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除了相信为王实甫之外,明清以来还出现了几种异说,计有:(一)关汉卿作;(二)关作王续;(三)王作关续;(四)王实甫原作、后人改编。其中(一)(二)两说出于明中叶以前的“俗传”,明后期起就没有什么人信它,可以不论;第(四)说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由周妙中、陈中凡等先生提出来的,当时王季思先生曾一再撰文辨析,之后学术界未见有人信它,亦不必论。唯“王作关续”一  相似文献   

2.
明成化七年刊《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弘治十一年刊《新刊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嘉靖间刊《雍熙乐府》,各载有一组《西厢十咏》。这三组散曲虽为无名氏所作的民间俗曲,但由于出现的时代较早,歌咏的内容与角度又与众不同,在《西厢记》的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它们不仅是迄今所见关于《西厢记》为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最早文字记录,而且也是最先出现的《西厢记》人物论。它们对《西厢记》作者与人物形象的不同评价,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开启了后世《西厢记》论争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的问题,好象已成定论,无疑地是王实甫了。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讨论清楚,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疑问。例如:古人、今人认为《西厢记》是王实甫所作的证据,都是根据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的记载来的,那么这两部著作关于《西厢记》作者的记载的可靠程度如何呢?再如:关汉卿所写的《中吕·  相似文献   

4.
《善本戏曲丛刊》所有的43种戏曲、散曲、小曲选集与曲谱中,收录了众多王实甫《西厢记》的单折戏、套曲、支曲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作品或者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西厢记》作者到底为何人,以及《西厢记》在副末开场、出目、科介、脚色、演唱等体制方面,是如何受南戏、传奇影响的演变进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关于王实甫《西厢记》思想的看法,基本上众口一词认为《西厢记》是反封建的。这种矛盾、含混的说法显示了人们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认识上所处的困境,也透露了人们需要对《西厢记》的主题思想重新认识。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张珙二人从相爱到结成婚姻经历了一个在"礼"的约束中挣扎、以"义"为支撑冲破"礼"的约束而结合,到最终结为婚姻——也就是回归"礼"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最初的情与礼的冲突"、"婚姻与礼的分裂和婚姻与义的结合"、"义与礼的冲突"、"冲破礼对心灵的束缚,走向情与义统一"、"情义与礼统一"五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些情节安排王实甫《西厢记》清楚地展现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由中山大学王季思教授校注和我校张人和教授集评的《集评校注西厢记》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古籍整理的一项新成果。 1944年王季思先生曾在浙江龙吟书屋出版《西厢五剧注》,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这是解放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西厢记》刊本、现在出版的这本《西厢记》就是在王先生原本的基础上修改、增订而成的。与王先生原本相比较,新版《西厢记》在校勘、注释和集评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改进,具有明显的长处和特点。首先是定本。《西厢记》在体制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全剧是5本20折还是21折,关键是对第2本惠明送书所唱的〔正宫端正好〕一套作如何处理。大多数明刊本把它并入第2本第1折,也有的把它作为第2本第1折后的“楔子”,这样全书  相似文献   

7.
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是我国戏剧史坛上一株馥郁的奇葩,也是世界戏剧史坛上一株芳香的名花。有不少的同志认为这部古典名剧的第五本写得是失败的或基本上失败的,因为它竟将张、崔的恋爱故事以“大团园”收尾,表现了作者的“庸俗性和妥协性”(张铨锡:《试论王实甫的〈西厢记〉》,见《新建设》1965年3月号)。也有的同志进而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西厢记》的爱情描写具有鲜明的理想品性 ,具体表现为崔、张爱情的纯粹性、互动性和专一性。市民文化对题材的改造、元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王实甫的思想素质是形成《西厢记》理想化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分别向性欲的膨胀、社会属性的强化、爱情内涵的深化三个方向流变。  相似文献   

9.
对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名德信 )的籍贯 ,历来学者大都持元钟嗣成所著《录鬼簿》中“王实甫大都人”之说。大都在元代覆盖面很广 ,不能确切地说是大都城抑或它管辖内的一个什么地方。 1953年孙楷第先生在其著《元曲家考略》中提出王实甫籍贯定兴说。我们提出王实甫居家  相似文献   

10.
周昂的《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记》是以金批本《西厢记》为底本的批评本,没有受到金批本的局限,以自己对《西厢记》的理解与认识,对王实甫的《西厢记》原作和金批本作了再批评,结合剧作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在内容、语言、结构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现存元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文本出现在明代。有明一代,曾出现60多种《西厢记》版本,至今尚存40余种。本文主要介绍明代《西厢记》的佚本情况、部分目前暂不知下落的刊本,以及学界对其是否曾经存在仍有争议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1260-1336),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崔夫人爱女用心良苦《西厢记》中崔夫人这个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批判,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社会,有它的合理性。当时所谓的礼教并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当然封建礼教作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戏曲名著,这颗艺术环宝中的明珠,一直以它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外文坛上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但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却认为《西厢记》大团圆结尾歪曲了历史的真实,对它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处理和评价,降低了《西厢记》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早在古代就有传言,王实甫作《西厢》写到“长亭送别”呕尽心血而死,后边的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是关汉卿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两部成就很高的作品。“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就其爱情题材而言,自《西厢出后,仿作者不少,三百年间,能与之匹敌者却无。只有到了明末,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后,人们才认为“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王实甫交胜”。又说“汤义仍《牡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力研讨南宋人张镃一生中影响巨大而又记述不一的问题:诛韩和著述。提出张镃有参预诛韩之功,却又因此受史弥远忌恨而贬死象州;论证《仕学规范》的真正作者是张镃,纠正了《宋史·艺文志》的错误;论证了张鑑所著的《赏心乐事》实为张镃《四并集》的异名之书。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题材、主题、戏剧成份、戏剧结构四个方面对《西厢记》和《维洛那二绅士》作了一些比较分析,并就中西喜剧的异同以及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处理题材上,王实甫和莎士比亚都能做到既继承各自的民族传统,又能创新;在表现婚恋主题上,则因他们在历史时代,思想立场和社会生活环境方面不同,故又各有侧重;在戏剧构成上,二人都长于悲喜交错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西厢记》诸家批本,被人看重且影响最大的是金圣叹的批本。与探求、遵循作者原意为旨归的传统批评不同,金圣叹以高度张扬的主体性批评意识,遵循文情为主的阐释标准,对《西厢记》进行了晰毛辨发、穷幽极微的精彩点评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批评活动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具备了文学批评的独立品格,其中涉及的批评主体性、批评标准、文本开放性、阐释历史性等问题,无疑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众多元杂剧中最优秀也是影响最广的作品,其前身是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迄今为止这三部作品均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界对于《西厢记》的英译本研究多有疏漏,因此对《西厢记》24个英译本进行研究,补正前人的遗漏,可以丰富我国《西厢记》翻译研究的史料。同时,在《西厢记》长达一百多年的翻译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早期以《莺莺传》翻译为主,中期主要是《西厢记》节译、选译和编译,后期以西方译者为主导中方译者为辅的《西厢记》全译本为特色。《西厢记》成功的翻译经验可为我国传统戏曲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