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政策是保障。农村教师政策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十七年”间政治牵引下低水平向前发展的农村教师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具有显著“阶级斗争”色彩的农村教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系统、全面的农村教师政策。70年里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整体上经历了“大规模扩张”“数量稳定”“专业合格”“高素质发展”的变化,政策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代感日益突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进行回顾与反思,分析其演变逻辑,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制定农村教师政策,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美国近些年来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州及教育部门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细致分析美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情况,在间接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农村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水准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特岗计划”作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惠教工程”,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中,还存在个别地方对有关政策把握不严,部分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与工作方向不对口,因地方财力限制而影响地方计划规模,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存在困难,农村教师缺口仍然比较大等问题。因此,应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推进“特岗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转行流失是困扰我国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农村教师转行意向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为留住农村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预警信息。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516名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教师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与其转行意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教师满意度中的待遇、管理、人际、学生发展等4个维度中的大部分变量对教师转行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据此,提出提高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留住农村教师的3点建议:(1)待遇留人——依法提高农村教师收入;(2)环境留人——加强学校人文关怀;(3)服务留人——转变教育管理部门职能。  相似文献   

7.
教师转行流失是困扰我国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农村教师转行意向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为留住农村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预警信息。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516名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教师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与其转行意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教师满意度中的待遇、管理、人际、学生发展等4个维度中的大部分变量对教师转行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据此,提出提高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留住农村教师的3点建议:(1)待遇留人——依法提高农村教师收入;(2)环境留人——加强学校人文关怀;(3)服务留人——转变教育管理部门职能。  相似文献   

8.
优化农村教师资源建立积极的“退出”与“吸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积极的“退出”与“吸入”机制 (一)“退出” 以农村教师资源优化为目的的“退出”不同于退休等自动退出,它是一种强行退出。“退出机制”的基本内涵是退出农村教师队伍中专业水平低下的不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逐步解决了一些农村教育财政问题。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把农村教师中的这一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地方自筹改为财政发放,提高了这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育经费由村、乡统筹改为以县为主,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困难地方的教育经费问题,教师待遇有了基本的保障;各级政府加大教育补助,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前提是培养农村教师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各学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在农村教师中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农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好武汉市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改革:1.大力推进教育立法工作;2.大力加强教育法规监督检查;3.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4.制定适合农村教育特点的教师编制标准和编制管理机制;5.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保障机制;6.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共享资源的长效机村;7.建立农村教师的新陈代谢机制;8.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9.加强对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支持;10.加强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师教育工作正面临着重大转变,肩负着改革、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任重道远。解决教师教育问题要远瞻未来,着眼治本源之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走均衡化发展的道路,关键需要体制创新。构建行政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转换教育体制,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生态循环,是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这一宝贵资源,因此,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有效机制、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师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加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面临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及途径在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育人技能,整合资源,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完善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减轻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师的隐性流失制约着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主要是受到农村教师工资福利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和农村学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防止农村教师的隐性流失:中央政府应承担起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待遇的责任,为农村教师减轻工作压力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构建有利于农村教师知识更新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发展,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包括教师招聘、教师待遇保障与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与支持等方面,但教师培养方面的政策较为欠缺。在具体政策之间的统整性、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执行力度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因此,为促进农村教师支持性政策的完善,应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提升政府的统筹能力。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异较大;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要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必须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通过对江西省某市农村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在生存与职业状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历史与现实、制度与政策的成因,以期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河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与能力不匹配、教育资源紧缺、教师专业发展困难、培训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丰富农村教育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普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现象较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了该市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查该市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深入探讨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稳定该市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