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朝(一一一五至一二三四年)是以女真族为核心在北部中国建立的区域性政权,与南宋并立了一百多年。松花江支流阿什河流域,山川秀丽、土地膏腴,是金朝的“兴王”之地。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县南,濒临阿什河左岸的白城,就是金朝早期都城——上京会宁府(一一一五至一一五三年初)故址。这里历经金朝的四个帝王(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奠都三十八年之久。它既是金朝上京路和会宁府  相似文献   

2.
辽阔富饶的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世世代代用血汗浇灌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就在这里设置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着有效的管辖。之后,历朝政府继续在此设官治民,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对黑龙江流域进行着统治。金的前朝都城称上京,即今阿城县城南白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金代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胡里改和恤品(速频)路管辖。在今克东县二克山下,乌裕尔河畔,有座金代的北方重镇,即蒲峪路故城。“路”是金朝行政区划名称,相…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蒲峪路,位于克东县金城公社古城大队乌裕尔河南岸,为金代北方重镇。城址呈椭圆形,周长2800余米,有南北两个瓮门,土堞38处,曾出土过“蒲峪路印”。金代上京路下属蒲峪、胡里改、恤品三路,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其中蒲峪路辖境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松花江,西到嫩江,东到汤旺河。掘有关资料记载,当初这里不仅山川秀  相似文献   

4.
元代蒙古族封建政权继承了金代对祖国东北边疆的统治,在辽阳设立了辽阳行中书省,下辖辽阳、沈阳、大宁、广宁、东宁、开元、水达达等七路。开元路、水达达路管辖着黑龙江流域的辽阔大地,其中以开元路建置时间最早。“开元路……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已岁(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出师伐之,生禽万奴,师至开无、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①但是,关于开元城最早的位置,在中外史学界,却长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说法:金上京(黑龙江省阿城白城)说②,黄龙府(吉林省农安县)说③,三姓(黑龙江  相似文献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在唐代,隶属于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龙原府(今珲春县八连城)是渤海五京之一。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于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曾将国都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迁到龙原府,“贞元时,东南徙东京”①,龙原府遂极一时之盛。珲春境内的渤海遗迹,显示了当时的繁荣。穿过珲春境内的通往日本的渤海“日本道”,是渤海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进行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早在本世纪初,珲春的渤海遗迹就引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上京会宁府故城(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及其附近,先后出土了逾百面铜镜,其中绝大部分为金代遗物。一九六四年出土的大双鱼纹镜(图一),直径四十三厘米,重二十四斤八两,为国内所罕见。镜子主纹为栩栩如生的两条鲤鱼追逐嬉戏,底纹为激起的浪花与层层波纹,又与镜子周边的蔓草纹相映衬,构成完整画面,真切生动,朴素大方,工艺精湛,成为金代铜镜的杰出作品。一九六九年出土的童子缠枝纹镜(图二),描绘一幅四玩童攀登缠枝花,香飘四溢,引蝶竞飞的生动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镜面边缘有“上京警巡院”刻记。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近年来出土金代文物较多,其中银锭却很少。哈尔滨市西郊四方台于1964年5月发现的一件金代“大定路课银锭(见下图)较有价值①。银锭外观呈亚腰珐码形,锭长14.5、锭首宽8.5、亚腰宽5.4、厚2.5厘米,重2500克。正面錾刻有五十四个阴文汉字,上端中央竖刻“大定路课”四字,在  相似文献   

8.
一黑龙江是一个地处边疆,资源丰富,开发较晚的省份;又是一个建国以来进行了重点建设,发展较快的省份。这就使得黑龙江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有着自己的明显的特点。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整个经济的发展,落后于中原地区及辽南一带。因之,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十分缓慢,虽然有过如唐代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在今宁安县渤海镇)和金代的上京会宁府(在今阿城县阿什河乡)等当时条件下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为数不多,且发展中断。元明时期设置的相当于今省县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堡,以及一些军事卫所、驿站,经济上缺少发展,也没有延续下来。到了清代,这里才陆续出现了齐齐哈尔、墨尔根(嫩江)、瑷珲、呼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该府既然在拂涅故地,而拂涅为靺鞨诸部之一,那么我们只要弄清拂涅故地在哪里,也就可以知道东平府的所在了。《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记載:“……又次曰安居骨部;益东曰拂涅部。”即是说,拂涅靺鞨在安居骨靺鞨以东。而安居骨靺鞨一般人公认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一带。所以说,东平府即拂涅故地应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以东。具体地说,应在今兴凯湖西岸一带,理由有三:(一)阿城以东的牡丹江流域是上京龙泉府,东平府肯定尚在牡丹江流城以东;(二)既名“东平”,必然在渤海国之东部,与东京龙原府同一经度或更东;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五京中的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畔,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而设计与营建的,也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都市之一。上京龙泉府建于八世纪,距今已一千余年。与其他四京相比,它为都的时间最长,建筑的规模也最大。它最早的名称叫上京(城),契丹灭亡渤海后,在这里建立东丹府,并改称天福城,后来随着东丹的南迁而成为一片废墟,并且文献也随之失载了。直到清初,它又为人们所发现与注意,从而以“东京城”等名称,重现于已经失载的文献。当时,有许多流寓于该地的文人或学者,听到当地居民有关该城的许多传说,就作了进一步的调查。面对着这座“金碧犹存”、“大与今京城等”的古城遗址,他们惊叹不已,于是就查阅古籍,进行研  相似文献   

