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乃昌先生所著《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们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十分薄弱的,更不用说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农业史研究了。仅此而言,《壮族稻作农业史》就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大作。本人拜读之余,见猎心喜,冒昧地谈点读后感,祈请罩先生和方家指教。首先从选题上看,"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学术课题。因为对于民族史研究者而言,很多问题都是说不清道不白的,这倒不是研究者本身缺乏史才、史学、史识,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大零散、太缺乏了。作为文明古国,我国…  相似文献   

2.
壮族是一个有悠久农耕历史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农耕在壮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壮族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规约着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与特质.因而研究壮族农耕文化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最近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李富强著《'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一书,就是具有这方面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著作。该书有以下两大突出特点:一、浓厚的学术性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对壮族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生产关系的演变,农业以及渔猎、养殖业、林业的礼仪、风俗、禁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布洛陀经诗》不仅描述了壮族先人对人类产生、万物起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描绘了壮族原始社会的风貌:壮族古代部落战争、壮族阶级社会的产生、壮族古代社会生产发展,是一部丰厚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壮族古代历史、古代百越史、壮族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和学术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张声震研究员主编的《壮族通史》的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壮学研究取得的最新也是最重大的成果,集中了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精华。我对这个重大研究成果的取得,表示衷心而热烈的祝贺!过去曾经出版过几部壮族简史和通史,但限于人力、史料等诸多原因,对壮族历史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并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出版的这部《壮族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巨著。无论编写的力量、史料的收集、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对壮族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是迄今为止论述最全…  相似文献   

5.
由原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研究员主编的三卷本《壮族通史》已由国家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广西学术界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专著,在举国上下欢庆十五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热潮中出版面世,在广西各族人民满怀豪情迎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出版面世,其意义和影响也就特别重大。我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同时也是广西历史学会的负责人,对这部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这次出版的三卷本《壮族通史》,是自治区“七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在广西区民委的领导下,组织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由张声震同志…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作文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周星 《民族研究》2005,(5):103-104
日前接到友人管彦波博士邮寄来的《云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一书,这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又是我较偏爱的那种实在的学术风格,于是读罢就想写篇书评,既作为祝贺,也作为交流。记得两年多前,作者在名古屋大学访学时曾和我谈论起这个选题,不曾想这么快就出版了专著,他的勤奋好学,令我非常感佩。对于亚洲稻作文化的研究原本有着很深的国际学术背景,赴日访学使得作者有机会汲取了大量有关此课题领域的国外研究所积累的学术成就,从而使本书从一开始就拥有了较高的起点。也就是说,本书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颖琛 《中国民族》2023,(4):112-116
<正>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土、热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那”是壮语,意为水田、稻田,“那文化”就是壮族的稻作文化。隆安“那文化”底蕴深厚,被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称为“壮族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灿烂的展示地”。2015年,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9.
由张声震研究员主编的三卷本《壮族通史》(以下简称随史》)的出版,是壮族史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新成果,也是壮学研究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这部巨著,是区内外民族学界的各族学者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值此壮族史学开新篇,是壮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说其新之所在,一方面是对过去的几种版本的《壮族简史》/壮族通史》的比较而言。更主要的是,这部帕史》的主编和33位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理论为指导,在前人和自身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全面发掘和重新审视研究各种史料,开拓新…  相似文献   

10.
壮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子与麦子、玉米并称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 ,有悠久的水稻裁培历史。壮语之中沉积着丰富的稻作文化词汇。本文从广西马山县壮语相关的稻作词汇入手 ,挖掘它们的深层内涵 ,从语言角度解读壮族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场之比较(一)潘春见关于壮歌圩的源流问题,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梁庭望的《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昭民的《广西壮族歌圩》、农学冠的《壮族歌圩探源》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肯定,壮族歌圩在起源上与远古氏族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12.
西瓯与骆越到底是同支异名还是不同支系,这在壮族史研究中是一大疑案。如果从南朝梁人顾野王在《舆地志》中有争论的异称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至今依然众说纷云。解放以来,壮族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一讼至今未息。1980年出版的《壮族简史》认为,“壮族主要来源于土著的西瓯、骆越”,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之说。1987年出版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又“觉得颜师古关于‘西瓯即骆越’的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实际”。两书皆属权威著作,何者为是?此中混乱,究其原因,盖由于历来的史家只在史籍的不同议论上各取所需,各抒所见,而没有从文化语言学、民俗学、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邵阳(南路)地区与稻作有关的语词与壮语的对比研究认为, 壮族的“那”文化即稻作文化在我国南北交往的长期历史中,吸收了中原汉族的旱作文化;另一 方面,“那”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江南汉族稻作文化的形成,成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的有机组成 部分。湖南邵阳(宝庆)南路地区,曾经是壮汉两族及其先民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地方,可以说, “那”文化深深地融进了这里的汉族稻作文化,成为它的筋骨和血液,邵阳(南路)话中的壮语 成分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山遗址第三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米遗存,有可能把浙江稻作栽培史提前到万年前。这一稻作遗存的发现,使得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比河姆渡提早了3000年,比跨湖桥提早了2000年,表明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上山遗址考古队在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并通过实施“浮选法”,对挖掘出来的各个土层的大量样土,进行“浮选”,找到了一粒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米和多粒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米。“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源头,而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在稻作农业起源上的地位。上山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 ,壮族一直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业方式 ,牛是壮族主要的耕畜 ,因而有爱牛、崇拜牛之俗。本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寒屯的牛魂节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壮族史研究管见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壮族史,我是个老兵,也是个新兵。1958年当我还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时,就学写了一篇(壮族源流试探》发表在(史学月刊)上。现在近四十年过去,两鬓似霜,已近花甲之年,当算得上老兵了。可是,自那以后近三十年中我却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有三种类型:洛甲创造人类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神话;伏依兄妹婚配再生人类神话。文章对壮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发展、演变及社会科学价值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包含了壮族先民哲学、历史、审美、道德观、原始宗教观等在内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出版广西民族学院周光大教授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一书,已于1998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以一个民族为实体,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在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衍...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怀着十分欣慰的心情阅读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反映壮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布洛陀经诗译注》一书。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少数民族整理出版规则领导小组保存、发扬和整理、出版壮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项重大的科学成果。壮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壮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巨著的出版,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壮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加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斗争智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书的出版实在是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