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在领导工作中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则要求大家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谋求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丁钰 《社科纵横》2007,22(12):170-17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科学与人文的合谐结合。实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要做到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按照人的全面发展来关心和对待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沈惠 《社科纵横》2005,20(6):4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领导者素质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时代领导者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全才专能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在价值层面上强调人具尊严、人是目的、人为主体.就立法这一国家定规立制的活动而言,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法律在内容上的人本化、人性化、人道化,更为基本的是,在立法的程序过程中,要尊重民众的主体性地位,便利民众的普遍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6.
王俊拴  赵菲 《社科纵横》2013,(1):148-150
关心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根本,是终极的价值追求。人文关怀的内涵包括关怀人的生命、关心价值、关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育人.本人就农村小学如何加强小学管理,提出个人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为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文章认为要从转变继续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调整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推进继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陈运普 《社科纵横》2008,23(11):10-11
毛泽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的社会性、现实性、能动性上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确立了主权在民为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关注人、重视人和强调人为主要内容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雷转运 《社科纵横》2011,26(7):37-40
公共理性是公共权力应用的理性基础,以人为本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乐清事件作为公共事件,再次暴露了当地政府管理的公共理性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这种缺失在于制度的缺陷和习惯势力的作用,在于人际信任的缺失,造成转型时代的管理危机。要对缺陷制度和习惯势力进行变革,必须束权养德,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程序和规范;以人为本,敬畏民意,实施宪政民主,使法律成为每个人的挡箭牌;通过法治文化建设,重塑文化和伦理秩序,建立人际信任;创新社会管理,有效约束公权力,提升公信力,实现公共理性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与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人的地位、人的自我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管理。作为一种人本理念指导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柔性管理具有丰富的人本内容,也具有不同于传统刚性管理的人本优势和特色。我国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中转变观念,改进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践行“三严三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11):1-3
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下的中国尤其是党内出现让人始料未及的政治生活新常态。新一届中央履新后,首先围绕作风建设打了一套组合拳,作风建设初见成效。而"三严三实"正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持续推进进程中的又一次专题教育实践探索。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养成的政治品格:一是要"严"字当头;二是要"实"处发力;三是要牢固树立以法纪作为一切行为之准则。而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心中"四有",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最终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到与民族共命运、同祖国、时代齐进步之中。二是严以用权做到心中有民。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各级干部治理国家、抚政安民的一种工具,坚持用权为民,严把权力观。三是为官有为,做到心中有责。其实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秉公用权、公道办事。四是严格自律,做到心中有戒。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心有所止。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昭示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的快速成长,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关涉到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企业伦理等。本文拟在知识经济的架构中,探讨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略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桂玲 《社科纵横》2007,22(7):49-51
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也从把"以人为本"作为手段的第一阶段,向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的阶段和更为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阶段迈进。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由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物态文化所构成。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着眼于了解职工不同需求、协调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人本管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管理理论的发展,在经过三个阶段之后已出现了第四阶段,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幸福人假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性的本质问题,认为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实质其实都是幸福人假设。幸福人假设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人性理论,也颠覆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传统理解。幸福人假设启示我们要重新审视管理的终极意义,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同时帮助决策者们更准确地把握人性,真正地做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中从对乡村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层面来说,现阶段可划分为在职政治人、在野政治人和无政治阶层(普通村民)。在职政治人是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变量,他们对村民自治发挥着支撑作用,对广大村民能够起动员和引领作用,因此必须把他们培育和塑造成现代乡村政治人,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郑国华 《探求》2005,(Z1):70-71
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中,围绕中国"人"如何摆脱"人的依赖"与"物的依赖"的双重羁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使命而提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者为方,后者为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可以将幼儿园无序知识有序化,利于隐性知识的分享,增加幼儿园知识储备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实施时要转变知识观,建立文本库,使用团队学习的方法,创建有特色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