11.
宝严大师塔铭志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地区发现的金代仅有的一件佛教碑刻。它是由花岗岩雕琢而成,六角六面形,全高92厘米,底宽62厘米,上宽56厘米,六面刻有铭文,全文六百四十六字,除有近十处模糊不清外,大都可以辨认。宝严大师塔铭志是一九○八年在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北城外西北约半里处的一个土台之上发现的。墓塔因年代久远已毁坏不可寻找,只剩下塔铭志及塔盖石。民国年间宾州(今宾县)道尹将塔铭志运往宾州保存,日伪时又从宾县将其运到伪大陆科学院哈尔滨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的盛唐之世,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史书上誉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公元698──926年)。这是当时唐帝国直接隶属下的四陲地方政权之一。渤海劳动人民在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海东文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渤海国的故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附近的牡丹江畔。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古都遗墟,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海东文化”的中心和见证。 忽汗河与上京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对于它的统治中心的选择是十分重视的,必然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自然、历…  相似文献   

13.
金代象棋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内金代遗址中,出土和发现了铜象棋子。已见的金代棋子有大小二种,大的直径三点一公分,小的一点五五公分,恰是大的一半,比古代铜钱略厚。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棋子正面有楷书的汉字,背面又雕刻有图象。如绥滨县金代遗址中出土的“将”棋子,背面就有突起的武将形象。但见他身着战袍,威风凛凛,犹如在调兵遣将,颇有大将风度。阿城县金上京出土的“马”字棋,背面则雕有“马”的形象。还有的两面皆为楷书汉字或均为图象。如  相似文献   

14.
1988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整理出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经考证墓主人为“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完颜晏。该墓葬出土文物之丰富为金代考古所罕见。说明墓主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家世与地位。本文仅据文献资料对完颜晏及其家世考述如下。完颜晏(1097年—1162年),女真名斡论(亦称讹论),系金景祖乌古乃之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之次子,金太祖阿骨打叔兄弟,属“日”字头辈。  相似文献   

15.
在黑龙江下游,恒滚河(今阿姆贡河)口对面的特林村北,有明代修建的永宁寺遗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特林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称作奴儿干,在元代文献中已经多次出现。《元一统志》和《明一统志》都说奴儿干城,“元废,城址犹存”,为“辽金之旧”。在元代之前的金代,特林既属其管辖之内,那么有没有当时的文化遗存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本文,试图从金代文献中,为特林已发现和将来可能发现的金代佛教文化。考寻若干线索。一 1675年至1676年,曾作为俄国使节而到中国的斯帕法里,在其所著《中国记》(喀山,1910年版)一书中写道:“20年前,我国哥萨克曾在阿穆尔河沿岸及其河口处,同中国人打过仗。据他们所述,从阿穆尔河上行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南40余里牡丹江畔的达连河公社晨兴六队,出土一颗金代的谋克印。印面篆书“哥扎宋哥屯谋克印”,印背左右凿字两行,左作“少府监造”,右作“大定十年正月”。铜印左侧刻有楷书边款,文作“系宋哥屯谋克下”。大定为金朝第五个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年为公元1170年,上距阿骨打建金55年,下距蒙古灭金64年,这是一颗金代中期的官印。金代的官印一般由尚书礼部铸造颁发。少府监“掌邦国百工营造之事”,其下有尚方署,掌造金银器物。官印多由金、银、铜为之,故少府监间亦有铸造官印之事。传世的金代官印,有一部分是由少府监制造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金上京城的周长,《金史》阙记。《大金国志》记载:“皇统六年三月,以上京府旧大内太狭,才如郡治,遂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规模虽仿汴京,然十之二三而已。”鸟居龙藏认为:“所谓金上京仅汴京十之二三者,盖以汴京新城周围之五十里百六十五步相比较,今若以金上京新城之南城或北城单独比较,则未免过小,必以两城相合以观其周围之城壁始可,此两城共为十六里余,恰当汴京十之二三”。鸟居氏所记当是营造里,如折合为现在的市里,当为18.4里余,这个推测数字较金上京城的实际周长要小得多。鸟居氏在《满蒙的探查》一书中,又称:“合南、北二城,其周围为二里二十六町余。”鸟居这里所记的是日里,日制一里为三十六町,一町为一百零九米,则上京城的周长为10,682米,即21,364  相似文献   

18.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封域辽阔,纵横数千里,辖境之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近世学者考知渤海各府州之统县约近一百三十多。上京龙泉府是其五京十五府之一,地处渤海中偏北部,属于“白山黑水”地区。研究和考证府领各州之统县及其治地,对了解本地区郡县行政建置史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和考证上京龙泉府所领龙州之三县治地,余不涉及。 永宁县与富利县 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上京龙泉府领三州,即龙州、湖州和渤州。三州约占渤海全部川郡的二十分之一强。在十五府之中,上京龙泉府并不是领州最多、辖地最广的一府,但因它与王都同…  相似文献   

19.
1976年6月18日,在黑龙江省阿城县阿什河公社白城二队的金上京故城址内;发现一方元代初期的官印。此印铜质、印面正方形,每边长6.3厘米,长方形柱状钮。正面铸八思巴文,印背右侧刻“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十二个汉字,为八思巴印文的汉译。左侧刻“至元十五年十二月日”、“中书札部造”。 “中书”是中书省的简称,为元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礼部的职掌之一是“符印简册之信……悉以任之”。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这方官印是在元初忽必烈时由中书省下辖的利部所铸造、颁发…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部八月十日至十四日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召开了渤海史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渤海史专家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中年渤海史研究工作者,共十四人。与会同志实地考察了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迹,讨论了渤海史研究中的若干学术问题,对本刊“渤海史研究”专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