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及时捕捉住新闻线索,就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也难以写出丰富而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因为,“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信号、苗头或端倪。也可以说,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和记者对采访活动进行决策的基础。”①所以,记者拥有的新闻线索越多,采访的选择余地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在日常的采访实践中,常常听到有的同事喟叹:新闻线索真难找。如果单就新闻线索的特点而言,的确,它就象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中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一样,抬头…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需要新闻线索,日常生活中新闻线索有许多,然而,如何发现它的价值以及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并使之成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这些都需要依赖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活动,实质是一种采访施动者与被访者之间心理互动的过程。记者“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的成功机率。情绪情感的控制与发挥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运用广泛。衡量记者“情商”高低的核心标准是“移情”能力的强弱。建设性提出了提高记者“情商”水平的几点方法,包括情感积累、平衡“势差”、“突发”应变、情感“内化”、人格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采访的“心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来源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因此,新闻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人实际的过程,又是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由此可知,新闻采访必须要“身人”,就是记者要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更要“心人”,知道动脑筋、想问题,要面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思考.“身人”只是形式,是“心人”的前提和载体,没有“身人”就谈不到“心人”;只有“身人”而没有“心人”,“身人”就失去了意义,等于空走一遭,“心人”是新闻采访的根本,没有“心人”的采访永远不会是成功的完整的采访,甚…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对于整个新闻报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记者与被访者能否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实施采访、进入写作是新闻报道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约哈里窗”正契合了这一过程——获取公开信息进行准备,挖掘受众所不知进行采访,梳理总结进行写作。“约哈里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记者和被访者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记者采访写作的基本方法。新闻是以事实说话的,因此,深入就意味着了解事实从而接近“新闻”。任何再高明的记者也得到生活中去发现新闻线索。否则,将永远写不出有价值、有深度、鲜活可信的报道。那么,这是不是说,记者与生活实际,与采访对象贴得越近越好呢?不是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说由于欣赏山景者身在山中,无法看到全山的概貌,因而不能真正领略庐山的奇伟雄姿,其距离太近了。如此道理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因此,“距离”是把握社会人…  相似文献   

7.
提问在新闻采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提问是记者以提问题的形式挖掘新闻材料,核对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法,是采访的核心。实质上,提问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记者在一定思想指引下,为搜集信息传播新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同种种采访对象进行人际交往,观察现实的活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采访活动是一种与人交际的活动。交际,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的接触中,通过语言、行为等动作进行的交往活动。记者被誉为社会活动家,他的采访活动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由于生活经历、职业需要、所处的环境。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性格习惯等等不同,这些被采访者既具有群体心理表现,又具有个体心理表现。因此,记者的交际能否最大程度地引起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是记者采访能否获得成功,能否更…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新闻体制,记者采访大多按部门分工,哪个部门有活动,负责对外宣传的人便会邀请各位相关的记者,记者也就按图索骥,根据通知的时间、地点、内容来安排采访活动。这种发布新闻的方式是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很难出精品新闻。第一,“请柬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新闻领域中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介既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按新闻本身的规律办事,不可成为某个具体职能部门的代言人。而请柬新闻的内容大多是某个部门业绩的展示,成就的宣扬或阶段工作总结,很少有发请柬让记者去给本部…  相似文献   

