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语境下,传统城镇化分析框架与沿海经验并不能有效适用于山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有必要从"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其城镇化的特征与机制。本文以重庆渝东南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以"人的城镇化"为主线,对其人口城镇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山地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人口流动背景下,其人口流动具有"乡村老龄人口广泛兼业、非制造业带动城镇就业、公共服务集聚非就业性人群"等重要特征,进而形成了面向不同人口来源的、不同于沿海经验的复合型人口城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渝东南未来城镇化趋势进行判断,并对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转移路线进行了模拟,继而提出了相应的人口城镇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俄罗斯境内人口流动和俄罗斯外来移民情况进行分析,对俄罗斯境内人口流动的趋势和境外人口的来源国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海要将人口调控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坚持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调控手段,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实现市场主导下的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和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减轻外来人口在沪工作、生活的无序状态;增强对人才、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引导措施;完善人口调控工作的考核机制;改进人口调控的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经典城乡"推—拉"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市之间的"推—拉"模型,对中国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决定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关键因素是城市拉力和推力之间的"推拉差",只要特大城市"推拉差"值为正,人口向特大城市流动的现象仍旧会持续,在特大城市人口容纳量有限的前提下,政府调控是必要的。政府在人口调控政策制定时应该注重人口流动的内在规律,从人口流动的根源入手,在调控时一方面应该利用产业转移等措施来降低特大城市拉力,而非一味地通过行政手段提高推力;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特大城市周边城市的拉力,以实现分流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不容回避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老龄化人口流动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聚焦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协调不足的问题,紧扣当前老龄化人口流动的现实需求,基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健康路径的分析和老龄化人口流动失序的判断,明确了由其引发的城镇化发展困境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理想养老居住地"营建为核心,涵盖"生活空间、经济保障、情感交流、养老服务、交通联系"五大方面的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协调机制。围绕理想养老居住地"在哪建"和"如何建"两大核心问题,最终尝试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建设大型老龄人口社区"的具体应对策略和实现途径,以期为实现城镇化与老龄化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课题类别牵头单位及课题负责人 一匕 一 一称一课题名1.社会分化与流动2.社会风险及早期警报系统3.自杀学研究4.当代中国国防心理研究5.中国小城镇人口与生态环境研究-6.中国大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7.流动人口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8.人口素质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 生育9.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分化变迁间题研究10.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研究11.农村性比例失衡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研究12,中国妇女劳动就业研究13.沿海开放区迷信间题研究1 4.当代港台思想对沿海开放地区青年的影 响及我们的对策15.苏南地区社会发展战略16.当代西双版纳傣…  相似文献   

7.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本文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川东中小城市人口流动态势,总结本地城镇化的特征与路径。以四川省开江县人口本地城镇化为例,从特征与问题"表""里"两方面对开江县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人口转移、产业集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川东中小城市人口本地城镇化面临的经济发展缓慢和人口大量外流,资金缺乏而难以支撑相当数量人口的本地城镇化等主要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对新时期川东中小城市人口"本地城镇化"的路径展开论述,探索出主承载地选择、层次引导和次区域引导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谭云霞 《城市观察》2013,25(3):84-91
城镇化是人口聚集的过程。人口流动和聚集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人口流动及聚居的调查,分析湖北省城镇体系及其空间布局的特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完善城镇体系及城镇空间颁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施美程 《城市》2021,(8):66-7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揭示了天津人口转变的新特征,常住人口增长率下降、家庭户规模变小、"一老一小"两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素质改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以及人口流动活跃等."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十年是人口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和加速老龄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曾群华 《城市观察》2014,34(6):61-66
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是同城化区域间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解构人口空间动态维度主体的基础上,将人口空间动态的诉求机制与动因机理架构于更低交易费用的利益诉求之上,解析人口空间动态的模式选择,深入探讨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人口流动与合理分布的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同城化态势下人口空间演变的动因机理,为同城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化对农业发展的限制,以及人口流动使乡村社会整合度大大降低等社会问题。本文在对当前由于农村人口流动而带给乡村治理困境现状及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诸如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教育投入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制定针对的干预机制。文章分析了以往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并提出需要通过行动研究来克服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动的浪潮,此浪潮逐年升高,90年代则形成波澜壮阔的流动大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汹涌澎湃、浪涛不止的大潮呢?正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在推动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人口流动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或社区的文明发达水平和进展程度。当代中国出现的人口流动大潮,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本文描述和分析了今日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口流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稳定农村的客观秩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农村精英群体严重流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行缺乏主体、外出人口的民主权无法被实施。因此,为做好农村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业产业、做好农业保护、农村人口流动管理、人才回流等,将农村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农村人口的流动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主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常常考虑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农民走出土地的社会成因和内在动机,但却极少有人分析流动及由此而来的城市体验对流动者本人———农民的精神世界或个人现代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浙江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温州乐清市虹桥镇农民流动历史的考察,探讨了流动与城市体验对温州农民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变迁的作用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贵利 《城市》2016,(12):11-15
笔者对北京房山区、 大兴区和通州区以及天津东丽区、 蓟州区和中北镇的新型城镇化情况进行调研和对比研究.针对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要求,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担机制、 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农村宅基地制度、 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 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5个方面进行评估,得出北京、 天津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存在的不足与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人口地理学家W·泽林斯基在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人口移动的各种类型后指出,人口流动的规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而扩大。在传统社会中,流动人口数量不大,只限于社会交往、采购及一些宗教活动;社会进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迅速增长,造成交通、居住等巨大压力;到发达阶段后,流动人口规模便更扩大。因此,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社区的流动人口包括流入、流出以及国际移居的人口,而发生社会问题的,与治安有关的,只是部分的移入民,而不是全部的流动人口。这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城市流动。据悉,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2亿劳动力会涌向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过程,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作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最基本的含义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转化包括就地转化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是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农村人口的稳定与流动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稳定。而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且很集中的省份,其农村人口的流动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磨石臼村为调查对象,简明扼要的剖析了该域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分别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