来 ,并作出界定。由此进一步揭示了政府网上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 ,对增强政府网络功效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效果不佳的现状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网上法律责任。认为强化政府网上法律责任的履行 ,对于政府网站的信息化建设、运行环境优化、服务措施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管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加强环境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法律赋予了政府保护环境的职责,地方政府通过环境监管保护环境,改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在环境监管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与利益追求和价值选择相伴生的局限性导致监管难以到位。公众参与环境监管有助于弥补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不力、乏力,是环境法治发展的必然。为了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应当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环境问责等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公众有序参与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以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政同责"理念的提出拓展了中国环境问责的主体对象,改变了中国环境监管体系的格局,是当代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重大创新;"党政"的具体指向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两套系统及其领导成员,"同责"的内涵要义是"共同承担责任"而非"承担相同责任"以及责任承担的类型包含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指出中国党领导政府的政治体制现状、政府内部分工的体制问题和法律规定中党委环保职责缺失等因素,有必要将"党政同责"理念纳入环境问责制度建设之中;根据当代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建设情况,可以从建立职责清晰的党政环保责任分工体系、健全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强化环保督察的巡视力度和严肃重大环境决策终身追责制等方面探讨"党政同责"理念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合法、合理的环境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也有助于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环境行政执法无法可依、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缺乏必要的自行强制执行权和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后提出了结合环境行政执法的实际适当加快相关立法的进度、赋予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以自行强制执行权和强化法律责任等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是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负有天然的责任,这是政府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政府的合法性所要求的。水环境的外部性也需要政府通过管制、征税等手段介入对水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法》也规定各级政府是水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水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政府有密切关系。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中负有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环境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环境问题复杂,多种类型污染与生态破坏相互交织,仅靠国家通过制度构建进行规制难以应对,自发秩序的生成应是农村环境法治的重要路径。日本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重视里山里地环境保护自发秩序生成机制,采取包括强制性协议和自愿性协议在内的合意措施,确认环境保护相关习惯的法律效力,保护和改善了环境。我国在农村行政资源匮乏情况下,更应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自发秩序的形成,构建农村环境保护协议制度,确认相关习惯与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以实现农村环境法治。  相似文献   

13.
矿业是高污染行业,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超常规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矿山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环境保护可以保障矿区环境良好,矿产资源可以得以永续利用,但由于现行矿区环境立法存在体制缺陷、制度不完善、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使得加强和完善我国矿山环境制度建设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建立矿山企业自身环保机制,明确行政执法主体,通过调整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行政监管、调控等相关制度,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司法,增强公众守法观念,强化法律监督方面进行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BOT投资方式在我国的运作存在法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完善 ,运行机制不规范的问题。对策为 :政府必须支持BOT项目 ,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制订防范BOT项目风险的措施 ;规范管理和健全法制法规 ;鼓励内资参与BOT项目投资 ;积极培养BOT运作专业人才 ;拓宽BOT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6.
碳封存技术融资属于具有一定政府干预色彩的环保融资。因其具有融资链条长、需求量大、融资期限长、融资风险较高、需政策引导等特点,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实现。TOT和ABS是碳封存技术融资的两种重要途径。在我国,碳封存技术融资存在直接融资薄弱、融资方式单一、缺乏必要融资法律环境等不足。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改革政府融资项目监督机制、明晰投融资主体及其环境事权等措施可以加强我国碳封存技术融资法制建设,推进碳封存技术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采用与美日等国家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制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严重地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政府建设、慎重准确地办理涉企经济案件和处理企业债务纠纷、强化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措施,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急功近利思想与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惯性影响下,政府主导区域发展存在非理性冲动.为贯彻中央政府科学发展战略转向,更好地应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区域发展应回归理性.而从法律维度考察,法律应为这一“回归”提供制度保障,即地方政府在维护区域发展利益、争夺区域发展机会、实现区域发展权利的同时亦必须...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导致环境政策执行不力,陷入执行困境。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以提升环境政策执行力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跨域治理对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为执行主体身陷冲突难自拔、跨界环境问题难治理、区域联动机制难理顺以及跨域事务难协作四个方面的困境。因此,应通过鼓励多方参与、完善执行机制、健全合作机制、培育行政文化等,提升环境政策的执行力,走出环境政策执行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