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即在学术领域里出现的"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的现象和行为.目前,学术腐败在学术产品的生产过程、出版过程、社会化过程等诸环节中均有表现,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是学术腐败深层制度诱因;以个别权力制约权力使学术腐败禁而不止、歼而不灭;根除学术腐败,必须调动大众的力量,以大众的权力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2.
学术腐败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它的产生有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高校学报作为重要的学术载体之一,理应在抵制学术腐败的行动中做急先锋。学报抵制学术腐败的主要对策:学报应高度重视自身在抵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倡导和树立良好学风方面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学报内部要建章立制,奖优惩劣,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严肃处理已见刊的学术腐败现象,以儆效尤;兄弟院校学报建立网络系统互通信息,共同抵制学术腐败;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拓宽编辑的业务学习渠道,强化编辑鉴真辨伪能力;主办单位应给予学报充分的扶持;社会有关领域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个人学术水平和资格评价体系,形成积极正确的学术导向,为学报“减负”。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腐败及其遏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学校是近年来学术腐败的重灾区和高发区。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包括官学一体化、“文人相轻”现象的泛滥、学术研究上的不公平竞争、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的功利化和非理性行为、泡沫学术以及假冒伪劣活动等方面,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广泛的和深远的。高校学术腐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方面的缺失和个别人自律不够,为此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给予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和社会学术评价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学术因素干扰,给正常的学术发展造成危害。学术腐败是以牺牲学术为代价的;各种形式学术评价中的腐败,是以良知的缺失与文化的损害为代价的。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守土”和“把关”职能,而且其编辑活动“延迟选择效应”的存在也给作者的学术创作以潜在制约和影响,学术期刊应当成为一道抵制和消除学术腐败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5.
论学术研究外缘性空间的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可理解为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机构及其个人利用权力故意实施有悖于学术研究最高原则的行为.判断学术腐败的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是:是否有悖于学术研究最高原则和是否利用权力.基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终极目的而对"真"无止尽的追求和严格恪守即是学术研究的最高真谛,一切有悖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有悖于学术研究最高原则"真"、有悖于人类良知的工作机构及其人员的制造虚假、违背学术道德的心理和行为即是学术研究的外缘性空间,也是学术研究产生腐败的外缘性空间.学术研究外缘性空间的腐败主要存在于对学术研究进行管理的各类政府机构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各类学术媒体机构.  相似文献   

6.
学术腐败直接破坏和吞噬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资源,即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学术腐败涉及学术制度、学术规范、学术品质等问题。组织管理层面的学术制度及其规范、个人活动层面的学术道德和及其品质、以及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特性,是重振我们的学术道德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学生权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高校二元权力榘构,排斥学生时高校内部事务的参与、管理和决策,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利益受损及其与高校的对立等诸多问题。提升学生权力,保障学生利益,构建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紧密结合的和谐的权力结构体系,是今后高校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共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权力寻租呈现出新载体、新形式和宽领域的特点.从权力寻租的概念人手,即政府部门或个人以公共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结合权力寻租异化引发的社会热点,如“神木房姐”“学术腐败”“教育腐败”,深刻剖析权力寻租异化的原因,如制度建设缺失、公共资源垄断、社会监督乏力和文化建设滞后等原因,期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治理权力腐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化向学术领域、高校组织机构、学校风气的深度渗透,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扼杀了高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价值观趋于功利性,滋生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并导致学术权力边缘化。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但也任重道远,通过改革政校管理体制,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下逐步实现高校"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化评价:学术评价中学术腐败的有效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腐败已经渗透到学术创作、学术文献出版和学术评价等学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学术评价中的学术腐败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巨大的:一方面,学术评价中的权力化倾向和只重视数量不问质量的形而上学的评价方式严重窒息了学术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它进一步模糊了学术文献出版环节的是非界限,并不断推动新一轮出版腐败的产生和恶化.究其原因,小众化评价是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而大众化评价则是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学术腐败现象的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大学校园在取得了一大批健康学术科研成果的同时 ,相伴而来的学术腐败现象也呈现出不断蔓延之势。浮躁、剽窃、假冒和交易之风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 ,特别是一些本不该发生的非正当科学行为 ,引起了国内外震惊。文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利益本位、“成本”低廉、道德失律和机制或缺 ,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述高校学术腐败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表现在出版、发表论文、课题申报、学位授予、项目评奖等方面的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贿受贿;其产生的根源是多元的人生价值观、扭曲的学术评价、乏力的监督惩罚;指出必须采取道德、行政、法律、舆论等措施,予以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一体化、学术研究的功利化与商业化运作、学术评价活动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与学术的不公平、泡沫学术和泡沫教育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既危害社会 ,也危害个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权力是支撑和维系大学发展的基本纽带。学术权力运行不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发现,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呈现出从"潜隐"趋向"显现"、从依附行政权力到逐步独立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威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学: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教授治学的现状,论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授进行了调查、访谈,归纳出教授在学术道德、学术水平、学术权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授自身、大学与社会等层面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教授治学,需要教授以学术为业,担当道德楷模;需要大学赋予教授学术权力,完善教授考核评价制度;需要社会健全法律,改革科研体制,只有这样,教授才能安心治学、治好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组织,教师与学者聚集在基层学术组织中从事的学术性活动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术权力的原动力.回顾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的发展历程.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组织结构特点和教师专业性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存在的合理性;以基层学术组织为研究坐标原点,将横向与纵向权力结构转化为对组织外部学术权力的划分和内部学术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一方面推动纵向结构中学术权力向基层学术组织适度集中,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分权实现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其表现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治理困难。本文试着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着重分析其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探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其对高校学术腐败的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理工科领域中,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现象严重,高校科研成果中出现"三多三少"(即"假花多、真花少;开花未结果的多、结果的少;结果结小果的多,结大果的少")其原因便是目前行政主导型科技推进机制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机制会将财政资金推动的科技创新活动,演变成一场游戏,不仅影响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无益于科技进步,且严重阻碍市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制度和学术环境是影响高校学术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学术治理的逻辑起点。大学《章程》是对高校自主办学地位的制度化保障,是突破制度困境和跨越实践阻碍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尊重高校教师作为学术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术评价方式和学术管理体制,协调学术创作、学术评价、学术出版和学术应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建立学术共同体,使之能够有效运转,并以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为重要依托,鼓励和激发学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