10.
漫步新闻书林,古今中外,谈论新闻记者的活动,通常用四个字概括:采访,写作。这样的概括,同一部分记者的实际活动情况是相符合的。担是未必准确,因为在采访和写作之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研究。一篇有见解有份量的新闻报道,莫不是记者通过采访,收集大量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表达出来。换句话说,有些记者之所以写出有影响的“重头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所报道的事物作了分析研究。使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因此,采访—研究—写作,才能真正反映记者活动的全过程。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应该把研究工作当柞记者话动的重要内容,并明确规定下来,以与采访、写作并列。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益于提高记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我国渐闻学理论构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记者为了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时间限制的主动搜集新闻素材的调查研究活动 ,而提问则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形式 ,也是采访成败的关键所在。有人统计 ,记者采写的稿件 ,80 %以上的材料是通过向别人提问获得的 ,由此可见 ,没有成功的采访提问 ,便没有成功的写作 ,不善于提问的记者决不是个好记者。笔者认为 ,高水平的提问在采访过程中传递着许多信息 ,对于调适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微妙关系 ,推动采访进程 ,可以发挥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者可以通过所提问题赢得被采访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2.
程翊 《江西社会科学》2001,(Z1):335-336
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的调查研究活动.从整个新闻活动的程序来看,采访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是其他新闻活动的基础.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编排、印刷,才能与读者见面.在这一系列新闻活动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是最基本的环节.采访的情况怎样,采掘到的新闻"原料"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张报纸的办报质量.所以,我国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认为,一张报纸有三项任务:采访、编辑、经营,而其中"以采访为最重要",因此,培养记者"乃是推进报纸的根本的根本".下面我结合自己进入报社工作十余年的实践活动,浅略谈一谈"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中的提问技能"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际互动关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采取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及时地控制和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有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就记者屏幕形象的塑造和具体采访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强调记者进行采访时综合运用一般心理规律和特殊心理规律的重要性,并加强自身在此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记者进行新闻工作的手段与过程,更是记者的职业活动。记者通过采访活动实现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完善自身职业需求,采访能够体现其职业技能,采访的主题能够体现对社会价值的导向。因此,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采访技巧是一则有效新闻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大大影响采访的效果。本文从采访技巧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新闻工作者如何灵活引用采访技术以及如何升华采访技术到艺术的途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方法──体验式报道(或称介入式报道,参与式报道)为各传媒所看好,风靡新闻界。《新民晚报》、《扬子晚报》曾推出过体验式系列报道,《长沙晚报》从去年7月1日起,为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促进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捕捉鲜活的新闻,也在“综合新闻”版特别推出“体验七十二行”专栏。 怎么界定“体验式报道”?艾丰先生在其所著的《新闻采访论》中这样说:“亲身体验,是记者重要的基本采访方法,从记者本人同事实的关系看,无非是两大类型,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现不同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过程是人际沟通的过程,这个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搜集新闻信息,而新闻发现的过程是探询事实的存在价值,这个探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价值量的最大化。从发散式思维角度切入,运用全新的视角剖析新闻发现的实质及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探寻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挖掘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7.
浅谈隐性采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也称新闻暗访。1996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其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是公开身份但不道出真实意图的采访。”它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意图的前提下,亲身体验和感受事件真相,使采访对象不知不觉地接受采  相似文献   

18.
一、暗访的内涵及其特性暗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这种采访形式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捕捉到了一些“大鱼”,产生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暗访,又名隐性采访,即记者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的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在过去的新闻采访学教科书中,隐性采访或一笔带过,或附带大段的说明性文字。甚至严格界定为“一般用于特殊情况,多用于批评性稿件的采写,范围有限,数量有限,要向上级组织打招呼,稿件要与本人见面等等。①这说明,暗访是我国新…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不应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李国倩,崔新玉干记者这一行,整日工作只有四个字,那就是采访和写作。但采访和写作究竟哪个更重要?干记者年头越长,对这“采、写”二字就越发觉得份量不同。在大学学新闻课时,老师曾专门讲了记者行当中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后...  相似文献   

20.
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说:“做一个好记者,必须有新闻敏感。”这是把是否具有新闻敏感,当作衡量一个记者好或不好的重要尺度。新闻敏感往往决定着记者能否在生活事实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取得较高的成就。著名记者刘白羽认为,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本事”,“一个有这种敏感的和缺乏这种敏感的,到同样的生活中去、他们的收获,天地悬殊,决然不同。”具有这种敏感的记者,常常可以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敏锐地发现不平凡的事实,从而写出出人意外,发人深省的好新闻,例如《文汇报》记者曹家骧在一次晚餐后的闲聊中,偶然听说郑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一只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小恐龙”。他敏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