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对正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流派.当代西方正义观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社群主义正义论对自由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主要研究分配的正义问题,是想超越传统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为分配的正义提供更加广泛和合理的基础.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思辨正义观和实践正义观.而实现从思辨正义向实践正义转向的正义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3.
刘闻名 《北方论丛》2017,(6):106-112
发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理念哲学”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构建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石的哲学大厦,树立了一个意义世界的最高目标——“善”的理念,设计了一个追求正义的理想王国.理念论经历早期、中期、后期等三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的角度看,“善”是整个理念世界的内在本质,是其他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后依据.理念论的“正义”追求包括“整个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人格化的“正义”.理念论预设了一尊西方的“上帝”,悬设了一个西方的理想,释放了一种西方的严谨、自省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莱布尼茨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反对近代政治哲学将政治与道德和宗教相割裂的倾向,认为人的正义源于神的正义,为神的理性本质所决定.莱布尼茨将正义定义为智慧者的博爱,认为只有有德者统治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由此出发,他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的道德与政治,认为中国的天理就是西方的自然法,并希望中国和西方能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对正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流派。当代西方正义观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社群主义正义论对自由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主要研究分配的正义问题.是想超越传统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为分配的正义提供更加广泛和合理的基础。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家和理论家们谈论的热门话题。“正义”一词在西方政治文明的语境中产生,纵观现代以来西方社会正义理论的嬗变,可以透视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正义。西方制度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社会正义理念具有普适性,但需要新的哲学论证基础。东亚诸国的强盛说明,从东西方文明契合的方式下谈社会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契约论论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东生 《理论界》2009,(3):127-128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接续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提出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并予以规范证明.但其契约论论证方法只具有一种策略性意义,有助于明晰我们正义感的直觉,两个正义原则主要是靠理性的反思而非契约选择得到确认,同时作为合理选择理论,两个正义原则是可选择的对象而非唯一的选择,进一步说明必须依赖于对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正义理论呈现出阶段性的修正和转换.文章通过西方宪政传统这一维度,考量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确立和转换.认为促使其理论转换的深层原因在于正义原则对宪政民主政体有一种内在要求,其理论实质乃宪政之正义,同时,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一层理解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性之实质.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古代主流正义论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西塞罗和奥古斯丁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主要代表.在正义问题上,柏拉图批判功利主义,坚持本质主义的正义论.西塞罗和奥古斯丁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发展了本质主义的正义观.西塞罗吸取了斯多亚学派有关自然的解释,对正义做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奥古斯丁用基督教的上帝取代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正义之神",把正义解释为上帝安排的事物的秩序与和谐状态,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完全正义的"上帝之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其哲学变革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从形式看,西方传统正义观都从某种原则(不证自明的前提)出发思辨地阐释正义问题——只是观念正义、形式正义、原则正义;马克思正义观把正义问题置于实践中考察,是实践正义,揭示的是事实正义、现实正义、实质正义。从内容看,西方传统正义观由于其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形式,正义在它那里成了抽掉正义的具体实践内容的空洞普遍性,只能存在于先验理性之中,无法在经验世界获得意义,无法对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世界有实质改变;马克思正义观则是通过实践批判资本主义种种非正义现象来揭示正义的核心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的关键——分配问题、马克思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分配正义,揭示资本主义一切非正义现象的根源——私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及由私有制引发的一切不合理、不正当现象就成了马克思毕生的正义追求。  相似文献   

11.
超越正义的正义论:反思“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学术界,马克思与正义理论之间关系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争论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1)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换言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剥削批判理论是否依赖正义概念?(2)马克思的革命和解放是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正义的要求和原则基础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可以理解为分配正义原则吗?在这两个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存在着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立场.这里首先考察它们之间争论的核心分歧;其次,在考察当代平等主义正义论基础上,笔者把马克思的立场概括为"超越正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是讨论正义问题最多的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国家篇》是西方古代正义论的典范之作.柏拉图在对话中概括了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正义观,并指出,这种观点把正义的本质规定为利益,把正义的起源归于人们为趋利避害所订立的契约.他对这种正义观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指出它使人为了利益而追求不正义,错置作为美德和智慧的正义,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裂、仇恨和争斗,最终将破坏不正义者的幸福.他认为,只有通过探寻正义的真正本质,才能最终驳倒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联系了麦金太尔、卡西尔、列奥·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正义论的评价,将柏拉图的正义论概括为“本质主义的正义论”或“整体主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人的全面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先天缺陷.这个先天缺陷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在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和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继承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政治文化,第一次提出了实质正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是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更是实质正义和结果正义,这是区别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实质正义反映和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是人类普遍的正义,是最好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5.
环境正义与中国农村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正义是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场在环境领域里追求社会正义的运动.文章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指出城乡的不平等是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民主机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正义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和争议的中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正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试着从古希腊时期--近代--当代这样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粗略探讨一下西方法律文化中的正义观,力求探索到其中的思想轨迹,使之对我们的思想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杨冬艳 《学术论坛》2012,35(2):31-35,141
西方德性正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正义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德性,是公共行政人员最主要的美德。西方"道德代理人"理论指行为人不仅应当遵循道德原则,而且承认道德是他们的委托人。作为从事一项正义事业的公共行政人员,他们必然是正义的道德代理人,正义道德是他们行动的最高委托人。  相似文献   

18.
包利民 《河北学刊》2001,21(1):31-36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柏拉图与罗尔斯这两位在西方制度伦理哲学历史上占据着突出重要地位的思想家,揭示西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的一种理想主义倾向.虽然这两位思想家初看起来差异远远大于共同性,但是他们在回答什么是正义和正义是否有益这两个制度伦理中的基本问题上立场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我们首先探讨了他们在规定"正义"上的共同的理想主义取向;然后讨论了他们对于更为艰难的政治伦理问题即"正义是否有益"问题的回答,从而详细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西方的法治观是建立在理性启蒙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法治观认为法律为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定,“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1](P318)法律本身就是正义最主要和直接的体现,尊重法律就是尊重正义。与西方社会的法律正义观不同,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法律从来不是达成正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正义"理论范畴下对"律师正义"概念进行剖析,将其合适延伸,可以认为:"律师正义"追求更为高级的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认同与诉求,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民主与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这一民主与自由的法律保障.对"律师正义"在中西方不同的培植土壤与生存环境进行进一步探究,可对律师正义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推动做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