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去年11月,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环保NGO和媒体近60人参加了“加强环保NGO与媒体合作”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让与会者感觉到中国环保NGO的春天般的生长力量,感受到多方合作带来的新的变化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重视媒体:中国环保NGO别无选择与其他国家相比,媒体对中国环保NGO更为重要,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著名学者秦晖在分析现代NGO产生的根源时认为,在西方,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他提出,中国NGO的出现,在时间序列上和发达国家不一样。我国的第一、第二部门都还在形成中,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规范市场都还在形成中。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环保NGO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显现了中国民间力量的成长。或许,民间力量的壮大将带给中国一个惊喜,一个可预期的未来。”山西朱芳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参与环保的媒体和以环保为己任的NGO,都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难题.它们如此激烈地对撞着,冲突着,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更现实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参与环保的媒体和以环保为己任的NGO,都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难题。它们如此激烈地对撞着,冲突着,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更现实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媒体方面的困惑大多来自于经济方面的因素和来自“上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新环保法视角下环保NGO公益诉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新修订的环保法赋予了环保NGO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可以说是环境公益诉讼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面临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由于新环保法相关条款的限制性规定、公益诉讼原告诉求保障不足、我国环保NGO自身能力较弱等原因,环保NGO在新环保法颁布后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仍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应该完善新环保法相关公益诉讼条款、出台激励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措施、加强环保NGO的能力建设,以促进新环保法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大陆兴起并取得较大的发展。NGO主要开展扶贫、培训、环保、帮助弱势群体等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8.
NGO想要利用媒体,就要在NGO的项目和媒体的需求及关注点之间找到结合点,建立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9,(9):21-22
1994年3月31日,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诞生——自然之友成立。 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10000多人,其中活跃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家,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成为中国NGO标志性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0.
NGO想要利用媒体,就要在NGO的项目和媒体的需求及关注点之间找到结合点,建立双赢局面。《南方周末》记者刘鉴强认为,现在NGO的声誉不像以前那么好,公众认为NGO也有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如果NGO在与老百姓关系重大的事情上失语,却空谈一些环境的问题,自然的问题,就很难有公信力。大家那么关注圆明园的问题,若是用同样的力量去做河流污染,比如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环保NGO是环境保护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美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有益补充,更是美国环境外交上的伙伴和帮手。通过分析美国环保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找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寻找政府与NGO之间良性互动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不信任状况在阻碍着中国环保的进程。唐昊指出,现在是需要在NGO立法和政府管理方面有所建设性突破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和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进一步强烈,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各类环保NGO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08年10月,全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达到3539家,比2005年增加了771家。  相似文献   

14.
3月28日,中国23家NGO发出倡议,要求政府公开污染源信息。自然之友发起人之一梁晓燕对中外对话说,这次倡议,希望促使政府将全国15000个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公开。近年来环境事故频发,公众大范围参与到环保中来,环保呼声高涨。"当前形势下,污染信息公开已经极具紧迫性。"她说。2013年1月,中国有80个城市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多少家草根NGO组织?没人说得清。每天在中国诞生多少家“草根”NGO组织,又有多少“草根?”NGO组织解散?没人说得清。  相似文献   

16.
"26℃空调节能行动"从2004年起到现在已经5年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动似乎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6家环保NGO发起,全国50余家NGO响应,80余名中外记者参加启动仪式,"26℃空调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分析,探究了环境NGO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梳理界定环境NGO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在中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现阶段环境NGO发展的局限性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民周刊》3月18日刊文说,原本应该是绿色事业的NGO在中国尚处在灰色地带,总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罩住了NGO的发展,艰难生存的中国草根NGO只能尝试曲线破围。  相似文献   

19.
张德强 《当代老年》2014,(10):20-21
他是全球首位报道黑嘴鸥繁殖地的记者;他是全世界第一个为黑嘴鸥成立保护组织的环保人士;他是盘锦第一个获得“地球奖”的记者……与濒危鸟类黑嘴鸥结缘20多年,黑嘴鸥俨然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孩子”,为了这样的孩子,他倾其所有。他,就是中国第一家环保NGO的创始人——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的很多NGO,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投入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在这一过程中,NGO和政府、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了密切的合作,NGO之间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联盟,NGO和志愿者之间更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所未有地被广泛接受和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