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塞尚的艺术发展历程和思想演变历程两个角度的互维关系分析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指出塞尚对艺术传统的继承性,肯定创造力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鉴于塞尚对现代艺术史的贡献,人们美誉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正是他在形与色的关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现代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其取得的成就之一——以色塑形来着手研究,从塞尚如何学习并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如何从大师身影中走出,如何观察自然并如何以眼中色彩来塑造具有几何形体感的客观自然物象等方面,探讨塞尚何以承传统艺术而开现代艺术先河。  相似文献   

3.
蓝色花瓶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F0003-F0003
在塞尚的作品中,这是一幅特别具有鲜明欢乐感觉的静物画。它给人一种热情、清新、明媚、优雅、芬芳的美感。此外物象的布局与形体的表现也显得精巧、简练与别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究塞尚的风景画来分析他的风景画艺术理念,挖掘其绘画艺术思想,以此来启示笔者在绘画过程中对用笔、形、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具象表现绘画融合了现象学的方法理论,提倡在写生中用"无先验"的观看方式全身心的投射到对象之中。本文从塞尚、贾科梅蒂、阿里卡的绘画实践,呈现画家对绘画本质,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阐释写生在具象表现绘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画家塞尚曾说过:"只有一条路来重现出一切,翻译出一切,色彩!色彩是生物学的,我想说的只是它使万物生气勃勃。"我们要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世界,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宋代的传世名画与古埃及文物、法国印象派的油画杰作并置会呈现一种怎样的观展体验?据悉,7月20日,波士顿美术馆至宝展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开幕,展期持续至10月份.1876年开放的波士顿美术馆作为全美规模最大的美术馆之一,此番精选了其80件馆藏精品亮相日本,包括6件中国南北宋时期的绘画精品,法国画家凡高、莫奈、塞尚的杰作等.  相似文献   

8.
林自仁 《老年世界》2006,(14):13-13
我退休后的生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走走,看看,写写。 早先,我在乡下教书,上下班离不开自行车。退休后,随儿子进城住,开始弃车步行。这不仅为了安全,更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步行很有意思,自由自在,随随便便,愿意走就走,愿意停就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9.
张鸣 《金色年华》2009,(3):61-6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据说,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根据就是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专家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他给“某个被‘双规’的高层官员看病,几个月前他还红光满面,很健康。可这时,他面容消瘦,精神不振,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0.
家是什么?所谓的家是当你遭遇风雨时,它便成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避风港,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必须有房子,四面是墙,加个顶子,结构简单,但它能够遮挡严寒。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间房子,就有多少个家。构成房子的要素是门,用来隔绝外面的世界,使房子里的生活更精彩。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个家。房子里必须有男人和女人,时而吵闹,时而和谐,从此家中便有了勃勃生气。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男人和女人,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要素还有孩子,这是组成家的重要环节,也是美满之家的情感纽带。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家。家中还要有灯,当夜幕降临,召唤人们回家的是灯,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盏灯,就有多少个家。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家,谁也说不清楚,但也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家,它是避风港,房子,门,男人和女人以及孩子和灯。  相似文献   

11.
《女性大世界》2005,(1):16-16
在当下,全世界的人都高喊孤独。男人孤独,女人也孤独,所以,如果有一个女子想要随波逐流,放开了胡来,即使她只有三分颜色,也还是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哪怕是别人的老公,或者是自己的上司,想要就要,没有哪个男人会抗拒得了她.因为,她不过是想让自己开心。不为钱,不为情,只为了不孤独,只为了热闹好玩。  相似文献   

12.
人老了,看什么都云淡风轻,少有好奇。 闲来无事,漫步在太平河畔。河中波光潋滟,河北岸绿茵如妆。一抬头,一组雕塑,让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绕像_三匝,注目不移。看清了,我看清了,是一组井陉“拉花”。好美哟!那浓浓的山沟沟味儿,那酽酽的乡亲之味儿,那醇醇的山胡桃味儿,真正地道的太行山乡里挖出来的,带着泥土的香气,灼灼逼人,让我感到醍醐灌顶,梦醉心迷。  相似文献   

13.
澄澈的感动     
修建青藏铁路时,经常有当地的孩子,来到工地上看新鲜。一次,一个筑路工人递给一个远远观望的小女孩一碗方便面。女孩惊喜地接过后,竞瑟瑟地望着手里的那碗面,作手足无措状。原来,这孩子从未吃过方便面,居然不知道怎么吃!这大大出乎工人们的意料,时间久了,工人们发现,这些高原上的孩子,虽然身上的衣服很脏,脸也很脏,好久没洗的样子,但是,他们的眼睛是纯净的,澄澈的,令人爱怜的。  相似文献   

14.
郑惠方 《老年人》2009,(4):53-53
程女士从西安去上海,途经南京与阔别多年的老同学聚会。中午,南京的同学作东,在一家川菜馆为程女士洗尘。酒席上,阔别多年的老同学们边吃边喝,谈笑风生。突然,程女士呼吸困难,喉咙里发不出声来,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颈部,随即口唇青紫。周围的老同学都惊呆了,一时不知所措。旁桌食客见状,认为是冠心病发作,立即拨打120呼来急救车,  相似文献   

15.
转角遇到爱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一二层住着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有的老人原来住的楼层高,和下面低层的年轻住户一商量,调换了房子。住在低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方便。可是,一二层的房子终归有限,住在高层的老人还是很多,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用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16.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4):164-165
生者,年年都过愚人节,故人,岁岁都有忌日。哥哥张国荣的纵身一跳,让两段时空融为一体,像电影蒙太奇,现实跟往事,闪断交叠。是否,有没有他的提醒,我都会想起那些如梦似幻的岁月和贴近青春的声音。 我想,最终,还是有那么一天,在繁华落尽的幕间,在妆容褪尽的夜里,你也会同我一样,开始柔情似水地怀旧。看似坚硬的外壳自动脱落,柔软的内里如多孔的海绵,只轻轻一挤,那些旧旧的旋律,老老的歌词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藏佳 《老人世界》2014,(12):38-39
沿湖畔绕湖而行,澄明的月湖一平如镜。碧水如锦,游人如织,杨柳依依,情侣绵绵。南端,一处林木葱茏的地方,就是古琴台。古琴台,又称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江南岸,东临龟山,北靠月湖。春秋时期,有楚国官员伯牙乘船从汉江而下,途经汉江口时,因遇狂风暴雨受阻,停舟龟山脚下。雨过天晴,伯牙鼓琴消遣,恰逢樵夫锤子期从旁经过,被琴声吸引,便驻足静听。  相似文献   

18.
母爱的分量     
王树槐 《老年人》2008,(2):31-31
南方的冬天,绝对温度不低,但湿度大,给人的感觉,似乎比北方零下10度还要冷。商店里买的踏花被也好,水鸟被也好,盖在身上,尽管柔软,却轻飘飘的,并不怎么暖和。倒是母亲请人缝制的大棉被,虽说笨重了些,保暖功能却是一流。也因此,一到冬天,我最喜欢盖母亲做的大棉被,睡在里面,感觉温暖而踏实,很快便可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9.
坑骗老人之事,时有所闻。当事者悔恨交加,叙述者慷慨陈词,旁听者义愤填膺。总之,对这种以老人为猎物的恶劣行为,人人痛恨之,个个唾弃之。每当提起此类事,总像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日前,在公园晨练时,偶然听到老人智斗骗子之趣闻,不论其真伪,真实还是杜撰,加工还是演绎,但确实是大快人心。哈哈大笑过后,我不敢独享此乐趣,记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知秋 《当代老年》2013,(7):58-58
退休在家,没有其他的嗜好,却十分痴迷灯谜,猜射竞成了我晚年的一大乐事儿。儿时常听大人们说些谜语,觉得挺有意思的。参加工作后,逢年过节也常猜猜谜语,活跃一下家庭文化生活。退休后,电视、报刊看得更多了,凡有灯谜我从不放过。节假日里,儿孙们回来团聚,我的腿脚不太方便,不能与他们远游,就跟他们在家里猜猜谜语。大家一会儿七嘴八舌,一会儿静思默想,有时为了一条谜,这个查字典,那个翻书看,谜,成了我们全家看书学习的引子,又在知识圈里交流了几代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